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郭栋生  袁小英 《环境化学》1999,18(6):552-556
利用植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焦化废水对黍和黄瓜种子发芽率,根长,根重,芽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条件下用焦化废水对植物进行培养,其毒性较在黑暗培养明显增强,将焦化废水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后,其荧光光谱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2.
粉末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比较粉末活性炭和柱状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酚的去除效率,并重点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粒度和投加量等因素对焦化废水酚的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柱状活性炭相比,粉末活性炭对焦化废水酚的去除率有明显提高;同时,粉末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酚的去除率受粒度大小、曝气与否,以及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并找出最佳粉末活性炭粒度、投加量和吸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23.
首钢焦化厂环境中多环芳烃分布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对首钢焦化厂炼焦过程中生成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焦化厂环境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9种,且大多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可以初步确定环境颗粒物中PAHs的来源,以及是否混有未燃烧、燃烧不完全或干馏中间产物的颗粒物.研究表明,煤中多环芳烃通过焦化作业以烟尘、煤粒、焦末以及外排废水形式迁移而污染大气、土壤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4.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强制分散和静态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焦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氨氮、酚和氰化物的去除规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考察了强制分散下活性炭不同粒径、投加量、曝气量对活性炭吸附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制分散条件下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活性炭的粒径越小,曝气量越大,效果越好,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25.
焦化废水的污染物特征及处理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万辉  韦朝海 《化工环保》2015,35(3):272-278
重点分析了焦化废水中存在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强调水质分析是焦化废水工艺选择的基础。针对焦化生产工艺过程的复杂性,探讨了蒸氨、焦油分离、粗苯回收及脱硫过程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提出焦化废水污染物源头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较了焦化废水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各阶段的污染控制技术,强调技术创新与政策性引导有助于实现本行业污染控制和厂区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26.
苏洁  陈莉荣  刘文 《化工环保》2015,35(1):99-102
以高炉渣为原料,分别采用酸浸及碱浸-酸化工艺得到铁、铝离子及聚硅酸,再将铁、铝离子引入聚硅酸制得聚硅酸硫酸铝铁(PSAFS)混凝剂。考察了PSAFS的聚合条件对焦化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并与市售混凝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SAF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Al+Fe)∶n(Si)=0.53,混凝剂p H=1,熟化时间0.5 h,熟化温度60℃;PSAFS加入量为4 m L/L时,混凝效果最好,对焦化废水的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9%和74.5%;PSAFS的性能优于市售的3种混凝剂。  相似文献   
127.
混合固定化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菌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昌凤  梁磊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391-1394
对传统的聚乙烯醇(PVA)固定化方法进行了改进,试制了加入麦秸粉末的固定化球和以活性炭纤维膜为载体膜固定化细胞产品。混合固定化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对经过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后的焦化废水进行脱氮,焦化废水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经过18 h的酸化后,pH在8.0左右,开始进入好氧槽进行脱氮。在有效容积为5 L好氧槽中经过12 h的曝气处理,加入麦秸粉末的固定化球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4.3%;纤维膜固定化细胞产品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5%。整个脱氮过程无NO-2-N和NO-2-N的积累,实现了好氧条件下的同时硝化和反硝化。  相似文献   
128.
A/O和A2/O工艺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膜生物反应器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采用A/O和A2/O两种工艺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通过对比处理效果、分析膜污染情况,寻求膜生物反应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优工艺。实验结果表明:A2/O工艺系统对酚、NH3-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90%和95%;A/O工艺系统对酚、NH3-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75%和93%。A2/O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焦化废水中NH3-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A/O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其反硝化率为50%~70%。对膜污染分析表明不同工艺对膜污染的影响不显著,A2/O工艺膜通量衰减59%,A/O工艺膜通量衰减56%。研究表明在膜生物反应器中,A2/O工艺对焦化废水的去除效果要优于A/O工艺。  相似文献   
129.
采集某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数据,选取当前常用的3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和该焦化厂现用废水处理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选择技术综合评价的评价因素集,利用判断矩阵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建立了各定量因素指标的隶属函数,确定了各定性因素指标的模糊评语集,最后以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完成模糊综合评价.4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综合性能优劣次序为:该焦化厂现用废水处理技术>普通活性污泥法>湿式催化氧化法>多相光催化氧化法.  相似文献   
130.
采用臭氧/活性炭联合工艺对焦化废水A2/O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臭氧投加量、活性炭投加量及使用次数、反应时间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的使用可显著提高臭氧对焦化废水COD的去除率,在溶液初始pH值为10.25、臭氧投加量为7.5 mg/min、活性炭投加量50 g/L、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73.51%。同时,在活性炭重复使用10次时,COD去除率为70.85%,仅降低了2.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