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349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159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1982篇
基础理论   388篇
污染及防治   353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疏水性石油烃降解菌细胞表面疏水性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赵晴  张甲耀  陈兰洲  郑金秀  赵磊  尹红梅 《环境科学》2005,26(5):132-132-136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石油烃降解菌,分别命名为HDB-1、HDB-2、HDB-3,并采用微生物粘着碳烃化合物法(MATH)对3株菌株的细菌表面疏水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甲苯-水两相体系适用于3种细菌表面疏水性研究;HDB-1、HDB-2、HDB-3的疏水性分别为68.8%、57.4%、64.1%;随培养时间、碳源的不同和温度、pH的改变,细菌表面疏水性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6d后初始含油量为1000mg/L的培养液的去除率分别为91.6%、64.5%、79.8%.结果还表明,细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与其在环境中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呈一定的相关性,疏水性大的细菌对疏水性有机物的降解速度较疏水性小的快.  相似文献   
942.
有机修饰塿土对苯酚的吸附及其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SDS)混合修饰填土耕层、粘化层后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及其热力学特征,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填土两层次土样表面修饰后均能显著增强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耕层土样对苯酚吸附呈现100GCB(100%CTMAB修饰耕层土样)〉120GCS(100%CTMAB+20%SDS修饰耕层土样)〉50GCB(50%CTMAB修饰耕层土样)〉GCK(耕层原土)的趋势,粘化层土样相应地呈现100NCB(100%CTMAB修饰粘化层土样)〉50NCB(50%CTMAB修饰粘化层土样)〉120NCS(100%CTMAB+20%SDS修饰粘化层土样)〉NCK(粘化层原土)的变化趋势;耕层原土吸附苯酚能力高于粘化层原土,但修饰后粘化层土样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超过耕层;两层次原土对苯酚的吸附呈现增温效应,但修饰后耕层土样转变为随温度上升吸附量下降的增温负效应特征,而粘化层修饰土样呈现增温效应特征,证实耕层修饰土样对苯酚以物理吸附为主,而粘化层修饰土样以化学吸附为主;Henry模型可用于描述苯酚在供试土样中的吸附;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属自发性反应,耕层修饰土样的吸附属焙减、熵减过程,自发性取决于焙减,而粘化层的吸附属焓增、熵增过程,自发性主要取决于熵增.  相似文献   
943.
硝酸锶(钡)降低气溶胶灭火剂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慧  杨荣杰 《火灾科学》2005,14(2):117-121
研究了添加硝酸锶(钡)降低气溶胶灭火剂腐蚀性的作用,通过测试气溶胶灭火剂固体产物颗粒的生成量、吸湿性和酸碱性,分析了影响气溶胶灭火剂对金属材料腐蚀性的因素,并考察了改性配方灭火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4.
建立了采用预浓缩和GC FPD测定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COS、DMS和CS2)的方法.该方法对气态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95±4)%,(86±3)%和(91±6)%(n=5),精密度分别为4 75%,8 26%和7 55%(n=5).对水体中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86±8)%,(80±6)%和(97±12)%(n=5),精密度分别为8 17%,5 59%和11 70%.COS、DMS和CS2检出限分别为33pg,387pg和22pg.采用该方法测定了青岛近岸海域大气和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2的浓度.结果表明,COS是近岸海域大气中主要挥发性硫化物,DMS是表层海水中最主要的挥发性硫化物.3种挥发性硫化物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浓度远高于冬季浓度.  相似文献   
945.
丁酸型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利用厌氧活性污泥以糖蜜废水为底物发酵产氢,探讨了丁酸型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工程控制参数,并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对微生物菌群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污泥接种量(SS)为15g·L-1、温度为(35±1)℃、容积负荷为40kg·m-3·d-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h条件下,可以获得CSTR丁酸型发酵的最大产氢速率2 37m3·(m3·d)-1.此时系统的pH、氧化还原电位(ORP)分别在5 2~5 5、-480~-500mV之间.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中乙酸和丁酸、乙醇、丙酸、戊酸的含量分别占挥发酸总含量的70%,20%,7%,6%.气相中的氢气含量在30%~40%之间.根据PCR DGGE指纹图谱显示此时期丁酸型发酵优势菌群在反应器内结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46.
接触絮凝-氧化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接触絮凝工艺应用于活性染料废水的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产泥量少、处理费用低等特点。经接触絮凝工艺后,废水的CODCr由3639mgL降低到1463mgL;再经H2O2Fe2+氧化法处理,CODCr进一步降低到220mgL,色度去除率达到98%以上,基本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47.
地球环境特别是化石燃料中存在着大量含硫,氮和氧孤对电子杂环化合物.对孤对电子杂环化合物代谢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生物法降解这些杂环化合物具有较化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生物法具有反应专一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可实现许多化学上难以实现的反应.本文结合课题组的近期研究,尝试论述国内外的部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8.
研制采用微生物传感技术和流动分析技术来快速测定BOD的仪器。主要技术性能:测量周期为15min;误差率<5%;偏差<5%。通过对国家标准样品和不同水质污水的测试表明,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周期短的优点;准确度、稳定性均达到国家标准;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49.
玻纤/PPS、PTFE复合水刺滤料突破了传统针刺产品的性能局限性,利用水刺动能开纤,使纤维原纤化,同时增加滤料的抱合度,使产品具有立体三维容尘梯次结构,有效解决过滤效率和阻力之间的矛盾,替代覆膜滤料适应PM2.5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50.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portion of C- and N-rich raw materials (initial C/N ratio) and bulking agent on the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composition, humic-like substances (HS-like) content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ts was assessed. To achieve these goals, seven initial mixtures (BA1–6 and C1) of dog food (N-rich raw material) were composted with wheat flour (C-rich raw material). Compost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physicochemical, maturity and stability parameters.The C-rich raw material favored the formation of oxidized organic matter (OM)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as suggested by the variation of the ratios of the peaks intensity of FT-IR spectra, corresponding to a decrease of the polysaccharides and an increase of aromatic and carboxyl-containing compounds. However, although with high proportion of C-rich raw material, mixtures with low initial C/N seems to have favored the accumulation of partially oxidized OM, which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s in the final composts. Therefore, although favoring the partial transformation of OM into stabilized HS-like, initial mixtures with high proportion of C-rich raw material but with low initial C/N led to unstable composts.On the other hand, as long as a high percentage of bulking agent was used to promote the structure of biomass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of the aeration conditions, low initial C/N was not a limiting factor of OM oxidation into extractable stabilized humic-like ac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