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58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ICP-MS法对国标小麦粉中15种稀土元素的定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采用HNO_3+HClO_4溶样,小麦粉标样GBW 08503中15种超痕量稀土元素定值的ICP-MS应用研究.选择了仪器最佳操作参数.选用Re作内标可补偿基体效应.方法检出限为0.007—0.026ng·ml~(-1)加标回收率为95—103%.RSD为2.5—48%,方法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532.
研究了超声/镁粉体系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的降解效果,探讨了溶液pH值、声强、镁粉投加量、辐照时间等因素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3.5,声强=54.3W/cm2,镁粉投加量为2.122g/L时,20mg/L活性艳红溶液在超声辐照48min后脱色率达99.71%。同时探讨了超声波/镁粉体系的协同降解作用。超声波强化镁粉降解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机械振荡加速了染料向镁粉表面的传质速度;加入镁粉促进超声产生大量·OH,强化了对染料的声化学脱色和降解。超声波/镁粉联用具有显著协同作用,服从动力学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533.
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压力与粒度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粉体颗粒的动能与射流压力成正比;再由Rittinger的“表面积假说”,得出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的压力与产品调和平均粒度倒数和给料调和平均粒度倒数之差成正比;并在不同压力和给料粒度下,用水射流对云母粉进行了超细粉碎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534.
传统除尘器卸灰、输灰系统存在工艺繁杂、能耗大、输送速度慢、设备故障率高、系统难以维护及二次扬尘等问题,采用新型粉料无尘装车技术可有效简化工艺,提高生产速度和系统运行、维护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减少能耗并彻底根除二次扬尘。  相似文献   
535.
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微孔为主的棉秆炭能够通过吸附或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在轻度镉污染时,棉秆炭处理土壤对镉的吸附速率较快,随着镉污染程度的增加.吸附速率逐渐减慢,吸附量逐渐增加.棉秆炭能够明显降低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可食部和根部的镉积累量,可食部镉质量分数降低49.43%~68.29%,根部降低64.14%~77.66%,说明棉秆炭具有修复土壤镉污染,降低蔬菜镉含量的作用,可提高蔬菜品质.  相似文献   
536.
为解决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系统因乙酸积累而致发酵失败、工程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w(乙酸)和w(CH4)进行检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乙酸动态产生趋势、w(TS)(TS为总固体)与w(乙酸)的相关性,以及w(乙酸)对CH4产生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w(乙酸)先增后降,w(TS)由20%增至30%,w(乙酸)增加的持续时间由5 d延至15 d.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TS)与w(乙酸) 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9,P<0.0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拟合方程y=-1 214.8w(TS)+668.2,由斜率(-1 214.8)可知,w(TS)对产乙酸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系统内w(乙酸)为160~451 mg/g,随着w(乙酸)的增加,底物CH4产率经历上升、稳定、下降后再稳定和下降4个阶段,其中w(乙酸)为212~312 mg/g时,底物CH4产率(大于120 m3/t,以秸秆干质量计)最大,其次为w(乙酸)在>312~410 mg/g时的80~120 m3/t.   相似文献   
537.
王功勋 《环境工程》2011,29(6):94-98
以废弃陶瓷抛光砖粉、陶瓷墙地砖烧成废料为原材料,硼砂作辅助熔剂制备再生陶瓷墙地砖,研究陶瓷抛光砖粉的高温烧结性能及其对再生墙地砖强度的影响,采用SEM测试分析陶瓷抛光砖粉对再生陶瓷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抛光砖粉含玻璃相、颗粒细小,有利坯体烧结密实;复掺少量抛光砖粉和硼砂,可提高制品强度。在硼砂掺量为0.5%,陶瓷抛光砖粉为2%、烧成废料为25%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再生陶瓷制品强度最高。该方法具有陶瓷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率高,制得的再生陶瓷制品强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38.
NTA对玉米体内Cu、Zn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向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加入螯合剂氨三乙酸(NTA)并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NTA对玉米根、茎和叶中Cu、Z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u和Zn在玉米细胞内的分布特征与其吸收和富集重金属能力密切相关,NTA能显著促进Cu和Zn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和积累并且影响重金属在细胞壁和液泡内的分布.在玉米细胞内,细胞壁是Cu的主要结合位点,其次为含液泡的细胞质部分,只有少量的Cu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组分中;Zn更趋向于分布在以液泡为主的细胞质中,并且在细胞器中也有较高的分布.在NTA诱导下,Cu和Zn在液泡内的分布呈强化趋势,有从细胞壁向细胞质转移的趋势,叶片中细胞器的重金属也部分向细胞质转移.  相似文献   
539.
废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共沉淀粉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废锌锰电池为主要原料,辅以少量的菱锰矿和废铁屑,经同时浸出、初步除杂、深度净化和共沉淀等过程,制备出纯度高、配比接近PC30铁氧体配方且混合均匀的共沉淀粉料。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80~95℃、搅拌速度120~180r/min、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1.4倍和浸出时间3.0~4.0h的条件下,铁、锰和锌的浸出率分别为92.02%、96.14%和98.34%;共沉淀粉料中铁、锰和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41%、13.92%和4.49%,推算出Fe∶Zn∶Mn=69.2∶23.3∶7.5。完全符合PC30对粉料的要求。本研究既为高档锰锌软磁铁氧体的制备创造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同时对废锌锰电池的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0.
探讨利用粒状生物活性炭(GBAC)和固定粉状生物活性炭(IPBAC)对人工废水CODMn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GBAC和IPBAC中微生物的生长(UV254)与运行周期密切相关。GBAC和IPBAC运行初期内,炭表面的生物膜逐步形成,微生物不稳定,从而导致UV254值波动较大。随着运行周期的延长,生物膜生长逐步趋于稳定。随着炭层高度的增长,生物活性炭对CODMn的去除率也越大。GBAC与IPBAC对CODMn都有很高的去除率,但GBAC对CODMn的去除率高于IPB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