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328篇
安全科学   856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1000篇
基础理论   10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6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As in porewaters of an alkaline coal ash disposal sit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ultilevel samplers. The disposal site was in operation from 1983 until 1994 and was covered with 0.3–0.5 m thick soils in 2001 when this study was initiated.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alyses and batch leaching experiments were also performed using the coal ash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disposal site.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iderite (FeCO3)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and soil cover, which have been ignored previously. Arsenic levels in the porewater were very low (average of 10 μg L−1) when the site was covered with soil due to coprecipitation with siderite. The soil cover enabled the creation of anoxic conditions, which raised the Fe concentration by the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hydr)oxides. Because of the high alkalinity generated from the alkaline coal ash, even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Fe concentration (0.66 mg L−1 on average) could cause siderite precipitation. When the soil cover was removed, however, an oxidizing condition was created and triggered the precipitation of dissolved Fe as (hydr)oxides. As a result, the dissolution of previously precipitated As-rich siderite caused higher As concentration in the porewater (average of 345 μg L−1).  相似文献   
152.
介绍了高炉煤气的主要燃烧特性,分析了高炉煤气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掺烧时对炉膛换热、过热蒸汽温度、锅炉负荷、热效率、分离装置以及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不良影响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介绍了煤粉制备系统含尘废气的特性及治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从袋除尘器类型的确定、处理风量的确定、过滤风速的选取、过滤面积的计算和除尘器规格的选取等方面介绍了煤磨袋除尘器的选型,以及FGM(M)型气箱脉冲防爆袋除尘器、MMC型脉冲喷吹防爆袋除尘器和LPMC型低阻高效防爆袋除尘器在煤粉制备系统除尘中的应用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10个电厂22台机组36组实测数据的分析,论述了燃煤挥发分、灰分及过剩空气系数对煤粉锅炉飞灰份额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55.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火力发电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中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首次采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固态排渣煤粉炉中机组规模、空气过剩系数、煤中挥发分和发电负荷率等因素对NOx产生浓度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结论:NOx产生浓度与前三种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发电负荷率的关系受锅炉是否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影响。空气过剩系数越大,煤的挥发分越高,NOx产生浓度越低;采用低氮燃烧装置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产生的NOx越少,且对于同一锅炉来说,NOx产生浓度随着发电负荷率的升高而增大;未采用燃烧控制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NOx产生浓度越高,且与发电负荷率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燃煤电厂固态排渣煤粉炉NOx排放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6.
区域性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的宏观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煤矿安全状况进行宏观预测,提出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标征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的灰色预测模型。在对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率、大型煤矿产量比例、原煤全员效率指标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综合预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实例计算证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输入数据少、建模简单、计算快捷等优点;客观地反映出区域性的煤矿安全状况;该模型可进行煤矿安全的短期预测,并为制定煤矿安全控制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在构建包含煤矿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安全博弈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之间的博弈及其利益的得失,进而分析危机和矿难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联盟动力很强,二者的联盟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打破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之间联盟的根本是降低二者选择联盟策略的收益,压缩其博弈空间。  相似文献   
158.
激波诱导下煤粉的爆炸压力测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因气体爆炸导致沉积粉尘的二次爆炸的威力远大于单纯的气体或者粉尘爆炸产生的威力,利用自制的装置,诱导煤粉爆炸的激波由甲烷气体爆炸产生,对激波诱导下煤粉的爆炸压力Pmax、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max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分别研究煤粉浓度及煤粉粒度对爆炸指数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煤粉浓度,存在一个理想煤粉浓度值,在这个浓度下的煤粉爆炸压力值最大;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其爆炸压力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59.
矿井本质安全化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事故致因理论,基于对事故致因要素的有效控制,阐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提出矿井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探讨并构架了促进矿井本质安全化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就加大安全投入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支持、设置合理安全管理机构与配备足够安全技术人员的组织支持,以及以工会为代表的内部群众监督的监督保障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方法保障等促进本质安全化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讨,认为完善的安全支持体系与保障体系能有效地促进矿井本质安全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0.
金竹山土朱煤矿开采地表沉降规律与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金竹山矿业公司土朱煤矿煤层赋存条件,依据采动理论的裂缝垂直分带模型,分析地表沉降和塌陷的机理;提出在采煤活动阶段应进行地表实际位移观测,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地面沉降曲线,以确保地面人类活动的安全;在采煤活动后阶段则实施灰色预测地面沉降,即通过采煤活动阶段的地表实际观测数据为历史原始数据序列,建立灰色Logistic模型;并对采煤活动后阶段的地面沉降进行预测。精度检验表明:灰色Logistic模型预测精度高,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面沉降可减少地面沉降监测经费和实时提供预警信息,以确保开采区域内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