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927篇
安全科学   283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625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01.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 ,研究了UASB反应器的菌种培养驯化条件和连续运行工艺参数 ,并分析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去除废水中COD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加权关联度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各种污染因子对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在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引入了加权求取关联度的方法,获得了更为合理可靠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03.
硼污染的个人暴露剂量及其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62名处于不同生活、工作环境下的人群为对象,研究了其通过空气粉尘、饭菜和饮水的日硼暴露剂量及通过尿液、粪便的代谢状况.结果表明,从事硼作业的53名工人日硼暴露均值11.8mg/d,是对照人群(1.52mg/d)的7.8倍;通过尿液代谢的硼占总代谢量的94%以上,且班后尿硼与24h全尿硼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2,班后尿样可代替全尿并反映硼的代谢水平;下班后尿硼浓度与日硼暴露剂量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可以反映不同暴露途径对尿硼水平的贡献,方程拟合度为43.0%,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3.6%.  相似文献   
604.
在南极苔藓植被的微环境区内 ,CO2 的浓度在 4 73 5mg·m- 3以上 ,大大高于全球CO2 的平均浓度 (3 56mg·m- 3) ,可见苔藓等植被区可能是大气CO2 的源之一 .这与特殊的南极条件下植被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关 .在苔藓分布区 ,CO2 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菲尔德斯半岛变化无常的天气状况使得CO2 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出现局部波动 ,不同的天气状况也使CO2 浓度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 :光照条件是CO2 浓度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 ,从CO2 浓度的季节变化中可以看出 ,CO2 浓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 ;与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本文首次给出了极地环境下植被微区的CO2 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为极地温室气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605.
赖氨酸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赖氨酸生产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 ,并提出了废水清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06.
铜陵市硫酸渣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铜陵市的硫酸渣经过磁化焙烧—球磨—磁选,可以生产出含铁品位为64.13%、没有硫酸渣任何残余特征的优质铁精矿粉.  相似文献   
607.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空气中O3浓度进行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对空气中O3的浓度预测,提出了完整的预测模型,选取风速、风向、相对湿度、云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等6项气象因子作为输入量,经过两个月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49%,相关系数为0.837.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对O3的浓度预测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608.
为提高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采用低强度超声对短程硝化反应进行强化,通过对比氨氧化率和亚硝酸盐生产量,考察低强度超声对短程硝化污泥活性影响。首先,通过对超声能量的优化试验,发现低强度超声能够提升短程硝化污泥反应速率,且超声能量为43.20 kJ时氨氧化率和亚硝酸盐生成量最大;然后考察超声能量与污泥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相同超声能量(43.20 kJ)条件下,随着污泥质量浓度(0.34~1.03 g VSS/L)增加,能量密度降低,反应速率不断提高;2)保持污泥浓度恒定,增加超声能量,发现在43.20 kJ时短程硝化污泥活性最好,氨氧化速率比对照组提高25.42%,继续增加能量后去除速率开始下降,原因是适宜的能量会增加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快基质传递和反应速率,提高微生物活性,但当所施加能量超出其所能承受范围,则会对微生物内部产生损害,降低其活性;3)考察超声能量对胞外聚合物浓度和酶活性影响,在43.20 kJ条件下,多糖、蛋白质和胞外聚合物(EPS)浓度分别提高了18.32%、26.54%和22.05%,氨单加氧酶活性增加19.82%。研究表明,由于低强度超声作用加快胞外聚合物分泌,增加生物酶活性,进而促进了短程硝化污泥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609.
采用1.2 L哈特曼管爆炸装置分别对粒径小于54μm、74μm、150μm及大于150μm的戊唑醇粉尘进行测试。针对戊唑醇粉尘浓度及粒径范围对其最小点火能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保持粒径小于150μm,环境温度为20℃,喷粉压力为0.7 MPa,在质量浓度100~1 300 g/m~3之间,戊唑醇粉尘的最佳敏感质量浓度ρ_m为983.71 g/m~3,此时的最小点火能为404.74 mJ。保持戊唑醇粉尘质量浓度为900 g/m~3,环境温度为20℃,喷粉压力为0.7 MPa不变,粒径小于54μm、74μm、150μm及大于150μm的戊唑醇粉尘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10 mJ、100 mJ、400 mJ和1 000 mJ以上。因此,判定戊唑醇粉尘最小点火能属于M2级,为特别着火敏感性。  相似文献   
610.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ontext and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alcohol-impaired driving prior to fatal crash involvement for drivers with an illegal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BAC ≥ 0.05 g/100 ml or 0.00 g/100 ml for restricted license holders).

Methods: Coroners' case reports investigating fatal crashes in South Australia over a 3-year period (2008–2010) were examined. The personal and crash characteristics of drivers with an illegal BAC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had a legal BAC. For each driver with an illegal BAC, information was recorded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st trip, location and social contex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quantity and type of alcohol consumed, BAC level, presence of drugs, perceived alcohol intoxication, and alcohol dependence. Official traffic offense records were also obtained.

Results: Of the 284 fatal crash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34% (n = 95) involved a driver or rider with an illegal BAC. Prior to the crash, alcohol was most frequently consumed by drivers in rural areas, within private homes, and was part of normal social activities. Drivers recorded a high level of alcohol impairment, with a mean BAC of 0.173 g/100 ml and a level of alcohol dependence that was abov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average (7.4 vs. 3.9%). In addition, 23% of drivers were known to be experiencing psychological stress at the time of the crash. The results also confirm that drink driving recidivism continues to be a significant problem, with 44% of drivers recording at least one prior alcohol driving offense.

Conclusions: Alcohol-impaired driving continues to be a leading cause of fatal crashes. The popularity of drinking at home,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has implications for police enforce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s that drink driving interventions that focus on community values and looking after friends might be beneficial. Importantly,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 broader holistic approach to reduce the high level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lcohol dependence underlying drink driv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