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514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主逻辑图的安全风险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概率风险评估已成为研究复杂系统安全风险较为成熟的方法 ,其风险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故障树/事件树的 ,风险分析具有众多的静态特性。然而 ,大的复杂系统往往存在诸多动态因素 ,在风险研究需要考虑这些动态因素的情况下 ,基于传统故障树 /事件树的模型则难以提供支持。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基于主逻辑图的安全风险建模 ;主要介绍了主逻辑图的概念及其建模方法 ,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基于主逻辑图分析事故场景 ,对场景风险的量化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结合某核反应堆例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试验工艺流程的方案选定,充分吸收了各炼油厂进行的污水深度处理的成功试验经验,以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单元为基础,提出了以混凝气浮与臭氧生物活性炭串联工艺为核心的总体工艺流程,以降低工程投资及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同时,指出试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因此,开展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试验研究,必将为炼油污水深度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作为相关污水回用处理工艺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根据二沉池出水特点,指出了以260nm紫外光(F260)评价处理二沉池出水的理论依据,然后确定了E260与COD的关系式为:E260=0.008COD 0.083。最后以E260为评价指标,比较了3种无饥混凝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城市二沉池出水的COD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混凝剂为三氯化铁(FC)及混凝条件:pH4.5,投药量Fe^3 为32mg/L。  相似文献   
34.
On July 31, 2014, at around 23:57, several huge explosions occurred that lasted for 2 h in Kaohsiung City, Taiwan. As a result of a gas leak from a ruptured underground pipeline, the catastrophic incident destroyed more than 6 km of roads, killed 32 people, injured 321 people, and damaged 3259 buildings. Pipeline explosions have been reported as a repeatedly occurring problem, indicating that (1) complex systems are difficult to manage and control, and (2) humans are unable to effectively learn from experiences of accidents. Initial analyses results reveal that root causes of this incident were a combination of a series of complex chain reactions,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propylene leakage and explosion. This is a systematic problem, which can hardly be investigated or analyzed by traditional research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systems thinking” method, this study develops causal loop diagrams for the Kaohsiung gas explosion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saster.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is pipeline explosion incident was the result of the chain reactions and was the output of a complex system; (2) the mental model of “production first” and “experience gap” we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saster; and (3) to achieve a higher safety standard, continuous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mental model of “safety first and safety over production” are essential.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contribute towar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preventing similar inciden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5.
为分析共因失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影响,将二元决策图(Binary Decision Diagram,BDD)与共因失效理论引入到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利用逻辑相邻优先组合法(Logic Neighbor Priority Connect,LNPC)将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树模型转化为BDD模型并求取其可靠度表达式,利用隐式方法对考虑了共因失效的接触网系统可靠度进行计算,利用MATLAB绘制考虑共因失效和不考虑共因失效情况下接触网系统可靠度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为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模拟高藻期碱性水源水,采用高铁酸钾对水中以颤藻和二甲基三硫醚为代表的藻类及微量嗅味污染物进行同步控制研究.在高铁酸钾与聚合氯化铁(PFC)单独混凝对藻类的控制效果对比的基础上,展开了高铁酸钾与高锰酸钾预氧化-PFC联用方法对藻类及嗅味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对比,探讨了pH、预氧化时间和浊度等条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FC单独混凝除藻率最高为90.6%,以Fe计的等量投加条件下,高铁酸钾控藻效果较PFC混凝好,除藻率可达92.4%.高锰酸钾对PFC具有强化混凝效果,可明显提高除藻率(94.5%).高铁酸钾较高锰酸钾预氧化对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效果理想,且氧化时间大大缩短,高铁酸钾氧化时间1 min可去除92.5%二甲基三硫醚,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10 min后达到的去除率(74.6%).  相似文献   
37.
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聚合氯化铁(PFC)的碱化度(B)、不同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EPI-DMA)]质量分数[ω(E)]和黏度(η)的PFC-P(EPI-DMA)复合混凝剂,并将其用于模拟染料废水和模拟天然地表水的絮凝脱色处理,对比探讨了ω(E)、η和B对PFC-P(EPI-DMA)中铁的形态分布及其混凝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中铁的有效形态含量随ω(E)的增大而不断降低;η=850 mPa.s时,复合混凝剂中铁的有效形态含量最高;随B值的增大,Feb含量先增大后减少,而Fec含量逐渐增大.一定程度上使用预水解程度较低、有机成分黏度较大的PFC-P(EPI-DMA)有利于混凝效果的提高,复合混凝剂中有机成分质量分数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则与处理对象有关.在模拟水处理中,复合混凝剂依靠电性中和及架桥吸附能力发挥混凝特性.  相似文献   
38.
To find a simple and economical way for treating the domestic wastewater in small counties and towns, a process combining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and a trickling filter (CEPT-TF, representing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effects) was constructed and operated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raw wastewater and effluents were examined during steady-state oper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of CEPT and TF in series was beneficial for the removal of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organics. Specially, the hydrophobic and aromatic materials could be preferentially removed in the CEPT unit, and the hydrophilic fraction in the TF.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organic fract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unit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via spectrum analysis.  相似文献   
39.
针对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中所遇到的混凝效率低、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该试验通过对涡流澄清池与网格澄清池的启动、除浊效果、产水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涡流澄清池实际运行效果,确定了涡流澄清池的最佳运行工况及相关设计参数,为微涡流澄清技术在水厂改造、净水装置研发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支持和推广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40.
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州市温瑞塘河某河段黑臭地表水为研究对象,考察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工艺的除污效能,获得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优投加方式为在混凝剂PAC前投加,最佳预氧化时间5 min,最佳投加量1.5 mg/L。将本实验得出的最优混凝处理条件应用于温瑞塘河实际黑臭水体的处理时发现,处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此表明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是切实可行的,可为实际的应急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