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8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780篇
安全科学   1228篇
废物处理   272篇
环保管理   563篇
综合类   2347篇
基础理论   313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24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高铁酸钾为氧化剂,基于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新型磁性氧化石墨材料,在SEM、FTIR、氮气吸脱附和表面接触角表征基础上,探究了该材料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效果及磁致增强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石墨,磁性氧化石墨比表面积增大,表面有卷曲结构并负载着Fe3O4颗粒,具有含氧官能团,存在疏水性较强的微观孔隙结构.在外加磁场条件下,磁性氧化石墨团聚,形成疏水性宏观孔隙结构,利于乳化油滴的吸附和附着.磁性氧化石墨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能力远好于石墨与粉末活性炭,且处理效率与磁场强度成正相关,COD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使用后的磁性氧化石墨进行溶剂萃取或热处理,可以循环使用.磁性氧化石墨经过4次循环使用,热再生效率为92%,溶剂萃取再生效率为86%.以上研究为乳化含油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油脂对红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主要集中在优先流通道中快速运动,优先流湿润锋处的土壤油脂浓度较高且不受灌溉水中油脂浓度的影响,表明即便是采用较低油脂浓度的灌溉水灌溉,依然对地下水系统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高频率、低定额的含油脂灌溉水灌溉有利于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向深层土壤运动,使得斥水性土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入渗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均增大;油脂对受灌土壤团聚体的再团聚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高时才能形成,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因降低了受灌土壤的油脂浓度反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分散和破碎.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原污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别对国内外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的真空系统配置进行了介绍,并对真空系统各个子系统的配置与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真空系统中所需的真空抽气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超大型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制和试验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油气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分别介绍了耐蚀材料、衬里技术、涂镀层技术与药剂防腐技术等管道内防腐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耐蚀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存在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降低成本,选用双金属复合管替代耐蚀金属材料,但其焊缝位置腐蚀失效频发,成为制约其应用的薄弱环节。耐蚀非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耐高温性能与力学性能较差,受温度、压力与CO_2、H_2S、固体颗粒等介质成分的影响,衬里技术与涂镀层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药剂防腐技术的防护效果与药剂类型、加药工艺密切相关,需要根据腐蚀工况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针对上述内防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内防腐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改进现有内防腐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升其防护效果。同时,应开发防腐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推广应用的防腐材料与防腐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土壤石油类(红外法)标样制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环境监测用于土壤矿物油污染监测所必备的标准样品制作方法作了探索,尤其对该类标样的液-固态吸附饱和及其浓度平衡关系作了探讨,从理论上保证标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为标样最后的定值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原煤二氯甲烷浸取液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色谱/质谱/红外联用系统研究了原煤二氯甲烷浸取液中多环芳烃的种类、数量、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煤燃烧排放飞灰、烟气、炉渣中多环芳烃分布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表明,当地表水中石油类浓度很低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价结论的可靠性会下降,应选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同时要注意引入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色泽较深,含杂质量较高的废水加硅油I以抑制测定中蒸馏产生的泡沫.结果表明,在250ml水样中加硅油IO.10~1.25ml,即可收到理想效果.硅油I性质稳定,不随水蒸汽蒸出,对测定无干扰.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废酸油渣中16种多环芳烃超声萃取、Florisil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的方法。笔者对提取方式、提取剂类型和体积、提取时间和次数、净化方式等进行研究,采用无水硫酸钠分散,二氯甲烷作为提取剂超声40 min,提取液经纯水清洗、离心后取适量有机相经过3 g Florisil萃取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模式(SIM),加入内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提取效率比正己烷好,丙酮可能引起酸性样品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丙酮超声萃取时加入无水硫酸钠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目标物降解,但萃取效率不可控制,宜采用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分散提取能有效减少提取时间,超声清洗仪超声40 min提取效率为86.2%~104%。3g Florisil萃取柱净化比1 g Florisil萃取柱净化和GPC净化效果略好。方法检出限为0.4~1.3 mg/kg,6次空白加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15.3%,6个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7.3%,基体加标回收率为51.3%~126%,连续校准稳定。该方法适用于废酸油渣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比直接溶解有效,比加速溶剂萃取、索氏提取、微波萃取和超声探头萃取简单、快捷,能有效减少设备污染和腐蚀,净化方法有效,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是实现大批量样品检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Surficial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Kaohsiung Harbour and its nearby coast were analyzed for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nd paren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the averag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n-alkanes (n-C12 to C35) and aromatics (15 PAHs) were 4.33 µg g–1 dry weight (ranged 0.46–22.60) and 0.59 µg g–1 dry weight (ranged 0.09–1.75),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aliphatic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were recorded in stations near the estuaries of Qianzhen River and Love River, respectively. Aliph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samples indicate that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non-petrogenic, possibly terrestrial, contribution in the sediment of the open coast of Kaohsiung Harbour and that there has been dominant contribution from petrogenic sources in the sediment of the inner harbour. PAHs, detected in the samples, however, indicated a higher pyrolytic contribution in open-coast samples and a higher petrogenic contribution in the inner harbour. Overall,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lkanes in this study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found in Victoria Harbour, Hong Kong and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und in Xiamen Harbour, China.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in inner Kaohsiung Harbour sediments were relatively lower than those found in Victoria Harbour, Hong Kong and Xiamen Harbour, China, but comparable to those found in Hsin-ta Harbour, Taiwan and Incheon Harbour, Korea. In comparison with several effect-base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most PAH concentrations found in samples taken from inner harbour stations exceeded the Threshold Effect Level of Florida indicating a slight possibility of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