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冰芯中阴阳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皇翠兰  段克勤 《环境化学》1998,17(5):500-503
本文对希夏邦马浅冰芯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发同离子含量变化显示强烈的周期性变化,反映了季节变化的特征。离子浓度高低变化将指示气候的冷暖变化。并与降水量变化有着反相关关系,与δ^18O存在着对应关系,但δ^18O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没有各咱郭反映灵敏。  相似文献   
72.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nonylphenol (NP) and nonylphenol ethoxylates (NPEO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ediment core from the Beipaiming Channel, North China using high sensitive LC-MS and GC-MS metthods In this core,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P and NPEOs occurred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40 cm), with the maximum value of NP and NPEOs reaching 3539 and 12735 mg/g, respectively, whereas, no NP or NPEOs were detected in deeper sediments (〉40 cm).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P and NPEOs in the surface layers suggested recent inputs in this area. NPEOs with short ethoxy chains (NPnEO, n=0-3) were dominant in the NPEO mixture with percentages from 54% to 78%, which were similar to the distribution of homolog NPEO in effluents from nearby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STPs), indicating that the channel received the effluents from these STPs. The sewage treatment ratio was quite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North America before the 1980s. Final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NP and NPEOs were related to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p〈0.001), suggesting that TOC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NPEOs and NP from the Beipaiming Channel.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网湖沉积岩芯中正构烷烃含量和组成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网湖近百年来的湖泊环境变化.结果表明,网湖沉积岩芯中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在n-C14~n-C33之间,其中以高碳数组分为主,并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反映了沉积物有机质以大型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贡献为主,较低的2n-C31/(n-C27+n-C29)比值指示陆源输入中以木本植物输入为主.根据正构烷烃参数指示的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变化特征,近百年来网湖水体环境变化具有如下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网湖与长江水体交换频繁,湖泊水体处于低营养环境状态,沉积物正构烷烃高/低分子量正构烷烃比值(H/L)和陆/水生类脂物比值(TAR)较高,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湖泊浮游藻类贡献少;20世纪50~80年代,H/L和TAR值明显下降,中、短链正构烷烃的比例略有升高,表明陆源植被对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降低,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贡献的有机质增加,但较低的2n-C17/(n-C23+n-C25)值表明浮游藻类有机质较低,此时湖泊水体较为稳定,湖泊受长江水位影响减小,湖泊营养水平有所升高;1980s以来,总体上湖泊受流域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湖泊水体营养水平升高,沉积物正构烷烃表现为H/L和TAR值升高后下降,正构烷烃总量和2n-C17/(n-C23+n-C25)比值显著升高,2000年后尤其明显,表明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输入增加,其中湖泊浮游藻类贡献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4.
采用GC-ECD内标法测定了三亚沉积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以210Pb同位素法对柱样定年,探讨了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04~1.46和0.01~0.59ng.g-1(以干重计,下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OCPs后,沉积柱中OCPs在1965年、1971年和1975年分别出现了3个峰值;在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OCPs后,柱样中OCPs含量自1986年后略有降低;自1990年起,OCPs含量明显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其含量变化与三亚发展建设有关.研究区域调查显示,近年来有林丹的输入,HCHs在沉积柱样表层富集较明显;在该偏氧化的沉积环境中,(DDD+DDE)/DDTs的值逐渐变小,且大部分均小于0.5,说明可能有新的DDTs输入.  相似文献   
75.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科学计量与可视化相关工具,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27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发表的2016—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论文数据为基础,从载文量分布、高被引论文、高产机构分布和技术主题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主要载文期刊分布于《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监测》《环境科学与技术》;主要发文机构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前10位的技术主题词分别是PM_(2.5)、重金属、土壤、污染特征、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生态风险、臭氧、沉积物、多环芳烃,结合"十三五"前期和中后期热点主题词变化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关注点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6.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尘埃和生物来源.草酸根浓度与冰芯中气温指标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气温是影响大气中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但非主导因素.远东绒布冰芯记录的20世纪以来草酸根浓度的迅速升高反映了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0世纪50~80年代,大气中受人类工业活动污染的草酸根浓度约为19世纪自然本底值的3倍,其中60年代人类活动排放的草酸盐类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铸造泥芯废气排放特性的分析 ,采用自行设计的冷凝水洗处理系统 ,废气治理效果明显 ,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该法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8.
随着地震台站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地震台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观测系统前台机的正常与否是整个数字化的核心,前台机的安全和维护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数字资料的质量和产出。本文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地震台的实际情况,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见解,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兄弟台站测震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9.
渤海湾及其邻近河口区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和污染历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长箱式静压取样器和挖探槽采集了渤海湾及毗邻河口区11个沉积物岩芯样.结合~(210)Pb测年、沉积物重金属分析,测定了沉积速率、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及渤海湾4个时期(1983,1974,1964,1933年)Cu、Pb、Zn、Cd的人为增量部分.研究表明,测区沉积速率范围为1.8—44.2mm/a.高速沉积区位于蓟运河口、海河口及废黄河口;低速率区位于湾中部.Cu、Pb、Zn、Cd环境背景值分别为24.80—25.63mg/L、15.96—16.55mg/L、72.58—74.61mg/L和0.10—0.12mg/L.经重金属沉积通量计算,人为排放最大负荷量分别为:Cu,73.75t(1964年);Pb,64.57t(1974年);Zn,249.32t(1983年);Cd,5.77t(1983年).  相似文献   
80.
高爱国  陈皓文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369-2374
用平板法分别在4℃和25℃时对北极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10个沉积物岩芯中的锰细菌进行培养,并测定了检出率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与25cc温度下培养的锰细菌含量范围均为(-)~3.3×108个g-1,锰细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7.78%、86.03%.平均含量分别为5.60×106、7.91×106个g-1;该结果高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的锰细菌含量,比北极阿拉斯加淡水湖湖水中的锰细菌含量高1个数量级,比印度洋海岭Carlsberg Ridge区热水区海水样品中的锰细菌含量高3个数量级,证实寒冷北极海同样广布锰细菌.对锰细菌在不同水深、经纬度以及沉积物深度中的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锰细菌检出率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含量变化呈现浅层少、下层多之势;纬度分布范围较大,并显出有扩大的趋势.水深对沉积物中锰细菌也有一定影响.尽管锰细菌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环境温度的升降对本研究区锰细菌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