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微絮凝连续砂滤装置深度处理矿区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絮凝连续过滤技术深度处理矿区生活污水,探讨了滤料粒径、厚度、滤速、砂循环速率及药剂投加量等因素对S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0.8~1.0 mm,滤床厚度1.0~1.2 m,滤速6~8 m/h,砂循环速率在2~4 mm/min,PAC投加量20~25 mg/L时,出水SS小于5 mg/L,去除率达到94.5%以上.  相似文献   
562.
依据IS010530:1992(E)的方法,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对多种样品(包括有色废水和标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硫化物的浓度在0~1.0mg/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硫化物在线预处理系统使样品分析的速度大大提高,可分析20个样品/h,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92.3%~103.4%。  相似文献   
563.
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处理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实验室对渗滤液进行一次过流处理,通过比较连续进水与间歇进水条件下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处理渗滤液的效果,探讨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处理能力提高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5L/d时,连续进水条件下准好氧矿化垃圾反应床对渗滤液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68%、86.51%,较间歇进水分别高5.92%、5.78%。因而采用连续进水可提高准好氧矿化垃圾床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64.
The influence of a Reactive Brilliant Red X-3B (RBR X-3B) dye on the peroxidase isoenzyme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was determined, and the biofilm structure in a white rot fungal continuous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variation of peroxidase isoenzyme and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in the continuous MBR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00 mg/L RBR X-3B could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of the peroxidase isoenzyme in the shaking-flask culture. In addition, two new peroxidase isoenzyme bands with relative mobility (Rf) value of 0.27 and 0.28 appeared, but the activity was lower than the blank control of 11 d. In the continuous MBR, the system worked stably during the first 60 d, the main peroxidase isoenzyme bands existed and three new bands with Rf value of 0.10, 0.27, and 0.28 appeared. Meanwhile, the biofilm grew well and the average decolorization rate could reach 90.6%. But the bands of peroxidase isoenzyme decreased rapidly at day 65, only two bands with Rf value 0.24 and 0.26 existed, and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decreased to 78.3%. Therefore, 5 bottles of P. chrysosporium mycelial pellet were added into the MBR, and then the activity of the peroxidase isoenzyme and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had a slight recovery. Finally,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finally decreased to 75.2%. 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ation of peroxidase isoenzyme and biofilm in continuous MBR by white rot fungi.  相似文献   
565.
上海市城区VOCs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活性组分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2010年在上海市城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采用自动在线GC-FID方法定量测试了大气中56个VOCs物种的浓度.结果发现,上海市城区大气VOCs的全年小时体积分数为(2.47~301.48)×10-9,平均体积分数为(26.45±23.36)×10-9,其中,烷烃占46.72%,芳香烃占33.18%,烯烃占11.33%,乙炔占8.76%.T/B(甲苯/苯)为3.51±2.40,表明气团除受机动车影响外,受溶剂、油气和LPG挥发等其他VOCs排放的影响也比较突出;E/E(乙烷/乙炔)为0.98±0.68,表明气团存在老化现象,且春冬季节气团光化学年龄相对较短,夏秋季节光化学年龄相对较长.VOCs的浓度水平和组成在不同风向风速影响下存在一定差异,西南部石化和化工企业排放的VOCs对城区的影响明显,其主要物种为芳香烃和烯烃;该地区气团的OH消耗速率常数(KOH)为8.05×10-12 cm3·分子-1·s-1,平均VOCs最大O3增量反应活性(4.00 mol·mol-1)与乙烯相当,平均反应活性较强;对OH消耗速率(LOH)贡献率最大的是烯烃(42.21%)和芳香烃(40.83%),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率最大的是芳香烃(62.75%)和烯烃(21.70%),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是二甲苯、甲苯、乙苯、乙烯、丙烯、反-2-丁烯及异戊二烯.  相似文献   
566.
采用小流量颗粒物采样器手工采样重量法和基于微振荡天平原理自动监测法监测PM2.5质量浓度。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两种方法的监测数据比对显示出季节差异,冬、春两季手工法获得质量浓度高于自动法,夏、秋两季手工法低于自动法,可能与两种采样方法下膜置于不同的温度有关。当受沙尘影响、持续污染或者高温污染时,两种方法结果偏差较大,可能与仪器的粒径切割效率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67.
降雨径流连续模拟参数全局灵敏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期连续模拟是客观评价城市排水系统性能、雨洪控制措施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普适似然度法(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简称GLUE),综合分析了暴雨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简称SWMM)在不同间隔降雨情景下的水量...  相似文献   
568.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中间歇排泥以及连续排泥条件下污泥停留时间(SRT)与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间歇排泥方式下的污泥EPS都明显高于连续排泥方式下的。随着SRT的增加,附着型EPS浓度先是稍有减少,之后快速增加,溶解性EPS则增加。  相似文献   
569.
为探明人工强制混合过程对水体藻类群落演替的作用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扬水曝气系统对金盆水库主库区水体进行原位人工强制混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库水体理化参数及藻类进行原位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金盆水库水体藻类共6门28属51种,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可显著抑制水体藻类的生长,并对其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前,藻类主要分布在表层水体,其中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优势种属;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后,表层水体藻密度大幅降低,藻密度垂向分布趋于均匀,优势种属有向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演替的趋势.本研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结合临界层理论(critical depth theory)和藻类生长特性,分析了人工强制混合过程中金盆水库水体藻类群落结构时空演替和主要理化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主要通过迅速破坏水体热分层稳定性和显著增加水体混合深度(Z_(mix))来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时空演替.  相似文献   
570.
在CSTR中控制稳定的进水氨氮负荷,基于对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和功能菌动力学活性的分析,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颗粒污泥形态、氮转化效能和微生物动力学活性的影响,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HRT从4 h逐渐缩短至1 h,反应器中氨氮去除率从80%逐渐提高至95%,亚硝酸盐累积率始终大于85%.缩短HRT可显著改变颗粒污泥粒径分布,0.3~0.8 mm的颗粒逐渐占主导,约达50%,粒径小于0.3 mm和大于1.6 mm的颗粒逐渐减少.HRT对功能微生物活性影响与颗粒大小有关.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绝对优势,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mas)为代表的AOB富集度高达56%以上,缩短HRT有利于AOB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