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垃圾堆肥微生物接种实验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从22个垃圾堆肥、畜粪、土壤等样品中分离获得纤维分解菌198株,选其中2株生长快、粗纤维分解能力强的菌株制成菌剂,以0.05%~0.1%的接种量加入二次发酵的垃圾堆肥中。结果,接菌堆肥比不接菌堆肥升温快且高,高温维持时间长,真菌和纤维分解菌数量多,腐植质含量提高21%~26%。肥效试验证明,施接菌堆肥比施不接菌堆肥的可使青莱增产9.9%。  相似文献   
32.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tensile test pieces made of poly(3-hydroxybutyrate) [P(3HB)] or copolymers with 10% [P(3HB-co-10%3HV)] and 20% [P(3HB-co-20%3HV)] 3-hydroxyvaleric acid was studied in small household compost heaps. Degradation was measured through loss of weight (surface erosion) and changes in molecular weight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It was concluded, on the basis of weight loss and los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P(3HB) and P(3HB-co-3HV) plastics were degraded in compost by the action of microorganisms. No decrease inM w could be detected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The P(3HB-co-20%3HV) copolymer was degraded much faster than the homopolymer and P(3HB-co-10%3HV). One hundred nine microbial strains capable of degrading the polymersin vitro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s used in the biodegrad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from two other composts, and identified. They consisted of 61 Gram-negative bacteria (e.g.,Acidovorax facilis), 10 Gram-positive bacteria (mainlyBacillus megaterium), 35Streptomyces strains, and 3 molds.  相似文献   
33.
通过施用污泥堆肥盆栽种植草莓,研究施用不同比例(0%、5%、10%和20%)的城市污泥堆肥对土壤及草莓果实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的变化,为污泥堆肥在农业利用方面提供相关理论支撑。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处理草莓产量大小顺序为:5%>0%(CK)>10%>20%(死亡),污泥堆肥施用比例为5%时,草莓果实的产量(鲜重)达最大值每株5.34 g,高出CK处理32.32%。施肥土壤中的重金属Cu、Zn、Pb、Cr和Cd等含量均随污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呈差异显著水平增加。对比2015年1月27日和3月24日2次采摘的草莓果实重金属含量,第二次采摘的果实Cu、Zn含量比第一次采摘的果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Pb、Cd和Ni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污泥堆肥施用比例为5%时,施肥土壤以及草莓果实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种植植物后施肥土壤中重金属Cu和Zn的生物有效态增加,重金属Pb、Ni的生物有效态降低。因此,适量施用污泥堆肥能有效增加草莓产量,5%的施用比为草莓种植的最佳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34.
陆可安  叶小青 《环境化学》2023,42(2):358-369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易受到外界环境信号的干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干扰人体内天然激素的正常运作,影响青春期发动时相。目前,各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均未得到一致结论,且具体诱发机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这两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及其造成女性青春期性成熟异常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提供思路,为加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5.
保护性耕作土壤线虫成熟度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线虫的生活史和功能多样性能够反映土壤健康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耕作措施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线虫的生活史和功能多样性,然而关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线虫成熟度及区系分析的研究,国内外尚鲜见报道。为了深入揭示土壤线虫对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作用,以辽宁彰武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对比研究了传统犁耕和6年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及区系分析。研究发现,与犁耕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自由生活线虫成熟指数MI、总成熟指数MMI、c-p值为2~5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指数MI2–5和总成熟指数MMI2–5,降低幅度分别为11%、9%、9%和10%,然而对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以及PPI/MI比值的影响不明显。线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线虫的富集指数EI和结构指数SI,比犁耕土壤分别显著降低56%和24%。保护性耕作造成的土壤pH降低和可能带来的土壤农药污染,可能是导致其上述影响的主要原因。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证明,线虫成熟指数MI、MMI、MI2–5和MMI2–5以及结构指数SI与土壤pH关系密切。综上,土壤线虫生活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于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利用土壤五氯酚(PCP)污染模拟实验,研究两种不同生态型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壮尾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 E.Perrie)和堆肥固定化添加模式对漆酶降解土壤PCP的影响。在42 d培养期内,测试了不同处理下PCP质量分数、漆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碳氮等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堆肥固定化漆酶降解土壤PCP的效果优于壳聚糖固定化漆酶和自由漆酶,主要原因是堆肥固定化漆酶能够有效地提高漆酶稳定性,减缓其活性下降速度。此外,堆肥还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显著提升土壤漆酶的活性。添加两种生态型蚯蚓对漆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加速土壤中PCP的降解。壮尾环毛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的提升效果优于赤子爱胜蚓。  相似文献   
37.
