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498篇
基础理论   14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表面活性剂洗脱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周  何小路 《生态环境》2004,13(4):666-669
多氯联苯(PCBs)为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且难以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油和亲水的两亲特性.将多氯联苯从土壤中洗脱出来,从而修复受污染土壤是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表面活性剂溶液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作用主要是:(1)表面活性剂通过减小液一固之间的表面张力,将阻塞在土壤孔隙中的多氯联苯分散到溶液中来;(2)表面活性剂通过形成胶束,促使多氯联苯从土壤中重新分配到疏水的胶束核中。洗脱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种类、性质、质量浓度及土壤成份有关,通常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效果较好,对多氯联苯的洗脱可达86%。含多氯联苯洗脱液可利用生物降解、紫外光照射及焚烧等方法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72.
应用工厂废弃物—铁屑做原料,探讨不同铁屑投加量对修复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程度汞污染土壤的能力,并与修复水体汞污染作了对比;另外,首次将淋滤法与国际上新兴的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PRB技术结合,研究其修复土壤汞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废铁屑可很快去除水体中的汞,去除率可达93%;在铁屑存在下,能一定程度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在相同水体汞污染程度条件下,时间是影响土壤汞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在CaCl2淋洗液作用下的模拟PRB实验中,土壤有效汞含量降低,同时淋洗液中汞质量浓度低于1μg·L-1。因此,用废铁屑能有效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且将淋滤法与PRB技术联用,与将铁屑直接撒入土壤中相比效果好得多,且不会引起后续的水体二次污染,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的土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3.
水平基因转移加速了部分生物体基因组的进化和革新;但随着基因改造生物的大量运用,由水平基因转移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由于大量异生污染物的产生,污染地区成为细菌水平基因转移的一个"热点"区域.为了实现污染地区的生物修复及强化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效果,人为的制造和加快特定降解基因的水平转移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图2参57  相似文献   
74.
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修复受污染河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行开发的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 (SCBR)进行了修复受污染河水的试验 ,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对CODCr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温为 15~ 2 0℃ ,进水CODCr为 70~ 10 0mg/L ,进水氨氮为 8~ 2 0mg/L的条件下 ,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采用 1 0h时 ,SCBR反应器可以有效去除河水中的CODCr和氨氮 ,其中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 5 6 9% ,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 76 0 % .  相似文献   
75.
Controlled release, blind test of DNAPL remediation by ethanol flus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DNAPL) source zone was established within a sheet-pile isolated cell through a controlled release of perchloroethylene (PCE) to evaluate DNAPL remediation by in-situ cosolvent flushing. Ethanol was used as the cosolvent, and the main remedial mechanism was enhanced dissolution based on the phase behavior of the water-ethanol-PCE system.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actual PCE volume introduced into the cell, it was estimated that 83 L of PCE were present at the start of the test. Over a 40-day period, 64% of the PCE was removed by flushing the cell with an alcohol solution of approximately 70% ethanol and 30% water. High removal efficiencies at the end of the test indicated that more PCE could have been removed had it been possible to continue the demonstration. The ethanol solution extracted from the cell was recycled during the test using activated carbon and air stripping treatment. Both of these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successful in removing PCE for recycling purposes, with minimal impact on the ethanol content in the treated fluids. Results from pre- and post-flushing partitioning tracer tests overestimated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However, both of these tracer tests miss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he PCE present, likely due to inaccessibility of the PCE. The tracer results suggest that some PCE was inaccessible to the ethanol solution which led to the inefficient PCE removal rates observed. The flux-averaged aqueous PCE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in the post-flushing tracer test were reduced by a factor of 3 to 4 in the extraction wells that showed the highest PCE removal compared to those concentrations in the pre-flushing tracer test.  相似文献   
76.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污染土壤的面积在迅速扩大,迫切需要修复、治理;随着土壤污染组分的日益复杂化,等待着全面、高效的修复技术的研制。对污染土壤修复相关技术现状进行剖析表明,现有的各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存在着许多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需要从技术的现有进展和技术构想进行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即如何把现有的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改造后进行最佳组合与综合,才能取得该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其实质在于技术的再造,代表了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7.
在实施污染土壤修复的环境工程后,需要通过灵敏和有效的评定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进行评定.然而,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定,不能揭示土壤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生态毒理方法作为相互补充的手段.本文概述了植物毒性评定法、陆生无脊椎动物评定法和土壤微生物评定法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中的应用,并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8.
紫茎泽兰作为世界性的有害入侵植物,因其适应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植株内含有有害物质而对农林牧业乃至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其有效防控和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炭是有机物质在低氧或缺氧条件下热解碳化而形成的富碳固体物质,因其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价值而被广泛用于农业土壤改良与环境修复等领域。将紫茎泽兰热解制备生物炭,既降低了生物炭生产成本,还实现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废弃物的高效利用。目前将紫茎泽兰作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虽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报道相对较少,且研究较分散、结论不一。因此,有必要对紫茎泽兰的利用现状和制备生物炭的应用潜力进行综述。本文结合目前紫茎泽兰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紫茎泽兰制备生物炭的应用研究价值,综述了其在环境污染修复、农业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9.
热脱附技术一般用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异位修复,然而对于受有机物污染较深土壤的原位修复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某退役溶剂厂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为目标污染物,运用燃气热脱附技术进行原位修复.本文介绍了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工艺设计流程,针对场地目标污染物进行燃气热脱附的工程化试验,结果显示热脱附处理后土壤中苯、氯苯和石油类最高去除率接近100%.本文还探讨了温度、停留时间、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质地对热脱附效率的影响,发现在温度和停留时间相同情况下,含水率较小、孔隙率较大的粉砂土热脱附效果更好.试验表明,燃气热脱附原位修复技术处理场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80.
为了考察复合药剂对Pb、Hg、Cr、Cd、Zn、Cu和Ni污染土样的固化修复效果,以重污染企业用地、冶炼厂河道底泥和自配土壤为污染土样进行试验,试验中的普适复合药剂主要为含磷酸盐沉淀剂、黏土和水泥,视情况辅以无机还原助剂和有机络合助剂。在普适药剂(相对原土样的质量分数15%)、还原剂(5%)和有机助剂(2%)的组配下,处理后的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低于GB 18598—2001标准值。普适药剂对Pb、Cd、Zn、Cu、Ni的固化有效,磷酸盐是促成Pb固化的关键成分,黏土和水泥分别起到吸附固定和物理包封的作用。无机助剂中的还原/络合性成分和硫化物分别对Cr(VI)和Hg的固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Pb、Cd、Zn、Cu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分析了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随普适药剂投加量变化的特征曲线,结果表明,Pb比Cu的曲线斜率更大,表明Pb的固化效率更高;Cd和Zn具有相似的曲线形状,推测二者具有类似的固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