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环境空气PM2.5连续监测系统手工采样比对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强  钟琪  迟颖  张杨  杨凯 《环境科学》2015,36(5):1538-1543
借鉴美国EPA关于PM2.5连续监测仪器手工采样比对测试的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选取两种不同原理4种型号典型的进口和国产环境空气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分别在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开展了PM2.5连续自动监测与手工采样测量(重量法)之间的比对测试.研究确定了符合我国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监测管理需求的PM2.5连续监测系统与手工采样比对测试(调试)的质控措施要求(手工采样测量结果平行性≤5μg·m-3或5%)和技术指标要求(线性回归方程斜率1±0.15;截距0±10;相关系数≥0.95)以及相应的操作方法,为我国环境空气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现场有效使用和数据质量保证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582.
姚力  信欣  鲁航  朱辽东  谢思建 《环境科学》2015,36(7):2626-2632
研究了连续流系统污泥颗粒化过程中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以及成熟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和脱氮动力学.结果表明40 d内连续流系统内能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随着颗粒化程度的提高,系统脱氮除碳性能有所增加;第41~60 d稳定运行期间,系统对COD、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到达到85.54%、95.5%和65.56%,且反应过程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不高.成熟颗粒污泥有较多的空隙结构,含有大量的胞外聚合物,相比于接种絮状污泥,其含水率、湿密度、沉降速度、机械强度、SVI值等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为81.69%,硝化速率(以NH+4-N计)和反硝化速率(以NO-x-N计)分别为5.78 mg·(L·h)-1和4.90 mg·(L·h)-1.  相似文献   
583.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及多种在线设备于2017年春季对成都市大气污染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成都市春季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2±25)和(90±40)μg/m3.大气中单颗粒物可分为8类,由于排放源及老化过程的差异,各类颗粒质谱特征和粒径分布差异明显.对选取的细粒子污染、细粒子与粗粒子混合污染(混合污染)及清洁时段的污染特征对比分析发现:(1)钾与元素碳混合颗粒(KEC)的贡献在细粒子污染时段(42.8%~46.3%)明显高于其他时段(28.9%~33.7%);与清洁时段相比,源于燃烧过程的碳质颗粒在混合污染时段贡献降低,但沙尘/扬尘颗粒(DUST)的贡献为各时段最高.(2)相比清洁时段,大多数颗粒与二次无机组分的混合程度在其他两种时段均增强.(3)不同时段成都市气团来向差异明显,西南方向气团在细粒子污染时段占据绝对主导,川南重污染区域对成都市污染贡献重大.  相似文献   
584.
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系统对大气中11种氢氟碳化物(HFCs)开展在线观测研究.2018年1~12月,HFC-23、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152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HFC-365mfc、HFC-4310mee本底数据浓度分别为:(31.9±0.4)×10-12、(22.1±1.7)×10-12、(29.3±1.3)×10-12、(110.2±2.4)×10-12、(24.0±0.3)×10-12、(10.3±0.7)×10-12、(1.59±0.04)×10-12、(0.19±0.01)×10-12、(3.30±0.08)×10-12、(1.27±0.03)×10-12、(0.28±0.01)×10-12;本底数据出现频率分别为:34.5%、23.4%、22.5%、24.6%、24.5%、42.5%、24.3%、46.4%、38.3%、68.1%、77.9%;非本底数据浓度分别为:(39.2±11.1)×10-12、(47.7±21.8)×10-12、(38.6±8.7)×10-12、(137.3±15.7)×10-12、(26.1±2.2)×10-12、(15.9±7.0)×10-12、(2.77±1.11)×10-12、(0.25±0.06)×10-12、(4.10±0.97)×10-12、(1.34±0.06)×10-12、(0.30±0.01)×10-12.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227ea本底浓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分别为:4.4×10-12,3.8×10-12,7.3×10-12,1.0×10-12,0.14×10-12a-1,而HFC-152a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以CO为示踪物利用示踪物比值相关法估算了HFC-23、HFC-32、HFC-125、HFC-143a、HFC-152a、HFC-236fa、HFC-245fa排放量,分别为6.4,17,14,27,4.0,0.10,1.3kt/a.  相似文献   
585.
