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94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针对藻类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难以被有效去除的现状,采用紫外辐射对藻类混凝过程进行强化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增加,混凝后对藻细胞和浊度的去除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照射50 min时达到最大值.PAC(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5 mg·L~(-1)时,照射样的除藻率和去浊率达到最大,分别比空白样高20.1%和18%左右.pH值在6~9范围内,紫外辐射强化混凝效果的变化较小.溶液pH=8、紫外照射50 min,混凝后的除藻率和去浊率分别达到了93.5%和90.6%.此时,藻细胞Zeta电位最大,同时释放出藻黏液,有利于混凝沉降.而当紫外照射超过60 min后,出现细胞膜破裂,胞内有机物渗出,使得溶液中的有机物浓度急剧上升,Zeta电位开始下降,不利于后续混凝的进行.  相似文献   
92.
为了提高水处理效率,保证出水水质,需要开发新型高效混凝剂.本实验采用经过Ca2+改性的混凝剂针对不同水样进行混凝实验,考察了浊度、有机物去除、余铝和形成絮体性质.结果表明在纯颗粒物体系中,PACl(聚合氯化铝)和Al Cl3中加入的Ca2+对于浊度去除率无明显影响,在低投加量下能够有效降低沉后水中余铝浓度,Al Cl3做混凝剂,投加量0.10mmol·L~(-1)时,沉后水余铝浓度从0.15 mg·L~(-1)降低到0.10 mg·L~(-1).在腐殖酸体系中,混凝剂中的钙离子可明显降低腐殖酸分子的负电荷,降低沉后水余铝浓度以及增大絮体粒径.对于腐殖酸与蛋白质体系,当投加量为0.16 mmol·L~(-1)时,使用含有Ca2+的PACl做混凝剂时,钙离子的存在使得平衡时絮体粒径增加了大约50μm,可明显改善絮体的沉降性.碱性条件(pH=8.5)下改性混凝剂沉后水中DOC浓度降低0.2~0.6 mg·L~(-1),余铝降低0.4~0.7 mg·L~(-1).酸性条件(pH=5.5)下改性混凝剂沉后水DOC、余铝浓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3.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混凝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由于组成复杂、难去除、具有多异质性和分散性,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主要去除对象和关键限制因子.本论文以发酵制药废水二级出水的DOM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去除DOM,考察混凝剂投加量和混凝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级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等对DOM进行了系统表征和分析,进一步阐述混凝过程DOM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250 mg·L~(-1)、pH=7时,混凝沉淀30 min对DOC、UV_(254)、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3.05%±0.29%、23.65%±0.75%、12.66%±1.34%、63.67%±0.89%;混凝对分子量10 kDa的组分和疏水中性(HON)组分去除效果分别为50.33%±0.98%、21.56%±0.42%,而对分子量1 kDa组分去除率较低为2.26%±0.12%;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将制药废水二级出水分为2个类腐殖质组分(C1、C3)和1个类蛋白组分(C2),混凝对类腐殖酸组分(C1)最大荧光强度去除率(F_(max))最高为46.22%,而亲水性的小分子和蛋白类物质混凝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4.
高浓度HPAM油田污水模拟水样混凝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大鹏  樊庆锌 《环境化学》1997,16(6):560-565
本文针对聚合物采油污水的特点,通过对模拟水样的混凝试验研究,研制出一种高效的混凝药剂CGA,并对其作用的优化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药剂CGA在处理效果和药耗等方面均优于目前通常使用的混凝剂。  相似文献   
95.
化学氧化-混凝法处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动态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 70L/h的装置进行化学氧化法处理废纸造纸废水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动态实验的处理效果和操作条件与静态实验基本相符。在KMnO4 加量为 10~ 13mg/L、氧化时间为 2 5min、混凝剂A加量为 16 0~ 2 5 0mg/L、混凝剂B为 5 7~ 6 2mg/L时 ,装置出水CODCr降至 6 0~ 70mg/L、CODCr去除率高达 90 5 %~ 93 6 % ,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GB35 44 92 )。实验得到了废水在沉降器中的沉降曲线  相似文献   
96.
聚合铝混凝过程研究:不同形态硅酸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形态硅酸对聚合铝混凝过程的影响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经预制形成的具有不同形态分布组成的硅酸与聚合铝 ,在投加后相互间发生了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并受溶液pH值的影响 ,从而最终决定了混凝效果 .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形态产物及其物化特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合铝碱化度以及所投加的Si Al比 .其中碱化度越高 ,最终产物所带电荷越高 .而不同硅酸所起影响作用分别取决于聚合程度 ,在与聚合铝反应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单体硅酸与单体铝迅速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 ,抑制了多聚水解铝阳离子的形成 .聚合硅酸则倾向于与聚合铝形态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胶状化合物 ,从而在溶液中稳定存在 .对于胶体硅酸 ,在聚合铝作用下迅速凝聚形成更大的聚集体 ,在颗粒物间架桥形成粗大的絮体 .所得结果对混凝机理的解释与复合混凝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7.
对小型印染厂间歇式生产排出的高浓度、小水量、成分复杂多变的印染污水,采取三级物化处理工艺,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性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净化效果。为此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实用的处理工艺,为小型印染厂的水污染治理达标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湖南某造纸厂采用二相厌氧 混凝法处理制浆造纸综合废水取得了显著效果 ,CODCr排放总量削减率达 80 % ,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设计及调试。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采用混凝 -A/O系统组合工艺处理二步法腈纶废水 ,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 ,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可直接排入水体。A/O系统试验装置总容积 80L ,水力停留时间 5 8— 70h ,缺氧池与好氧池的容积比为 1∶3 ,回流比 ( 2—3 )∶1,COD和BOD总去除率分别约为 84%和 98%。  相似文献   
100.
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小区废水,考察了不同混凝剂用量对COD、NH4-N、SS、TP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对COD、NH4-N等的去除以及耐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随混凝剂用量的增加,COD、SS、TP的去除率随之增加,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最大NH4-N去除负荷达到0.55 kg/(m3·d),最大有机去除负荷达到4.32 kg/(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