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520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742.
对采用金属离子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进行了较详细的实验研究。在鼓泡反应器上的研究结果显示Mn Fe协同催化氧化脱硫具有较好的效果 ,研究结果可以为金属离子液相催化氧化脱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3.
The adsorption of thiocyanate onto ZnCl2 activated carbon developed from coir pith was investigated to assess the possible use of this adsorbent.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agitation time, thiocyanate concentration, adsorbent dose, pH and temperature has been studied. Adsorption followed second-order rate kinetics. Two theoretical adsorption isotherms, namely,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capacity (Q0) was found to be 16.2 mg g−1 of the adsorbent. The per cent adsorption was maximum in the pH range 3.0–7.0. pH effect and desorption studies showed that ion exchange and chemisorption mechanism are involved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ΔG0, ΔH0 and ΔS0 for the adsorption were evaluated. The negative values of ΔH0 confirm the exothermic nature of adsorption. Effects of foreign ions on the adsorption of thiocyana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Removal of thiocyanate from ground water was also tested.  相似文献   
744.
本文系统研究了菌丝体 -甲壳素 (甲壳素 )作为水处理剂对去除水体中Ni2 + 离子时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 ,甲壳素作为水处理剂 ,在较大pH值变化范围内 ,对Ni2 + 离子与柠檬酸镍都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甲壳素在吸附金属离子的同时 ,对H+ 有吸附作用 ,且H+ 是金属离子的竞争性抑制剂。将甲壳素与市售吸附树脂相比 ,其对阳离子 (Ni2 + )和络阴离子(柠檬酸镍Ni(cit) 2 -)的吸附特性类似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同时 ,甲壳素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保型工业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745.
为了分析南京北郊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其消光贡献,于2017年3月15日~4月15日、7月和10月开展了PM2.5观测实验,分析了南京春夏秋3个季节的PM2.5及其组分浓度特征、水溶性离子及其前体物转化特征以及水溶性离子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的质量浓度为(93.8±40.3)μg/m3,其中54.2%为水溶性离子,其总质量浓度为(50.9±25.6)μg/m3,而二次水溶性离子(SNA)占水溶性离子的76.8%.各水溶性离子组分分布为:NO3- > SO42- > NH4+ > Ca2+ > Cl- > NO2- > K+ > F- > Mg2+ > Na+.在季节变化上,PM2.5和主要水溶性离子均为春季高,夏季低,但夏季NO3-42-.硫转化率(SOR)和氮转化率(NOR)在采样期的均值分别为0.38、0.22,这说明南京有较强的二次转化过程.采样期间,平均[NO3-]/[SO42-]的值为1,这说明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移动源的排放.通过IMPROVE公式计算的大气消光系数低于实际值,但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南京消光系数的趋势.各组分消光贡献从大到小分别为(NH42SO4(38.9%)、NH4NO3(36.7%)、POM(13.6%)、EC(9.3%)、NO2(1.5%).其中SNA的消光贡献占70%以上,春季的SNA消光贡献最大,而夏季的最小.  相似文献   
746.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了2018年11月27日~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城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F-、Cl-、NO2-、NO3-、SO42-、PO43-)、碳质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以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收集整理了近20年北京市冬季PM2.5、主要离子组分以及碳质组分浓度,分析研究了1999~2018年北京市冬季PM2.5、离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监测期间清洁日与两个典型重污染事件PM2.5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PM2.5浓度为53.5μg/m3,达到近20年北京市冬季较低值,且大气主要污染源由煤烟型污染源转变为燃煤型与机动车尾气复合型污染源.监测期间,湿度高、微弱的西南风导致重污染产生,清洁日、污染事件I与污染事件II 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2.5,138.9,146.8μg/m3且不同时段PM2.5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各离子浓度变化为:NO3- > NH4+ > SO42- > Cl- > K+ > Ca2+ > Na+ > PO43- > F- > NO2-~Mg2+,总水溶性离子浓度为24.6μg/m3占PM2.5总浓度的46.0%,其中SNA浓度占总离子浓度的83.7%,是离子中最主要的组分.碳质组分浓度达到近二十年北京市冬季最低值,变化为:一次有机碳POC > EC > 二次有机碳SOC,OC与EC相关系数达到0.99,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NH4+在清洁日与污染II中富集,主要以(NH42SO4、NH4NO3和NH4Cl形式存在,在污染I中较少,仅以(NH42SO4和NH4NO3存在.在污染I和II期间,SO42-的形成昼夜均受相对湿度与NH3影响;NO3-的形成白天受O3与NH3的影响,夜间受相对湿度和NH3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7.
