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5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602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和突变级数法对青藏工程水环境安全的保护等级进行分区评价与研究,结果表明:青藏工程走廊带沿线水环境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3个区域,其中一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拉萨—安多段,二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安多—茶错段,三级区范围为青藏高速公路茶错—格尔木段;青藏工程走廊水环境安全保护路段共计408.92 km,安全保护等级高,占路线全长的35.56%。建议拉萨—安多全段,以及安多—茶错段部分路(桥)面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路(桥)面径流污染控制,有效降低路(桥)面径流对走廊带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重庆市道路交通噪声分布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监测重庆市主城区道路旁居民住宅不同楼层昼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并分析其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测点与地面高差的增加,噪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隔声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隔声屏在重庆典型山城的地理环境下隔声效果较差,隔声窗具有较好的隔声效果,且测点距离越近隔声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系数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考虑生态补偿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科学、公平、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是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湘江流域内各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界定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补偿系数,对统一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实现补偿标准的科学、客观、公平。  相似文献   
994.
潮汐过程对滨海地区垃圾填埋场污染物的迁移影响显著.为探究潮汐作用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过程,以深圳市某滨海垃圾填埋场为例,构建该场地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分析潮汐作用造成的地下水位周期性波动条件下特征污染物在含水层中不同时期的污染范围及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海岸地下水位受潮汐作用明显,水位波动主要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潮水位变幅影响,污染物峰值浓度大幅降低,在含水层中滞留时间明显增加.该垃圾填埋场中特征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和浓度呈现出丰大枯小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其中丰水期末最大污染范围和浓度分别为47547 m2、21.54 mg·L-1,枯水期末最大污染范围和浓度分别为25605 m2、12.73 mg·L-1.污染物峰值浓度最大降幅37%,滞留时间最长增加43 d.近海岸地下水污染物穿透曲线呈现日周期性波动,随着远离地表水边界,这种周期性波动越不明显,距地表水边界20 m时,污染物穿透曲线无明显日内周期性波动.研究结果可为滨海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方法对重庆某高校校舍和居民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调研,获得了530份有效问卷,采用Bin法划分温度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有效温度与平均热感觉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热中性有效温度为255℃,给出非空调环境下夏季80%可接受的有效温度范围为226℃~266℃,同时分析了非空调环境下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最后以重庆村镇典型住宅为例,对使用风扇改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地区非空调环境的热舒适评价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重庆地区热舒适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采用风扇改善热环境和减少空调运行时间、降低建筑能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To analyze China’s actual urbanization level, we iden- tified two statistical approaches: using the population living within the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administrative-based method) and within the urbanized or built-up areas (infrastructure-based method) of cities and towns as urban population. To illustrate the two approaches and the associated problems, we used data for Tangshan City as a case study. The estimates on the administrative-based method were unreliable and the infrastructurebased method pro...  相似文献   
997.
本论文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以KH2PO4作为磷(P)源在不同浓度(0~45.52 mg · L-1)和以Ca3(PO4)2作为磷(P)源在22.76 mg · L-1对Zn/Cd 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Zn/Cd/Ni超富集植物遏蓝菜Noccaea caerulescens(两个品种)和Ni超富集植物庭荠属Alyssum murale在20 mg · L-1(Zn)、18 mg · L-1(Ni)、10 mg · L-1(Pb)和0.5 mg · L-1(Cd)胁迫下的生长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严重缺磷的无磷和磷酸钙源处理显著抑制了这些超富集植物的生长,但4种超富集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在11.38、22.76、45.52 mg · L-1 3个磷水平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正常营养液的供磷水平(22.76 mg · L-1), S.alfredii对Zn/Cd和N.caerulescen 1号对Zn/Cd/Ni的吸收累积达到最大值,而高浓度的磷素供应(45.52 mg · L-1)显著抑制了这两种植物对相应元素的吸收;A.murale对Ni/ Cd/Pb的吸收累积均在高浓度的磷素供应(45.52 mg · L-1)获得最大;增加磷的供应对N.caerulescen 1号吸收累积Zn/Ni/Cd/Pb产生了不同的效应.这些超富集植物提取重金属的最佳供P水平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相似文献   
998.
依据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标准,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基层监测站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指出实现\"三个说得清\",应以科研工作为先导,以污染防治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强化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和环境风险源筛分排查,充分发挥基层监测站的作用,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有效技术支持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99.
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为缓解滹沱河超采区水资源矛盾,2018年开始实施了河道回补工程,回补水源为黄壁庄水库水和“南水北调”水.为了研究回补后地下水化学效应变化,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学和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开展了现场动态监测、地下水化学检测工作.结果表明:①实施滹沱河补水后地下水位上升显著,滹沱河沿线地下水位平均回升5.83 m;2019年较2015年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5.93 m,地下水漏斗形状发生改变,地下水向漏斗中心汇集已不明显.②滹沱河多年受上游高硫酸盐水源补给的影响,滹沱河沿岸分布HCO3·SO4-Ca·Mg型地下水,并在HCO3·SO4-Ca·Mg型水两侧形成了条带状的HCO3·SO4·Cl-Ca·Mg型水.与2015年相比,2019年HCO3-Ca·Mg型水的面积减少了20.6%,HCO3·SO4·Cl-Ca·Mg型水和HCO3·SO4-Ca·Mg型水的面积增加了13.6%.③河道补给有效缓解了地下水环境恶化,区域地下水中硫酸盐平均含量基本持平,氯化物浓度、TDS(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总硬度呈下降趋势;受上游黄壁庄水库补水影响,滹沱河沿岸附近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浓度升高,高浓度的硫酸盐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石津灌渠及黄壁庄水库副坝附近,随着补水的不断推进,水位持续回升,在水动力作用下,其有向下游扩散的趋势.研究显示,科学合理地选择补水水源与回补方式是减缓该地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及保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下载免费PDF全文
KineticsoflowlevelchemiluminescencefromplantleafsmokedbyairpolutantsWangYingyan,WangJinguangBeijingMunicipalResearchInsti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