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446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降低奥氏体不锈钢混酸(HNO_3+HF)酸洗过程中产生的NO_x量,利用自制的酸洗-吸收装置研究了HNO_3和HF质量浓度及抑制剂和促进剂加入量对NO_x生成量的影响,探讨了NO_x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酸洗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酸洗温度20~50℃,HNO_3质量浓度90~110 g/L,HF质量浓度40 g/L,抑制剂加入量30 g/L,促进剂加入量1~2 g/L。抑制剂的加入降低了NO_x的生成量,促进剂的加入减少了氧化皮酸洗时间,提高了酸洗效率。酸洗产生的NO_x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氧化皮与酸洗液反应,约占NO_x生成量的70%,二是裸露基体与酸洗液反应,约占NO_x生成量的30%。  相似文献   
952.
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工程可行性,以某化工厂铬渣堆存场内六价铬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DARAMEND-M、硫酸亚铁(Fe SO4)和多硫化钙(CPS)3种药剂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超过了99%,糖蜜对Cr(Ⅵ)的还原率达93.9%。经糖蜜和DARAMEND-M处理的下层土壤,水溶态铬+交换态铬由原来的21.77%分别下降至6.26%和2.95%;经Fe SO4和CPS处理的渣土混合物,水溶态铬+交换态铬由22.12%分别下降至4.58%和2.94%,铬的稳定性明显增强。采用糖蜜、DARAMEND-M和Fe SO4处理后可以降低土壤p H值,而CPS处理则提高土壤p H值;糖蜜和DARAMEND-M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总体而言,糖蜜和DARAMEND-M适合修复低Cr(Ⅵ)污染土壤,在还原稳定化效果和长效性方面,DARAMEND-M药剂优于糖蜜;Fe SO4和CPS在修复高Cr(Ⅵ)污染土壤方面具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53.
以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和设备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和废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气排放削减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为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将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影响污染治理效果的制约因素,为改善治理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1999年为转折点,工业废水治理的制约因素由纯技术效率转为规模效率.1997-2002年,工业废气的种类和性质变化以及废气的复合型污染提升了对废气处理技术的要求,纯技术效率偏低;2002年以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展不相协调,废气治理投入的资源利用率偏低.1995-2005年,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为污染治理的制约因素;2005年以后,纯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波动较大.整体而言,工业废水治理的多年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最高,废气次之,固体废物最低,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954.
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基于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在城市群级、省级和市级多尺度上的区域创新差异及原因。研究表明:各尺度区域创新差异均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并且区域创新差异随着区域尺度的增加而增加。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差异的各个区域尺度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影响城市群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省域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城市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因素。创新集聚随着区域尺度的增大而减小。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正处于创新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阶段,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入创新活动的扩散阶段,并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形成巨大的创新集聚系统。  相似文献   
955.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xperience on the choice of visits to forests in a stated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Recent literature has indicated that experience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valuated may increase the respondents' certainty in their choice of hypothetical alternatives. We apply two indicators of experiences: the number of visits and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forests visited during the last year. Applying the generalized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we fin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isits to forests makes respondents' choices more predictable. However,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forests visited reduces the predictability of choices.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dents' experience of forest recreation and the self-reported choice certainty, controlling for respondents' social-demographics and other design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we show that self-reported choice certainty i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scale factor, as expected.  相似文献   
956.
马媛  田一梅  王佳  郭浩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11-2316
针对再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系统中引起的结垢问题,进行了碳酸钙沉积实验和旋转挂片腐蚀实验,对所得的结垢产物的微观形态、元素组成以及化合物构成,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探究复配药剂HJ-01在阻垢过程中的机理,并深入分析该药剂结构中官能团的阻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药剂HJ-01可以通过在挂片表面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而阻垢,其阻垢机理包括晶格畸变、螯合增溶和分散作用;其中膦酸基(—PO3H2)和羟基(—OH)官能团引起晶格畸变作用;羧基(—COOH)官能团引起螯合增溶作用;而阻垢剂中的链状结构导致分散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957.
对水在中试规模下吸收低浓度的氮氧化物废气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喷淋密度、温度、压力、气速以及氮氧化物浓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喷淋密度在20 m3/(m2·h),水温在15℃以下,气速小于0.28 m/s,废气浓度在400 mg/m3左右时,氮氧化物的平均脱除率可以达到50%左右;同时,随着压力的增大,吸收效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958.
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制定发展战略、寻求经济增长途径时,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本文运用发展函数模型,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91个县市(不包括地级市市区)的数据运用综合指数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山东省91个县域的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由鲁中向南北递减的特征,大多数县市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91个县市总体的协调水平较高,表现在绝对数值相差不大,所属类别相对集中,但大多县市是一种低水平的协调;根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山东省91个县域划分为3大类8亚类,3大类为协调发展类、亚协调发展类和失败衰退类.最后基于91个县市所属的协调发展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59.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不同学者在多种边界条件下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发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河流水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根据是否可以将土地利用活动概化为点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可分为点状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和非点状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准确边界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一般是研究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和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对于用全流域尺度还是用缓冲区的尺度分析土地利用的水质响应更准确仍存在争论。水域边缘几何形状影响了土地利用与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0.
随着河流退化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旨在从水质、生物、生态等众多角度综合评估河流系统状况、改进河流管理的河流健康概念得以提出并受到关注。时空特征与参照基线的确定是河流健康评价的两个重要环节,前者将不同时空尺度相联系,为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后者将河流理想目标与人类管理需求相结合,为评价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结合河流等级理论、河流连续体概念和四维模型,分析河流系统的主要特点及时空特征,并从点(断面、点位)、线(河流、河段)、面(流域、水系)等级剖析河流健康评价的空间尺度,从短、中、长层次识别河流健康评价的时间尺度,从而剖析不同时空尺度河流健康评价的维度特征和评价重点;从河流健康评价的标准出发,定义了最小干扰状态(MDC)、历史参考状态(HC)、最低干扰状态(LDC)、最佳可达状态(BAC)等4种河流健康评价的参照基线,探讨了参照点位法、专家判断法、历史数据法、模型推算法等参照基线计算方法的确定程序和适用范围,最后从时空特征与参照基线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河流健康评价的开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