半夏是一味传统常用中药材,但连作障碍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从而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究其成因,半夏连作导致土壤酸化、酶活下降和营养失衡,特别是酚酸类、醌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等化感物质积累,抑制半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并造成根际镰孢霉(Fusarium)、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等致病菌增加,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目前半夏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轮作与间作、土壤和块茎灭菌以及施用微生物制剂和有机物料等,但这些措施存在运转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困难等缺点或机制不清、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建议将半夏植株-根系分泌物(如化感物质等)-根际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研究其互作关系,并拓展半夏连作障碍防治技术及原理研究,为保障和促进半夏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图1参96)  相似文献   
586.
开展绿洲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有助于阐明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在人地关系作用下变化特征.以塔里木盆地北缘阿拉尔垦区为研究区,以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法分析了2、5、12、20和35 a等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特征,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其它理化因子(含水量、容重、pH值、全盐、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年限的连作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整体表现为连作12、20和35 a棉田高于连作2 a、5 a棉田和荒草地,ω(土壤有机碳)在20 a棉田达到峰值(7.06g ·kg-1),高出荒草地76.91%,各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②基于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与土壤其它理化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与全氮、有效磷和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pH值和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其它理化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解释的重要性排序为:全氮>有效磷>pH值>容重>含水量>速效钾>全盐.  相似文献   
587.
北京市沥青搅拌站VOCs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量化的排放清单是环境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抓手,由于行业规模小、活动水平数据匮乏、测试难度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的VOCs排放研究国内文献报导极少.本文构建了一套沥青混凝土搅拌站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依据排放特点分环节分别核算VOCs排放量,分析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分析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并基于目前的污染控制水平和未来行业管控规划,预估2030年北京市沥青混合料生产行业的VOCs排放量,以期为北京市VOCs总量减排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市沥青搅拌站VOCs总排放量为25.9 t,不确定度为25.6%,其中,沥青储罐的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87.2%;顺义、昌平、通州3个区的排放量位居前三,分别占行业总排放量的16.2%、14.4%和14.1%;在时间分布上,5—7月沥青混合料产量最高、VOCs排放量最大;通过情景分析,本研究认为通过出台行业标准和绿色生产技术指南,可大幅削减沥青混合料生产行业的VOCs排放量.  相似文献   
588.
王文琪  李冬  高鑫  张杰 《环境科学》2021,42(8):3858-3865
为了探究亚硝酸盐生成方式对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系统的影响,采用2组同规格SBR反应器分别在连续和间歇曝气方式下使亚硝酸盐连续生成和间歇生成,考察其运行过程中脱氮除磷效果、污泥物理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亚硝酸盐间歇生成后随即消耗,具有更好和更稳定的脱氮除磷性能,特别在TN去除上,第72 d后TN平均去除率为92.07%.碳源利用效率(以P/COD计)集中在0.21~0.22mg·mg-1,碳源利用充分,进一步促进反硝化除磷.颗粒粒径分布集中,大小均匀,具有规则的形状和清晰的边界.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亚硝酸盐间歇生成的系统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同时富集了更多DPAOs菌属(DechloromonasPseudomonas),与Nitrosomonas共同作用使短程硝化与反硝化除磷达到动态平衡,实现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89.
有机酸性工业废水铁曝气中和预处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某有机有毒酸性工业混合废水,采用铁刨花曝气还原加中和絮凝沉淀法进行预处理研究,色度八方经达85%以上,COD去除率达50%,初步改善了混合污水的可生化性能,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工艺的有机负荷。  相似文献   
590.
张明泉  曾正中  高洪宣 《环境科学》1995,16(1):45-47,77
采用连续和间歇2种注入方式,对粗粒松散沉积物净化污水的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m厚的砂卵石层对污水中细菌,合成洗涤剂,总铬等污染物的净化率可达50%以上,间歇注入试验对Mn(Ⅱ)的净化率可达76.15%,而连续注入试验24.7%,污水在粗粒沉积物中的入渗属氧化条件,有利于硝化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