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5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1712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252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2295篇
基础理论   517篇
污染及防治   720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吸附-磁性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吸附-磁性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水的新工艺。研究了粘土作为吸附剂在此工艺中对矿物油、COD、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比较了膨润土、活性炭、煤泥、高岭土等的处理效果。对处理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性能以及粘土吸附剂的再生等作了初步探讨。在推荐的流程下,可使出水中矿物油<2ppm、COD<100ppm SS<1ppm。  相似文献   
862.
活性炭负载催化剂对模拟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浸渍法在活性炭上负载催化剂MgCl_2、CoCl_2、MnCl_2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了催化剂负载量、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模拟烟气中单质汞的影响。在活性炭表面上添加无机盐MgCl_2、COCl_2、MnCl_2形成各种表面化学基团,从而加快了在炭表面对汞进行的化学吸附行为,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负载量为5%时,MnCl_2的改性效果最好,吸附效率提高了93%,其次是CoCl_2效率提高了90%。这在于Mn、Co这两种过渡元素价电子层结构为:(n-1)d~(1-10)ns~2,易形成杂化轨道,与单质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接受烟气中氧等配体的孤电子对,与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易形成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的配合物,这种配合物作为中间产物可对汞的氧化-化学吸附起到配位催化作用,为模拟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提供了适宜的反应表面。  相似文献   
863.
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Pb吸附潜力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和污泥是土壤等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污水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化学预处理通常被用于提高其中微塑料的提取及分析效率,然而至今关于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的吸附潜力及表面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5种预处理条件,即1 mol·L~(-1) HCl、1 mol·L~(-1) HNO_3、30%H_2O_2、1 mol·L~(-1) NaOH和5 mol·L~(-1) NaOH,对6种微塑料类型(PA、PE、PP、PS、PET和PMMA)Pb吸附潜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微塑料表面理化特性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影响微塑料Pb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6种微塑料对Pb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Pb吸附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PAPMMAPETPEPPPS,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22.9、699.3、584.8、549.5、510.2和277.8μg·g~(-1).与此同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微塑料Pb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碱预处理会导致微塑料Pb吸附量增加,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预处理会引起Pb吸附量减小,其中硝酸预处理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前后微塑料质量、尺寸、表面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碱预处理对微塑料的腐蚀作用最大,其次为硝酸预处理组,最后为盐酸和过氧化氢预处理组.此外,与玻璃型(如PS)微塑料相比,预处理对橡胶型微塑料(如PE)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64.
IntroductionWatercontaminantsincludealargenumberofchemicalsrangingfromaromatichydrocarbons,organicsolvents,pesticidesandmetals.Heavymetalcontaminationiscommonlyfoundinareaswhereindustrialeffluentsaredischargedintonaturalwaters .Theharmfuleffectsofsuchm…  相似文献   
865.
高硫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硫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焦化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吸附温度、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活性碳的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32℃时,活性炭投加量1g/50 mL,吸附3h后,焦化废水中氨氮去除率为23.4%,苯酚去除率为85.8%,COD去除率可达90%.该活性炭能够进行有限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866.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purification mechanism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s a coagulation-aid during the preoxidation process, the microtopography of its reductive products, the newly form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and the ag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The morphology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adsorbed by the newly form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M alone. By using the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ly form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possess a perforated sheet (with a thickness of 0–1.75 nm) as well as some spherical particle structures compared with the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with 2 h aging time,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ly form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had a large surface area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When 1 mmol/L newly form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was added, the microtopography of NOM molecules shifted from a loosely dispersed pancake shape (with adsorption height of 5–8.5 nm) to a densely dispersed and uniform spherical structure.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valid proof that it is the perfect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newly form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that might result in the coagulation aid effect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preoxidation.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5): 945–949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867.
稻麦草类碱木素混凝剂的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相似文献   
868.
以天津东郊污灌区(慢速渗滤系统)为试验点,总结了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并以粮地、菜地、稻地为代表分析了土壤中盐分变化动态,用污灌区土壤盐分动态平衡公式C_K-C_h=C_B-C_O测算,结果表明,只要灌区排水条件好,加上合理的科学灌溉,污灌区土壤盐分变化趋势是脱盐占主导地位,土壤中的钠吸附比(SAR)有所改善,土壤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69.
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酸定量回漓和土壤BS-pH缓冲曲线定性比较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的强弱.结果表明,酸性淋溶土缓冲能力虽较弱,但缓冲区出现范围较宽(BS20—80%)且缓冲性能较持久.近中性水成土则大体相反.四种土壤对SO_4~(2-)的吸附容量甚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表述的规律.水和1.0 mol/L KNO_3对土壤吸附态SO_4~(2-)解吸率甚低(<40%).  相似文献   
870.
土壤对SO_4~(2-)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区两类主要农业土壤在实验温度和吸附平衡液浓度相同时,酸性淋溶土(红壤、黄红壤)SO_4~(2-)吸附量均高于近中性水成土 (水稻土、潮土),与土壤游离Fe,Al含最呈显著正相关,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和Ternkin方程描述规律:低温(10℃)时吸附量均高于常温 (25℃),表明吸附系放热反应,有利于冬,春酸雨频仍季节土壤对SO_4~(2-)的固定,研究表明土壤吸附过程由快速反应(0—4h)和慢速反应(4—48h)两部份组成,且符合反映吸附机制较复杂的多级动力学反应规律,0.01mol/l Ca(NO_3)_2和1.0mol/l NaCl对土壤吸附态SO_4~(2-)的解吸率较高,表明SO_4~(2-)主要被土壤吸附于带正电荷的氧化物胶体表面,离子交换可逆吸附机制似占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