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408篇
废物处理   150篇
环保管理   420篇
综合类   1098篇
基础理论   186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18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51.
为避免地面沉降引发的油气管道事故,研究沉降管道的力学特性,提出基于谐波沉降的管道力学评估方法。以中国石化某沉降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量的方法获得沉降区管道高程,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对不均匀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得管道谐波沉降的拟合函数。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采用土弹簧模型模拟非沉降区管道与土体相互作用关系,将谐波沉降作为位移载荷施加到沉降区管道,对含内压管道的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沉降与非沉降交界处管道应变及应力最大,基于应变的评估准则,管道运行状态为安全,为应急响应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2.
硫酸雾测试方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我国硫酸雾测试方法的发展历史,分析和总结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44—2016)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包括硫酸雾的定义、测试方法的干扰控制等。分析认为,相比《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HJ 544—2016对硫酸雾的定义更加合理。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是测试方法条件下的目标物,滤筒可以显著地捕捉硫酸盐。9组样品滤筒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7.9%~69.1%;滤筒和前吸收液中,被测目标物所占比例为93.7%~97.8%。HJ 544—2016新增加的两级串联碱液吸收瓶可以较完全地捕集穿透滤筒后的硫酸雾,同时也会捕集SO2。SO2会对硫酸雾测试产生正干扰,约42.9%的SO2在被吸收后转化为硫酸雾。  相似文献   
153.
从安全性和运营角度对油库选址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分析对油库的安全稳定及有效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选取与安全和运营有关的人口企业数量、安全管理能力、消防设施规划、地形地质条件、铁路公路数量、市场投资收益、政策支持情况等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及合理程度分析,综合运用安全度与运营格局影响因素多元耦合关系,构建了油库区安全与运营评价体系,改进了原有的模糊层次法评价模型,并对某油库区安全度与运营格局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模糊层次法能够较好地评价不同地址的优先级,评价模型具有一定应用性,能够对不同地址的特点及评价权重进行有效分析,可见油库选址优先级评价方法是实用且有效的。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以为油库区地址的优选提供一定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4.
为“挖掘”输油泵机组风险根源,降低设备预知性维护难度,结合输油泵多准则风险评价,提出1种基于等级全息建模的输油泵机组风险根源辨识方法,运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将输油泵系统分解为泵体结构、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操作因素、技术因素、运行因素、设备安装7个子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事故树分析(FTA)等传统风险辨识方法,等级全息建模(HHM)对轴承等关键部件以及压力等运行参数的监测更为深入,能够有效辨识输油泵机组高风险情景,提升输油泵的风险辨识效率。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对目前已出台油气田含油污泥处理相关标准的解析,针对标准之间存在着适用范围不一致、检测项目名称及限值不一致、检测方法不统一以及计算基础不统一等,造成油气田环保工作者和管理者认识上的混乱,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选用和治理市场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为加快促进油气田含油污泥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的发展,建议尽快出台有针对性、普适性强、统一的油气田含油污泥污染控制标准,确保含油污泥处理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可行;同时制定针对性强的含油污泥污染物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统一、计算公式一致,保证结果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6.
文章明确了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井控的安全环保关键因素;量化了低渗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注入能力,确定注入端各节点安全生产压力分布,攻关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实现安全有效注入;开展室内实验和PVT相态拟合,分析注天然气后天然气和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创新非混相驱组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方法,开展带人工压裂裂缝的组分数值模拟,精准确定压力场分布,降低计量及监测不准带来的安全隐患;明确注气井气窜影响因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油井气窜,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井控安全情况下的天然气驱环保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7.
针对采油作业产生的废酸、固废、废水处理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研发改性废酸降压增注、深部调剖技术;高比重污泥悬浮研磨后的固废处理技术;低耗水打塞、原井液+CaCl2压井、原井液处理再利用技术,减少了"三废"的产生,解决了"三废"环保处理费高等问题,消除了环保隐患,实现了清洁生产,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8.
为避免因腐蚀导致油气管道失效,针对因管道特性和腐蚀尺寸的不确定性使得管道剩余强度成为概率模型的特点,建立了腐蚀管道强度损失随机模型;借助可靠性理论,通过分析管道腐蚀进程的时变性特点,将管道系统由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导致的剩余强度随机化;提出基于穿越率的腐蚀油气管道失效评定及安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腐蚀速率和运行压力对管道失效概率及安全寿命影响显著,管道尺寸影响适中,而相关系数和拉伸强度影响较小;若腐蚀速率Va=0.2 mm/a,VL=10 mm/a或局部腐蚀缺陷半径达到管道壁厚的0.5倍时,建议作为重点风险段监测并检修。所建方法是对腐蚀油气管道运营监控和风险评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9.
Used engine oils contain metals, which upon entering soils may pose risks to human health or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previously published concentrations of 23 metals in 213 used engine oil samples from the early 1970s to the mid-1990s are statistically evaluated. Neat (100%) used engine oils were found to contain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ead, calcium, and zinc, attributable to piston blow-by of leaded gasoline, calcium salt detergent additives, and zinc-bearing anti-corrosion/anti-oxidation additives, respectively. Wear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The lead concentration in used engine oils in the U.S. declined between the 1970s and early 1990s, potentially providing a basis to constrain the “age” of used engine oil(s) in soils. The concentrations of 23 metals in used engine oils were compared to soil risk benchmarks in 15 representative jurisdictions in the U.S., Canada, Australia, and Europe.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in neat (100%) used engine oil of eight metals – Be, Co, Fe, Mn, Ni, Se, Ag, and Ti – were lower than their collective minimum benchmarks in soils for the jurisdictions surveyed, indicating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could not be reasonably expected to exceed any soil benchmarks. Nine metals (As, Ba, Cd, Cr, Cu, Pb, Sn, V and Zn), but particularly arsenic, cadmium, lead, tin, and zinc, were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contaminants of concern (PCOC) for soils from locations impacted with used engine oils, owing to their higher median concentrations (i.e., 2.5, 1.4, 1038, 5.0, and 922 mg/kg in oil,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most soil benchmarks. Site-specific benchmarks and metal concentrations at reasonable oil in soil concentrations require consideration when developing the suite of PCOC metal analytes for conducting site assessments of soils impacted by used engine oil.  相似文献   
160.
活性半焦用于油田含油污水除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廉价的半焦为原料,制备用于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吸附剂。采用高温焙烧活化、水蒸气活化、高压水热活化以及硝酸、氢氧化钾活化等方法对半焦进行活化处理,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测定除油率来评价活化效果,重点讨论了氢氧化钾活化条件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OH与半焦质量比为6∶1,80℃浸渍3 h,550℃焙烧1.5 h时,制备的活性半焦吸附除油效果最好,除油率可以达到75.6%;活性半焦对油的吸附符合Freund lich吸附方程。利用酸碱滴定法对样品表面酸碱官能团进行分析,发现KOH活化后半焦表面碱性亲油官能团明显增多;通过SEM对半焦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KOH活化后半焦产生大量有利于吸附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