试验以干鸡粪、米糠、堆肥返料作调理剂,同时加入不同含量的磷矿粉,对木薯渣进行好氧堆肥,研究木薯渣堆肥过程中堆肥理化性质的变化及木薯渣堆肥对难溶性磷的活化作用。试验设置磷矿粉加入量10%(T1)、15%(T2)、20%(T3)和不加磷矿粉(CK)四个处理,干鸡粪、米糠、堆肥返料的添加量均为10%、15%和20%。在堆肥过程中,四个处理均在55℃以上高温持续了25d,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堆肥结束时,各处理水分含量均降至30%左右,pH升高至弱碱性,淀粉降解率均在90%以上,水溶性碳(DOC)含量均降至10g.kg。以下,达到了基本腐熟的标准。证明木薯渣通过堆肥能达到稳定无害化状态。在堆肥结束时,T1、T2、T3有效磷增加量分别为12.58、12.81、12.96g.kg-1,对磷矿粉的活化率分别为23.53%、17.07%、14.50%,T1活化效果最好。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渣堆肥对难溶性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可为解决堆肥资源化产品中植物可利用磷含量偏低的难题开拓一条生物学途径:  相似文献   
38.
污泥中的有机质、营养成分可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有机肥源,但污泥中的重金属是制约污泥农用的重要因素,为检验污泥堆肥施用后对作物及土壤的影响,文章对污泥与稻草或木屑堆肥的产品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与稻草或木屑的堆肥作为肥料施用于萝卜(Brassicacampestris)和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产量明显提高,部分堆肥产品增产效果优于化肥,且后效明显。堆肥施用使土壤中有机质、各养分含量增加,微生物活动增强、数量增加,然而作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广州市污水污泥堆肥在环境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将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生污泥与粉煤灰、稻草按质量比例4∶1.2∶1混合堆制而成的污泥堆肥,堆肥总养分含量高于农家肥中的鸡粪,无论单独施用或与化肥结合使用应用于草坪等园林绿地,均有明显效果。污泥堆肥在草坪土壤应用的肥效试验表明,污泥堆肥与化肥结合使用效果较好,能缩短草坪草出苗和成坪时间,显著提高建植初期草坪草的生物量,但每公顷施用纯污泥堆肥30t与60t比较两者草坪草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污泥堆肥施用污染风险初步分析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渗滤液中的NO3--N和全P含量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考虑到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雨量丰富且暴雨多,土壤呈酸性的特点,在园林绿地等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施用本项目堆制的污泥堆肥,只要将年施用量控制在30t/hm2以下,是基本安全的。  相似文献   
40.
Source separation, composting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with associated land application, are increasingly being considered as alternative was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landfilling and incin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Environmental life cycle assessments are a useful tool in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about was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However,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processed organic MSW and the situations in which it can be applie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land application are very hard to determine by experimental means.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used the agroecosystem model Daisy to simulate a range of different scenario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farm and soil types under Danish conditions and legislation. Generally, the application of processed organic MSW resulted in increased emiss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scenarios, but with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scenarios. Emission coefficients for nitrogen leaching to the groundwater ranged from 0.03 to 0.87, while those for nitrogen lost to surface waters through tile drains ranged from 0 to 0.30. Emission coefficients for N2O formation ranged from 0.013 to 0.022 and for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0.016 to 0.11. These estimates are within reasonable range of observed value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Furthermore, a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stimates were not very sensitive to the mineralization dynamics of the processed organic MSW. The results show that agroecosystem models can be powerful tools to estim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land application of processed MSW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Despite this, agroecosystem models have only been used to a very limited degree for this pur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