菏泽市秋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研究菏泽市秋冬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于2017年10月15日-2018年1月31日对菏泽市3个监测点同步进行PM2.5的采集和分析,分析探讨了不同污染程度下ρ(PM2.5)及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①菏泽市秋冬季PM2.5呈区域污染特征.②整个观测期间,ρ(PM2.5)范围为26.72~284.10 μg/m3,平均值为103.27 μg/m3,其中水溶性离子对ρ(PM2.5)贡献率较大,为44.65%~49.87%;SNA(NO3-、NH4+、SO42-的统称)的占比较高,SNA占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86.88%,说明二次气溶胶为菏泽市大气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③SNA三角图解和水溶性离子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大气中NO3-、SO42-可能以NH4NO3、(NH42SO4形式存在;ρ(Cl-)与ρ(K+)相关性较高(清洁天和污染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81),由此推测Cl-与K+具有同源性,二者主要源于生物质燃烧.④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SOR(硫氧化率)和NOR(氮氧化率)分别为0.54和0.37,分别是清洁天的2.08和2.06倍;轻/中污染天的SOR和NOR分别为0.37和0.29,分别是清洁天的1.42和1.61倍.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SO2和NO2向SO42-和NO3-的二次转化增强.重污染日SOR、NOR和相对湿度均大于清洁天和轻/中度污染天,而温度则未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说明非均相反应是菏泽市秋冬季SO42-和NO3-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菏泽市污染呈区域性污染特征,二次气溶胶是菏泽市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天ρ(NO3-)、ρ(SO42-)、ρ(NH4+)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均与温度呈负相关,表明在污染天高湿低温对SO2、NO2转化为SO42-、NO3-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48.
Mesoporous Co_3 O_4(meso-Co_3 O_4)-supported Pt(0.53 wt.% Pt/meso-Co304) was synthesized via the KIT-6-templating and polyvinyl alcohol(PVA)-assisted reduction routes.Mesoporous CoO(meso-CoO) was fabricated through in situ reduction of meso-Co304 with glycerol,and the 0.18-0.69 wt.% Pt/meso-CoO samples were generated by the PVA-assisted reduction method.Meso-Co_3 O_4 and meso-CoO were of cubic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Pt nanoparticles(NPs) with a uniform size of ca.2 nm were well distributed on the mesoCo_3 O_4 or meso-CoO surface.The 0.56 wt% Pt/meso-CoO(0.56 Pt/meso-CoO) sample performed the best in benzene combustion(T_(50%)=156℃and T_(90%)=186℃at a space velocity of 80,000 mL/(g h)).Introducing water vapor or C02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led to partial deactivation of 0.56 Pt/meso-CoO and such a deactivation was reversible.We think that the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y of 0.56 Pt/meso-CoO was intimately related to its good oxygen activation and benzene adsorp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749.
研究了自然环境、垃圾渗滤液及工业废水中广泛存在的金属离子对真菌漆酶(Trametes versicolor)酶活性以及对漆酶催化降解典型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A(TBBPA)的影响.金属离子包括Na+、K+、Zn2+、Cd2+、Cu2+、Hg2+、Fe2+、Fe3+、Pb2+、Al3+能抑制漆酶酶活性和降低TBBPA的降解转化率,抑制效应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Ca2+、Mg2+、Mn2+则对漆酶活性和TBBPA去除率均没有显著影响.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漆酶的电子传递过程产生的.其中,Fe2+和Hg2+的抑制效应尤为明显,而二者的抑制机制不同,Fe2+竞争消耗O2,Hg2+则通过与漆酶结构中氨基酸络合,改变其构型从而抑制其活性.此外,通过加入介体物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等物质能够显著提高金属离子存在下漆酶对TBBPA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750.
基于高分辨率MARGA分析成都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寒梅  陈军辉  冯小琼  姜涛  钱骏  刘政 《环境科学》2020,41(9):3889-3898
利用高分辨率MARGA对2019年成都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展开连续监测,结合气象参数分析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MARGA监测的8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与PM_(2.5)变化趋势一致,水溶性离子年均浓度为(23.1±13.6)μg·m~(-3),在PM_(2.5)中占比为48.6%,表明水溶性离子为PM_(2.5)重要组分.各离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NO~-_3、 SO_4~(2-)、 NH~+_4、 Cl~-、 Ca~(2+)、 K~+、 Mg~(2+)和Na~+,其中二次离子(NO~-_3、 SO_4~(2-)和NH~+_4)年均质量浓度为(20.2±2.7)μg·m~(-3),在水溶性离子占比为87.2%.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逐月变化呈"U"型, 1月和12月浓度最高, 6~8月浓度最低.无论有无降雨,能见度均随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增加呈幂指数递减规律,且SNA为首要影响因素.降小雨(日累计降雨量10 mm)对水溶性离子无清除作用,中雨及以上时清除作用显著.SNA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两两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7),表明二次离子生成机制及在大气中演变过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年均值分别为0.42和0.12,与温度和O_3均呈负相关性,与湿度均呈正相关性,表明SO_4~(2-)来源主要为液相非均相氧化反应,NO~-_3来源主要为夜间非均相氧化反应.阳离子和阴离子电荷比(CE/AE)年均值为1.2,二次离子中和率(NR)年均值为1.1,表明气溶胶整体呈弱碱性.成都市大气环境处于富氨状态,二次离子存在形式主要为(NH_4)_2SO_4和NH_4NO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