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25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718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之一,可以同时实现污水就地处理与回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该系统的核心单元,基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中介绍了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构成和作用,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基质因素,提出了基质的选择原则,总结了目前的各种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湿地在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源污染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分布面广、排放量大、随机性强等特征,因此治理难度非常大。湿地通常指位于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被认为是治理面源污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湿地主要通过微生物反硝化、土壤吸附、沉淀以及植物吸收等途径来实现对面源污染物的截留和降解。国内对湿地在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关注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运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湿地类型主要有人工湿地、湖滨带、河岸带湿地、氧化塘、生态沟渠等。面源污染的治理应当同点源污染的治理紧密结合,高效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和景观效应。在构建人工湿地时应保护好天然湿地并慎用外来物种,此外人工湿地的后续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3.
针对辽河流域特定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湿地植物在去除氮磷中的作用、人工湿地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等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国外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实际工程以及辽河流域已经开展的人工湿地治理工程的分析,说明人工湿地是一种有效缓解辽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4.
In many arid zones around the word, the vegetation spontaneously forms regular patterns to optimize the use of the scarce water resources. The patterns act as early warning signal that fragile ecosystems may suddenly undergo irreversible shifts, thus, interpreting the structural shape of vegetation patterns is crucial to deciphering the ecosystem history and its expected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sudden and irreversible shift of delicate ecosystems as a consequence of minor variation of the climatic forcing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past. The attitude of the ecosystem to recover after a catastrophic event, such as fire, did not receive as much attention so far. Here we modelled fire, as a sudden shift of the ecosystem state variables and functionality and evaluated post-fire scenarios under the hypothesis that two major feedbacks shaped the vegetation patterns: a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preferential infiltration and plant growth, and a second feedback between infiltration and vegetation burning. A simple model solving a set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soil moisture, plant biomass, surface water and dead biomass balance predicted significantly diverse post-fire vegetation patterns depending on the fire severity and on the degree of soil water repellency induced by the vegetation burning.  相似文献   
995.
胡胜华  张婷  周巧红  贺锋  梁威  吴振斌 《生态环境》2010,19(10):2468-2473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为:Ba〉Mn〉Zn〉Li〉Cu〉As〉Pb〉Cr〉Ni〉Cd。三角湖人工湿地出水口对重金属去除效果排序为:Cd〉As〉Mn〉Pb〉Zn〉Cr〉Cu〉Ba〉Li〉Ni。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的去除重金属,对受污染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垂直流人工湿地不同填料长期运行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水力负荷(2400~3400mm/d)条件下,以沸石、无烟煤、页岩、蛭石、陶瓷滤料、砾石、钢渣和生物陶粒为填料,进行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净化污水实验(历时25个月).结果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各填料对COD的去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沸石对污水中氮素的处理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2.03%和91.32%.钢渣对TP和可溶性反应磷(SR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9.61%和96.77%,且净化效果稳定;无烟煤第2阶段对磷素的净化能力低于钢渣,之后与钢渣无显著性差异.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针对水质特性选择长期高效的填料,如沸石、无烟煤和生物陶粒,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可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7.
99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中的8种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17m/d,水力停留时间为4.6 d情况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雌激素酮(E1)、雌激素三醇(E3)、双酚A(BPA)、辛基酚(OP)、17β-雌二醇(E2)、17a-雌二醇(17a-E2)、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4%、39.3%、73.9%、44.1%、69.7%、82.2%、65.2%。其中,4-正壬基酚(4-n-NP)在湿地出水中未检测到。人工湿地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效果沿程变化结果表明,湿地前段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后段,说明人工湿地前段微生物的降解更有效。  相似文献   
999.
采油废水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及植物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处理采油废水,考察湿地植物生长状况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湿地植物对有机污染的吸附情况,并分析了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出水达GB 898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与人工湿地的COD及NH 4+-N去除率呈现一定的耦合关系。芦苇及藨草均能吸附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植物吸收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途径之一,但并非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强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环境工程》2012,30(3):15-18
采用改变湿地构型、不同进水方式和曝气运行3种方法,开展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的强化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流湿地TP的去除率比水平流湿地平均高10%左右,串联方式对改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果不明显,而当水平流湿地多点进水的配水比为2∶1∶1时,湿地对TP的去除率可上升5%~10%。湿地间歇运行当停置时间为2d时,TP去除率可提高6%左右;人工湿地曝气运行当气水比为6时,总磷去除率可达到最大。湿地间歇进水、曝气运行方式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湿地除磷效率,但要综合考虑对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系统运行费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