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95篇 |
免费 | 736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59篇 |
废物处理 | 253篇 |
环保管理 | 2591篇 |
综合类 | 3408篇 |
基础理论 | 1377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95篇 |
评价与监测 | 3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619篇 |
灾害及防治 | 2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308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286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308篇 |
2016年 | 294篇 |
2015年 | 256篇 |
2014年 | 347篇 |
2013年 | 594篇 |
2012年 | 602篇 |
2011年 | 600篇 |
2010年 | 436篇 |
2009年 | 430篇 |
2008年 | 393篇 |
2007年 | 571篇 |
2006年 | 561篇 |
2005年 | 444篇 |
2004年 | 437篇 |
2003年 | 408篇 |
2002年 | 373篇 |
2001年 | 324篇 |
2000年 | 340篇 |
1999年 | 287篇 |
1998年 | 203篇 |
1997年 | 172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7篇 |
197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为研究汾渭平原各城市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市秋冬季污染物逐时浓度,基于日变化分析构建了各城市慢速积累和快速积累的评价指标,量化了各城市的积累水平.结果表明:汾渭平原各城市PM2.5积累水平差异显著,积累速率最快的城市是宝鸡,最慢的是三门峡;快速积累阈值最高的是临汾,最低的是三门峡.结合各地积累速率值的分布特征,11地市的积累水平可分为较强(宝鸡、临汾、吕梁、晋中)、中等(咸阳、渭南、铜川、运城、洛阳)和较弱(西安、三门峡)3种.积累速率多随浓度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其中吕梁和临汾最为显著,而西安增幅最小.从年变化来看,各地快速积累占比从2017年或2018年开始减少,从月变化来看,12月和1月为快速积累出现最多的月份.二次污染物和区域传输对PM2.5积累速率均有影响,发生快速积累时,前体物SO2和NO2的浓度明显升高,二次反应显著;对临汾和西安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西偏南方向气流的增加更易引起当地PM2.5的快速积累. 相似文献
912.
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估算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和通江湖城市COD、氨氮、TN和TP污染排放负荷,梳理典型城市水环境质量、水生态、水资源和水安全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内56个城市COD、氨氮、TN、TP的排放量分别为193.78万、15.57万、31.01万和2.18万t/a,流域内大部分城市主要污染源为城市生活源,但工业源和城市面源不容忽视。近年来,流域内城市面源排放负荷占比升高,部分城市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存在水质型和资源型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非常规水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部分城市仍存在水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内城市“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913.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仅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环境污染问题,必将严重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发展链,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受到不良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迅速的恶化.如何改变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高效、稳定、持续的农村发展模式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文章就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做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914.
区域开发的不确定性等给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REIA)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学的原理,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循环的流动过程。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将弥补传统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模式的不足,更好发挥其在项目审批及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5.
着眼于我国的水资源保护,以三部《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及其修订为视角,对其发展历程与成就予以回顾,并对我国水资源的保护法律前景进行展望,为我国水资源法制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16.
917.
沈阳市经济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城市碳排放状况,研究确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碳减排有效措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确保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热红外遥感、GIS 和大气扩散模型技术,提高了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演变态势,通过碳排放分解分析研究影响碳排放浓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城市三次产业对碳排放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模拟自然发展模式和调控发展模式两种情景下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发展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 年期间沈阳市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曲线符合N型特征,沈阳市的年均碳排放已经跨过了转折点。经济增长是导致沈阳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1999—2010 年沈阳市第二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应最大,三次产业的强度效应对城市碳排放都有抑制作用。2013—2020 年调控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调控管理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将有利于沈阳市碳排放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18.
枣庄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枣庄市1995-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市14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枣庄市生态足迹消费从1995年的2.926 4 hm2/人增加到2008年的6.880 1 hm2/人,增加了2.25倍;生态足迹消费大于土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表现为生态赤字,赤字水平由1995年的2.630 4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6.529 0 hm2/人,增加了2.48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表明该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919.
湄洲湾海水环境质量和水产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1995 年12 月~1996 年1 月湄洲湾渔业资源调查和生物体内残毒分析,结合1988 ~1996 年的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探讨以石化工业为主体的开发对湄洲湾水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发展中污染物的排放对湄洲湾生态环境和生物的不良影响正在显现,并对水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但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并发展水产业的情况下,湄洲湾仍能较长期保持现有的各种使用功能,维护湾内海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20.
程潮铁矿的废石和尾矿堆放量在武钢矿业公司所辖4座铁矿山中是比较大的,探讨程铁废石和尾矿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程潮铁矿废石和尾矿的基本特性,分析了废石和尾矿再利用的可行性,探讨了振动筛分法筛选废石的可行性,进行了尾矿制作混凝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动筛分法可有效解决废石堆放和运输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利用程潮铁矿尾矿的低硅铁特性,加入一定比例的掺料,制成普通水泥混凝土,可以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