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87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1.
• A way for overflow control based on on-sit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was proposed. • Coagulant and flocculant dose were optimized based on pollutant removal performance. • Settling time of 5 min is enough in a proper transmission distance. • Fast removal of particulate pollutants could be achieved under varied flow.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wet weather overflow in urban drainage systems is a main factor causing blackening an odorization of urban rivers. The conventional overflow treatment based on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in terminal drainage systems requires relatively large space and long retention time demand that makes it not applicable in crowded urban drainage systems or under heavy rains. On-sit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in terminal drainage pipes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which was aimed to transfer th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to the inside of pipes at the terminal drainage system to save space and reduce the retention time of th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The optimized dose of chemicals was studied first which was 80 mg/L of coagulant and 0.8 mg/L of flocculant. Settling for only 5 min can remove most of the pollutants at 406.5 m of transmission distance.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 of wet weather overflow rate and concentration of pollution load on the on-sit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which indicated that high removal of pollutant was gained at a large range of flow velocity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Finally, the study confirmed electric neutralization, bridging, and net capture as the major mechanisms in this process, and further optimization was proposed. The proposed process can reduce much turbidity,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total phosphorous, but hardly remove soluble ammonia and organics. This work provides scientific guidance to address wet weather overflow in terminal drainage pipes.  相似文献   
812.
提出了混凝工艺设计的优化方法,通过烧杯试验得到最优混凝剂和最佳投加量以及最佳设计絮凝时间,并利用正交试验寻求多因素不同水平组合下的最佳能耗分配方案.该方法可以为水厂的絮凝池设计提供较为科学的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813.
深度处理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日益恶化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论述了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活性炭、臭氧处理、膜分离技术、生物预处理法、加强混凝、深度氧化技术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特点,介绍了深度处理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14.
强化混凝消除微污染水中有机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为絮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处理方法,对微污染水中有机氯(OCPS)的消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原水浊度、温度和凹凸棒土助凝剂等因素对OCPS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5~6,PAC投加量为14mg/L时,OCPS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7.03%~74.83%和98.18%;OCPS和浊度的去除率随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增加;低温有利于OCPS去除;活性炭和改性凹凸棒土作为助凝剂对OCPs的去处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分别投加5mg/L改性凹凸棒土和活性炭,OCPS去除率分别达到47.4%~78.2%和22.8%~79.5%,低投加量下改性凹凸棒优于活性炭;混凝对DDT去除好于HCHs;PFS去除OCPS的效果好于PAC.  相似文献   
815.
以某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中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分布特点等特性,以及各类有机物在硫酸镁混凝处理过程中的去除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疏水性物质,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表征时占总DOC的78%,其中非酸疏水物质约占46%,而以UV254表征时约占总55%,以美国染料生产协会色度值(ADMI7.6)表征时为97%,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66%,并且非酸疏水物质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生化出水中的DOC主要集中在小于1000 D的有机物上,占37%.在硫酸镁的最佳混凝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去除由大分子量的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而对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16.
随着人们对分形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在混凝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分形理论的出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混凝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现象及无规则形态,从而为今后对混凝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该文不仅对分形理论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并且还对其在絮体形态学和混凝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列举了分形维数在混凝工艺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自己的见解.图1,参21.  相似文献   
817.
混凝-微滤膜组合净水工艺中膜过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莫罹  黄霞  吴金玲 《环境科学》2002,23(2):45-49
采用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考察了膜组件的抽吸时间,抽/停时间比和曝气量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采用膜通透性J/p作为膜过滤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各操作条件下,膜通透性J/p由于膜污染的发生均先快速降低,随后随时间缓慢下降.但J/p的初期下降速度和缓慢下降阶段的相对稳定值因操作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抽吸时间对膜通透性影响较大,其次为抽/停时间比.在一定的条件下,抽吸时间缩短1/2,产水率可提高2倍;抽/停时间比缩短,产水率可提高50%.当抽吸时间和抽/停时间比分别为15min和3.8时,J/p值较高.曝气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膜通透性.本试验中,曝气量由2m3/h增加至4m3/h时,膜通透性可提高约15%,但当曝气量增加到6m3/h时,膜通透性并无显著改善.膜面污染物分析表明,在本研究使用的原水条件下,Si和Ca是主要的无机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818.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池+BIOFOR滤池工艺对文具厂油墨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工程实例,对工艺流程,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调试运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于COD较大,色度非常高的油墨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能达到GB8978-1996《废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且该工程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819.
研究了高铁酸钾同时去除微污染水中苯酚和Cr(Ⅵ). 利用静态试验,分析了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氧化-絮凝协同去除Cr(Ⅵ)、苯酚和CODMn在氧化pH值为4.0,氧化时间20min,絮凝pH值为7.0,絮凝时间30min,高铁酸钾与苯酚的质量比为10:1的最佳条件下,Cr(Ⅵ)、苯酚、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41%、28.33%、23.34%.说明高铁酸钾是一种可高效去除微污染水中Cr(Ⅵ)的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820.
采用中试规模的CASS系统和混凝工艺处理粘胶纤维混合废水,重点研究了有机负荷、周期时间、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BOD5、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6%和95%,出水中S2-和锌离子也分别低于1mgL和2mgL,出水水质达到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