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24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纳米ZnO与聚苯乙烯(PS)高速共混法制备了一种在紫外光下具有自降解性能的复合薄膜.分析表明,经过KH570处理的纳米ZnO与PS通过化学键的方式桥联在一起.TG分析表明,复合薄膜的耐热性较PS有所提高;SEM图像显示0.5 wt% ZnO在PS薄膜表面分布均匀,经过UV照射后薄膜表面出现光腐蚀现象.复合薄膜紫外光自降解实验表明:0.5 wt% ZnO/PS薄膜在15W的紫外灯照射下,15d的自降解率为3.715%.  相似文献   
72.
以宝钢电厂3#机组电改全袋工程为例,论述了该成功工程的特点,介绍了袋式除尘器及滤料的比选过程、结构型式和设计参数,总结了除尘系统所具有的技术特色和投运后所取得的效果,该案例对袋式除尘器在电站锅炉的推广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3.
Convenient to apply and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software CORAL (http://www.insilico.eu/CORAL) has been used to build up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AR) for prediction of cytotoxicity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to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minus logarithm of concentration for 50% effect pEC50). In this study six random splits of the data into the training and test set were examin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CORAL provides a reliable tool that could be used to build up a QSAR of the pEC50.  相似文献   
74.
以钛基掺硼金刚石为基体,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Ti/BDD/PbO2复合电极,并将其用于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谱图(XRD)表征了电极的微观形貌及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电极对有机物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45 V的低电位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5~175 mg/L,检测限为0.3 mg/L(S/N=3)。采用Ti/BDD/PbO2复合电极测定法和重铬酸钾标准方法对市政污水、食品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5.
采用自蔓延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铁氧化物和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酸性红B为降解对象,对比了单独臭氧氧化、铁氧化物和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对酸性红B的降解效果,考察了磁力搅拌速度(500~1 640 r/min)、溶液pH(3~11)、臭氧投加速率(3.55~28.4 mg/min)对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比较,铁氧化物和铁铜复合氧化物均能加速酸性红B的降解,促进色度和COD的去除,结合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推断催化剂表面羟基促进臭氧分解产生.OH是其氧化性能较好的主要原因,另外,催化剂的吸附能力对催化性能也有一定影响。随着磁力搅拌速度、溶液pH、臭氧投加速率的增大,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染料废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聚硅酸类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方法,设计出了影响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3因素3水平共15组实验,其中n(Fe+Al):n(Si)的摩尔比为4~6,n(B+Mg):n(Si)的摩尔比为0.3~0.7,熟化时间为1~3 d。根据15组实验结果,以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为响应值分别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模型。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n(Fe+Al):n(Si)摩尔比为5∶1,n(B+Mg):n(Si)为0.5∶1,熟化时间为2 d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新型复合絮凝剂聚硅酸铝铁硼镁具有最佳的絮凝处理性能和脱色效果,能有效去除染料废水中的COD和色度,其中出水色度接近于0,COD的去除率达到87.65%,模型验证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响应曲面法在复合絮凝剂制备工艺优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石墨烯催化剂的制备及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钛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石墨烯催化剂,采用XRD和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照射亚甲基蓝溶液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石墨烯的加入量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GO-5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pH=6.00、TiO2-GO-5的投加量为0.070 g/50 mL、光照3 h条件下,100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达到最大值为90.52%。  相似文献   
78.
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沸石负载由缩水甘油基三乙基氯化铵交联的壳聚糖,制得了性能良好的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研究了该吸附剂应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该吸附剂的吸附性、沉降性和重复使用性,利用FTIR仪和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吸附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交联度为0.93、交联壳聚糖与沸石的质量比为0.045时,制得的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81.4%,吸附量为4.07mg/g;交联壳聚糖/沸石复合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较沸石有显著提高,沉降时间较交联壳聚糖明显缩短;经二次洗脱后腐殖酸去除率仍可达80.2%,腐殖酸吸附量为4.01mg/g。  相似文献   
79.
The gold nanoparticles (Au-NPs) are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because of their huge diversity of applications, and consequently, elevated level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expected. However, due to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ization a high variety of Au-NPs can be found, and complete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each type of Au-NPs still lacks, and even, the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same species is sometimes contradictory. Therefore, hazard assessment should be done case by case. He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eco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of the same Au-NPs in aquatic organisms and to find a rationale for Au-NPs toxicity. For such a purpose, bare and hyaluronic acid capped Au-NPs (12.5 nm) along with Au-NPs bulk material were tested on freshwater algae, Daphnia and zebrafish. Results showed that while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harmless to the tested organisms, the soluble gold showed to be toxic to algae and Daphnia, with an LC50 between 1 and 2 mg L−1. Comparing our results with those gathered in the literature, it appears that a common hazard assessment of Au-NPs on the studied organisms can be elucidated.  相似文献   
80.
3种载体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载体(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载体),分别将小球藻和栅藻与活性污泥固定成菌藻共生系统,制成菌藻凝胶小球,单独菌、单独藻的凝胶小球,用于处理人工污水。结果表明,(1)复合载体固定的菌藻共生系统氮磷去除效果最好,PVA载体的脱氮除磷效果次于复合载体优于海藻酸钠;(2)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固定菌和单独固定藻,固定菌的效果较差;(3)3种载体包埋下的固定化小球藻的脱氮除磷效果均较相同载体固定化的栅藻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