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697篇
安全科学   477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243篇
综合类   1125篇
基础理论   16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14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72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为钛合金海水管路材料体系提供可靠的基础腐蚀性能数据,开展了一系列对比研究试验。方法筛选铜镍合金与钛合金海水管路体系主体材料各两种,开展海水腐蚀浸泡试验与海水腐蚀电化学试验,来获取两类海水管路体系本征腐蚀性能。结果钛合金在静态海水浸泡30天没有腐蚀质量损失,自腐蚀电位及稳定电位较正,自腐蚀电流较小,耐腐蚀性较好;铜镍合金在静态海水中浸泡有腐蚀产物及腐蚀质量损失,自腐蚀电位较钛合金负,且自腐蚀电流较大,耐蚀性能较钛合金差。结论钛合金在海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适合有长寿命要求的大型舰船使用。  相似文献   
972.
硫氮比对厌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硫氮摩尔比对厌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高效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单质硫型厌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反应(硫氮摩尔比为5:2)的硫化物和硝酸盐容积去除速率高达4.86 kg·m-3.d-1和0.99 kg·m-3.d-1工艺效能明显高于混合型和硫酸盐型(硫氮摩尔比分别为5:5和5:8).单质硫型厌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反应各项出水指标的波动相对较小,但当进水硫化物浓度超过临界值时,工效失稳,其主要原因是pH无法维持在所需范围.在所试的3种进水硫氮摩尔比下,实际反应的硫氮摩尔比有靠拢5:2的趋势.将硫氮摩尔比调控在较高水平(硫氮摩尔比为5:2),可提高同步厌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反应对单质硫和氮气的选择性.对不同硫氮比时反应物之间的电子得失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3.
974.
水下连接器试压帽结构动态仿真及密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水下连接器现有力学模型过于简化,预紧力加载不够合理,密封性能分析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模拟提出了新的动态接触分析方法,针对水下连接器试压帽双头螺柱结构,探究了安装和试压工况中该结构形式的密封特性及其与等效拧紧力矩的非线性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在塑性失效设计准则范围内,2种工况下密封环的Mises值最大为399.4 MPa;安装工况下,随预紧力的增加,密封环上、下锥面最大接触应力先增大后略微减小;1 145 Nm螺栓拧紧力矩可完成安装工况,并能在试压工况中保证各部件不被弹开;试压工况下,随试验内压的增加,密封环上锥面最大应力缓慢增加,下锥面最大接触应力几乎不变,最终2值近似相等约为850 MPa,密封宽度合理。  相似文献   
975.
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DON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作为饮用水中新兴氮消毒副产物(nitrogen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N-DBPs)的前体物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探讨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对微污染水源水中DON的去除机制,首先测定原水中DON、溶解性有机炭(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NH4+-N、UV254、p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等指标和DON、DOC分子量分布;接着通过混凝和活性炭吸附试验来考察原水中DON、DOC和UV254变化,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对原水中DON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污染水源水中DON、DOC和UV254分别为1.28 mg.L-1、8.56 mg.L-1和0.16 cm-1,DOC与DON比值(DOC/DON)为6.69 mg.mg-1,SUVA为1.87 m-1.(mg.L-1)-1;小分子量(<6 000)DON占较高比例约为68%,大分子量(>20 000)DON占的比例为22%;当混凝剂投加量为10 mg.L-1,DON的去除率大约为20%,DOC和UV254去除率约26%、70%;当活性炭投加量为1.0 g,DON、DOC和UV254的去除率大约为60%、35%、100%;混凝和活性炭吸附组合试验时,对DON、DOC的去除率大约为82%和64%;三维荧光光谱证实,原水中DON变化与3个主要峰有关,分别代表物质为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976.
评述了原位产生H2O2的电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中使用的主要电极,研究了用石墨制备高效气体扩散电极的方法。对石墨用HNO3与H3PO4的混合液改性,石墨与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2∶1,电极经350℃煅烧1 h,对溶解O2还原产生H2O2的催化活性最高。仅在pH值很低时,电极的活性较差,在pH=3~9时,电极的活性受pH值变化影响较小。在pH=3时电解150 min,电极的电流效率始终高于72%,H2O2浓度达到了274.5 mg/L。  相似文献   
977.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水中有机磷除草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水样中痕量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磷酸的FMO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方法。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磷酸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2%、90.8%、98.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0.68%、2.8%;方法的定性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5、0.04、0.009μg/L和0.16、0.12、0.03μg/L。水样放置两天后,水样中的草甘膦、草铵膦分别降解了17.8%和19.5%,而水样经过衍生后在5天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78.
胶态水合二氧化锰絮凝粒子的结构形貌及其混凝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威  杨艳玲  李星  李圭白 《环境科学》2007,28(5):1050-1055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胶态水合二氧化锰絮凝粒子的结构形貌并采用Zeta电位测定仪对粒子的荷电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XRD等技术对粒子的界面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混凝试验考察了KMnO4 还原法制备的水合二氧化锰胶体对原水的混凝性能并探讨了混凝机理.结果表明,胶态水合二氧化锰粒子在去离子水和原水中荷负电,在去离子水中,粒子直径为10 nm并形成网状结构,有利于发挥吸附架桥作用;粒子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比表面积为151.422 m2/g,为δ-MnO2,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污染物的界面特性;较低投量的胶态水合二氧化锰表现出对原水的优良混凝效能和去除有机微污染的效能.  相似文献   
979.
徐文倩 《化工环保》2013,33(4):316-320
采用混凝-Fenton试剂氧化或混凝-臭氧氧化两种氧化技术预处理上海某医药集团原料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合混凝处理该废水,在混凝pH为9.5、混凝时间1h、PAC和PAM加入量分别为600mg/L和12mg/L时,COD的去除率可达23%;混凝后废水再分别用臭氧氧化和Fenton试剂氧化处理,臭氧氧化明显比Fenton试剂氧化经济有效,在臭氧氧化pH为10、臭氧加入量为15g/L、臭氧氧化时间为1h的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为27.8%,废水BOD5/COD明显提高,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80.
Using the surface of poly (sulfone) hollow fiber membrane segments as grafted layer, the hydrophilic acrylamide chain was grafted on by UV-photoinduced grafting polymerization. The gained improvement of surface wettability for the modified membrane was tested by measuring the contact-angle as well as FTIR spectra. The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ydrophilic ability of support material and the biofilm adherence ability was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s from urban wastewater via two identical lab-scale up-flow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one employed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modified poly (sulfone) hollow fiber membrane segment as biofilm carder and the other employed unmodified membrane segment as biofilm card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fluent flux 5 L/h,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9 h and gas to liquid ratio (G/L) 10: 1, the removal rat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ammonium nitrogen (NH4^+-N) for the modified packing filter and the unmodified packing filter was averaged at 83.64% and 96.25%, respectively, with the former filter being 5%-20% more than the latter. 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COD, NH4^+-N and turbidity for the modified packing filter was 25.25 mg/L, 2 mg/L and 8 NTU,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ammonium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filter packing the modified PSF w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bioreactor packing of an efficient floating medium. The biomass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membrane matrixes provided better specific adhesion (3310-5653 mg TSS/L support), which gave a mean of 1000 mg TSS/L more than the unmodified membrane did. In addition, the phenomenon of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 and nitrification on the outer surface was found in this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