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540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351篇
综合类   807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134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随着不断增长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量与滞后的数据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有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平台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逐渐不能满足基层监测部门、决策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要求,亟待更新和完善。对现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业务平台建设思路加以更新和完善,有助于建设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型平台,从而为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并对政府决策和预报预警提供更为及时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2.
标准化站建设是提升环境监测站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为促进宜昌市三级站的整体达标验收,该研究分析了辖区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为:在岗人员数量少和人才流失严重、经费保障和监测用房面积不足、监测项目偏少、管理体系不健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监测经费来源、提高监测分析能力和强化质量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3.
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基础支撑系统建设现状,介绍如何建立集成环境风险信息采集、实时监控预警、预测模拟、处理为一体的城市环境风险信息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城市环境风险信息统一管理与共享,提高环境监管部门及公众对环境风险的应急反应及处理速度,为城市环境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4.
苏州市城区河道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时城区河道环境整治水质变化的实时跟踪监测,系统采用小型、节能、低噪的智能子站、免试剂的监测方法和多重保障的安防措施,集监控评价发布为一体化,体现了绿色监测的理念,且与大型水站同样具有较强的野外适应能力和无人值守智能监测的特点.本文就系统的构架以及系统所具有的4个方面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在系统建设中的站点选址、对监测结果的有效利用、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免试剂监测方法的适用性等几方面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15.
铁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阐述不同时期应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从全过程控制角度,建立了涵盖前期规划、建设期、运营期3个阶段的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评定.根据权重计算结果对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时期及...  相似文献   
116.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问题,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呈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基坑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预测精度有待提高,而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度建模,实现全面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本文介绍了误差反向传播(BP)网络模型的结构、学习过程及其算法的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的结构及其学习过程;分析了影响深基坑开挖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5个基坑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资料为训练样本,建立了11个输入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训练过程及对5个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7.
This study aims at describing,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styles and process dynamics of a complex planning process confronted with unexpected dynamic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quatic disposal site for dredged contaminated sediments in Oslo was managed by a project management style focused on timely and cost-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Coupling the remediation project with another infrastructural project and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the site led to unexpected dynamics in terms of resistance and controversy. Project management had difficulties in adjusting its style accordingly, resulting in even more delay and resistance. Managing complex planning projects requires a style suitabl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and the capability of adjusting i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explanations why it is difficult to change management styles in complex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and complexity-embracing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this.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工业园区同时又是污染产生排放集中地,我国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环境问题,阻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可以从园区层面出发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个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分析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目前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发现总体上园区环境管理水平较差。工业生态化建设为进行合理的园区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对策:1提升生态工业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2确立生态化建设思想,以生态化建设促进环境管理效率的提升;3加强工业生态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规划的完善和实施;4构建工业生态化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以生态化建设来实现工业园区科学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19.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on benefit sharing and payment mechanisms tested by six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piloted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D+) initiatives in Tanzania. Results from the assessment indicate that models applied by most of the REDD+ pilot projects have provided most of decision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to the communities through village general assemblies. Based on requirements of the tested models, national benefit-sharing mechanism models are proposed. Major attribute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benefit-sharing models should include: (i) ensuring that the existing government structure is not excluded to ensure sustainability; (ii) village general assembly is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efits accrued; and (iii) transparency in handling the carbon finance is ensured. Models that are proposed for the national REDD+ benefit sharing apply to two forest management systems, namely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JFM) and Community Based Forest Management (CBFM). The paper recommends testing of the two proposed model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could be useful in sharing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REDD+ in Tanzania.  相似文献   
120.
随着中央政府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到国家区域战略的新高度,其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作为客观反映地区剩余或潜在建设用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承载能力的指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成为决定研究区域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根据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技术流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85 672.35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8%,总体潜力不大,空间上呈现出长江北部高于南部,中游、下游、上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趋势;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0.22亩/人,下、中、上游地区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四川盆地、两湖平原、皖北等区域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较大,长三角、大城市市辖区以及川西地区不仅后备适宜建设用地较缺乏,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