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3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531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考察N910、Lix84-I、N902和RE609 4种不同类型的萃取剂从高浓度铜氨溶液中萃取铜的效率,选取萃取效果较好的N910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研究其从铜氨溶液萃取铜的萃取性能。实验发现,N910具有萃取速率快、饱和容量高、分离效果好、反萃完全及不易萃氨等特点;并用80%N910+煤油溶液,在pH=9.5,温度25℃,相比(O/A)1∶1条件,进行真实料液萃取实验,振荡10 min,萃取中铜离子的浓度达到69.66 g/L。因此,N910能够作为一种高效的铜萃取剂,从碱性蚀刻废液中回收铜。  相似文献   
852.
采用废铁片作为置换剂,从线路板污泥酸浸液中置换回收铜。结果表明,废铁片置换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铁片用量为30 mg/mL浸出液,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35℃,无需进行pH值调节,直接用原浸出液进行置换反应,此时铜的回收率可达到91.82%,铜的纯度可达到98.96%。对置换出的海绵铜粉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该铜粉的形貌主要是类球形。铁片置换沉淀海绵铜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活化能为18.30 kJ/mol,该反应属于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853.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种群初始状态的变化及外源种群介入对藻类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细胞密度的增加可以降低Cu2 的毒性效应.当微囊藻初始细胞密度从103上升到105cells·ml-1时,24h Cu2 处理后微囊藻酯酶活性的EC50值从4.4μg·l-1上升到37μg·l-1.而外源种群(栅藻、小球藻)的介入也可降低Cu2 对微囊藻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854.
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去除废水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处理含铜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1-14范围内,搅拌时间为5min,不加絮凝剂时,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对含铜废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铜含量可低于0.3mg·l-1,对铜的去除率达到99.7%,一次性处理后的含铜废水即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用CU2#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对EDTA络合铜离子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5.
重金属离子捕集剂DTC(EDA)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乙二胺与二硫化碳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重金属离子捕集剂DTC(EDA).对合成反应的溶剂、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22℃,搅拌时间为2.5h,静止时间为2h,优化产率达到64.5%.并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光谱特性.用合成的DTC(EDA)处理含EDTA络合铜的废水,处理后的铜离子残余浓度为0.46mg·l-1,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56.
流式细胞术在铜对藻类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铜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96h的EC50 为 82 86μg·l- 1 ,当铜浓度为 1 0 1 2 5 μg·l- 1 时 ,藻细胞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可以说明铜对藻类群体作用的过程 ,即铜并不是同时对所有的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低浓度时只是对部分细胞产生抑制 ,随着铜浓度的升高 ,受到抑制的细胞也越多 ,当达到最高浓度时 ,几乎所有细胞的生长都受到抑制 .  相似文献   
857.
金学根 《环境科学》1996,17(3):61-63
用双硫腙-醋酸丁酯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痕量Cu,Pb,Cd。试验选定了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弱碱性介质中,能同时定量萃取Cu,Pb,Cd。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3%。加标回收率92%-102%,检出限分别为Cu0.06,Pb0.14,Cd0.002。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已应用于海水中Cu,Pb,Cd的分析,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8.
王鹏  沈晋  周定 《环境科学》1996,(1):78-79
采用反相流动注射光度分析技术,以能形成颜色相近产物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建立了工业废水中Ni和Cu的连续测定方法和装置。测定频率60样/h,Ni和Cu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3μg/ml和0.04μg/ml。  相似文献   
859.
本文主要运用一级动力学微分方程研究流动法中红壤吸附铜的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过程总速率受扩散作用的限制。在低吸附量区域里总速率由外表面扩散速率决定;在高吸附量区域里总速率由内表面扩散速率决定。在恒定温度和pH值后,红壤吸附铜的理论饱和吸附量x_∞几乎不受流速、浓度的影响,基本为一定值;相反实测饱和吸附量x_∞受流速及浓度的影响。理论x_∞>实测x_∞。  相似文献   
860.
高浓度Cu-COD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凝聚-生物流化床法对含Cu1700—3800mg/L和COD3900—5400mg/L的Cu-COD)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着重研究了生物流化床挂膜驯化条件和废水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气水比及化学凝聚条件等与去除COD和Cu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凝聚-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并在控制适宜条件下,处理高浓度Cu-COD废水是有效的,处理后排放水中铜浓度可达0.20—0.82mg/L,COD可达150—180mg/L,铜总去除率可达99.97%,COD总去除率可达95%—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