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70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591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以小麦秸秆、凹凸棒石、针铁矿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黏结剂,通过复合、热压、烧结等工艺过程制备出不同成分的木质陶瓷,并利用该系列木质陶瓷对城市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及氮磷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900℃下的木质陶瓷[m(麦秸)∶m(凹凸棒石)∶m(针铁矿)=1∶1∶1]COD及NH_3-N的吸附效果最佳,2 h可达吸附平衡,投加量为8 g/L时COD去除率达66.48%,投加量为6 g/L时氨氮去除率为69.72%,且酸性条件不利于COD的吸附,NH_3-N的最佳吸附p H范围是2~11。800℃下的木质陶瓷[(麦秸)∶m(凹凸棒石)∶m(针铁矿)=1∶2∶0]P的吸附效果最佳,15 min可达吸附平衡,投加量为6 g/L时总P去除率可达99.69%,p H值、转速、温度对吸附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2.
石油污染土壤物化修复前后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作物种子的发芽率作为生态指标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毒性分析,并以蚯蚓为实验生物,研究了石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作物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对照清洁土壤,大多数作物种子的萌发都明显受到石油污染的抑制,其中受石油污染影响最严重的是黄豆、蚕豆、玉米.相比之下,在不同石油污染水平下绿豆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蚯蚓在受到污染胁迫时,在生理水平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能力,实验观测到随着石油污染加重蚯蚓存活时间显著下降.在高污染水平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石油污染水平>30 000 mg.kg-1),蚯蚓的耐性降低,仅可以存活5 d左右,说明石油烃对蚯蚓的毒性较大,主要是因为蚯蚓直接与石油接触导致其中毒脱水而死亡.处理后油田污染土,即使在污染水平很低(≈30 mg.kg-1)的情况下,蚯蚓存活时间依然很短(3 d左右),是因为经过石油醚处理过的土壤,其营养物质也随着石油而被处理掉,而土壤中有机质等营养物对蚯蚓的生存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化学法综合治理草浆造纸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凝聚-离心分离法对黑液进行预除硅,酸析沉淀法回收黑液中的木质素,并重点研究了混凝法和催化氧化法除去经提取木质素后的黑液中COD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先除硅-酸析沉淀-混凝-催化氧化联合流程可有效地处理黑液,处理水COD小于300mg/L,同时回收了木质素.  相似文献   
104.
用草浆造纸黑液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法用酸水解炭化、ZnCl_2活化法处理草浆造纸黑液生产活性炭.结果表明,由7—8Be的草浆黑液1L可制20g左右的活性炭.活性炭的碘值>1000mg/g,亚甲基兰值>180ml/g,其主要指标已超过我国LY216-79和日本JIS K1426标准一级品的要求.提取活性炭后,黑液中COD_(Cr)去除率达72%,色度去除率达93%.残液还可作提取Na_2SO_4、糠醛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5.
用处理造纸废液的资源化产品──精矿浆与尿素混合处理秸杆,可提高秸杆作为家畜饲料的利用率。本实验用绵羊瘤胃内48h干物质消失率(DMdp)作为对家畜可利用程度的指标。用河北涿州市造纸厂的糖矿浆处理的稻草干物质消失率提高了4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了22.6%。稻草和玉米杆经糖矿浆尿素混合处理后饲喂绵羊日增重较氨化秸杆分别提高了22.8%和9.25%。  相似文献   
106.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对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开发利用现状、设备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秸秆的综合利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7.
ABSTRACT: Climate change has the potential to have dramatic effects o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as documented in many research papers.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search that was focused on a specific crop growing area to demonstrate how farm managers might respond to climate-induced yield chang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ponses for agricultural water use. The Hadley model was used to generate climate scenarios for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reas of Georgia in 2030 and 2090. Linked crop response models indicated generally positive yield changes, as increased temperatu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and CO2. Using a farm management model, differences in climate-induced yield impacts among crops led to changes in crop mix and associated water use; non-irrigated cropland received greater benefit since irrigated land was already receiving adequate moisture.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farm managers will increase cropping intensity by decreasing fallowing and increasing double cropping; corn acreag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peanuts decreased moderately and cotton and winter wheat increased. Water use on currently irrigated cropland fell.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water use through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ly important, but currently non-irrigated, growing areas is substantial.  相似文献   
108.
在褐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褐煤中汞的赋存形态 ,褐煤地下气化煤气中汞含量的变化及存在形态 ,以及气化工艺的影响 ;分析了地下气化过程中汞的析出及反应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汞在试验褐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 ;褐煤地下气化煤气中汞含量随气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且主要以Hg0 (g)的形态存在 ;水蒸汽的存在会降低Hg0 (g)被其它气体氧化为Hg2 (g)的趋势 ;与地面气化及燃煤过程不同 ,煤地下气化产物中 ,气态汞占总汞比例低于 2 0 % ,明显低于地面气化及燃煤  相似文献   
109.
有机物料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石灰性土壤,对猪粪(DR)、夏玉米秸秆(MR)和冬小麦秸秆(WR)单施或者与磷肥混施(在等磷量条件下)对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形态转化进行了为期15周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R、MR和WR单施,还是有机物料与磷肥混施,都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土壤磷的活性,其中有机物料单施处理的用NaHCO3或者NaOH提取的活性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提高较大,顺序为:猪粪>夏玉米秸秆>冬小麦秸秆.夏玉米秸秆处理与对照(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6 0mg·kg-1,5 6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2 7mg·kg-1,而猪粪处理与CK相比NaHCO3提取的Pi、Po增加的量分别为7 1mg·kg-1,5 4mg·kg-1,NaOH提取的Po增加的量为14 1mg·kg-1.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磷的最大吸附量(b)、磷吸附结合能常数(k)、磷素最大缓冲量(MPBC)、标准需磷量(SPR)的值,进一步说明了3种有机物料均可使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降低,增加土壤中磷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0.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潮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增加氮肥用量并不能导致玉米产量持续增加.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被广泛认为是同时实现粮食增产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双赢措施,但是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华北平原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华北平原潮土区,通过测定不同种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后农田N_2O排放通量和作物产量,旨在揭示不同种类有机肥及其用量对潮土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效应.田间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化肥氮(NPK)、 40%牛粪氮+60%化肥氮(CM)、 40%鸡粪氮+60%化肥氮(FC)、 40%猪粪氮+60%化肥氮(FP)、 20%牛粪氮+80%化肥氮(1/2CM)、 20%鸡粪氮+80%化肥氮(1/2FC)和20%猪粪氮+80%化肥氮(1/2FP).整个玉米季N_2O排放通量均与土壤WFPS显著正相关(P0.05).除NPK处理外,玉米季N_2O排放量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平均含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玉米季CK处理N_2O排放量为0.50 kg·hm~(-2),NPK处理增加到2.28 kg·hm~(-2).相同用量不同种类有机肥处理,N_2O排放未出现显著差异. 40%有机肥氮用量处理下N_2O排放量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而用量减少至20%后, 1/2CM、 1/2FC和1/2FP处理N_2O排放量分别较CM、 FC和FP减少了33.6%、 43.7%和12.1%,其主要原因为易分解有机碳输入减少,土壤DOC含量降低,但玉米产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因此,从减少温室效应的角度,玉米季80%化肥氮配施20%有机肥氮为本地区农田施肥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