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6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623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442篇
综合类   2608篇
基础理论   1083篇
环境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213篇
评价与监测   290篇
社会与环境   1162篇
灾害及防治   21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9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31.
Peatland is an efficient carbon dioxide (CO2) sink on the continen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arbon cycle.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wo of the notable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accelerated the degradation of peatlands during recent years. Global warming will increase the rate of aerobic decomposition in the surface of peatlands. Carbon stored in the subsurface of peatlands will be metabolized if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become favorable for decomposition.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arbon circle of subsurface peatland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n environments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y or climate change. Furthermore, the major factors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arbon cycle were also discussed. According to a previous study, subsurface peatland will rapidly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cycle when the peatland is degraded. Water level, veget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the main natu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rbon cycle, whereas drainage, farming, and grazing were the main anthropogenic factors. Further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different soil layer carbon dynamics, in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eatlands. The study methods should be a combination of macro with micro scale and focus on developing deep peat research techniques.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nd their response factors in short-term experiments. Thus, the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subsurface carbon are not clear and needs further study.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32.
China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coal mining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but due to a large amount of coal burning,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re exasperating related problems.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mainly has discussed coal mine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seldom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l mine land use and land restor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the meta-Epsilon-Based Measure two-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under the exogenous model and incorporates coal mine land use and land restoration use into the mode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under climate change.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f the external climate factors are not considered, then the phenomenon of overestimation or underestim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rises. (2) The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coal mining stage in most provinces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land restoration efficiency value.  相似文献   
933.
东南丘陵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GIS,Excel, SPSS11.0的支持下,以土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对衡阳市1994~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衡阳市近七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点,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衡阳市1994~2001年耕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少,其他用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变动的总体方向是: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耕地向园地、水域转化,未利用地向林地转化。(2) 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时间上1997年前土地利用变化显著,1997年后变化较小;空间上以祁东县和衡阳市区变化较大,衡南县、南岳区变化较小。(3)人口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是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997年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差异主要由政策因素造就,地形地貌因素及经济因素则主导了区内空间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34.
Inrecentyears,attentionhasbeenpaidtoglobalclimaticchange,andcertainresearchresultshavebeenmadeinvariousrelatedfields.Thechangein globalclimateismainlyrepresentedbythewarmingupofglobalairtemperature ,frequentoccurrenceofENSOandabnormalityinatmosphericcir…  相似文献   
935.
为探究重庆某赤泥堆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Cd、Cr、Hg、Ni、Pb、As、Cu和Zn)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PCS-MLR和PMF模型定量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除土壤Cr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Cd、Hg和As为中度污染,Pb、Cu、Ni和Zn为轻度污染.土壤Cr、Ni、Pb、Cu和Zn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Cd、Hg和As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且相互间相关性不显著(P > 0.05).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来源较为复杂,APCS-MLR和PMF模型均能解析出4种相同的污染源,分别为赤泥堆场渗滤排放和自然来源、火力发电排放源、农业活动与自然来源和有色金属冶炼排放源.两种模型源解析结果差异较小,APCS-MLR模型中4种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51.8%、18.0%、15.9%和14.3%,而在PMF模型中分别为45.9%、12.8%、21.5%和19.8%.  相似文献   
936.
土地利用与河湖水质的关系存在时空异质性.以上海苏州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05、2010、2015和2020年水质监测和土地利用数据,提取5种空间尺度(200、500、1 000、2 000和5 000 m河段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多时空尺度下苏州河水质与缓冲带土地利用构成和空间格局特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苏州河水质近20年呈逐步改善趋势,TN是当前水体主要污染物.②不同尺度缓冲带土地利用均以建设用地为主,绿地林地占比呈小幅增长趋势.③缓冲带土地利用景观特征与水质存在关联性,并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时间尺度上,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景观优势度、聚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各项水质参数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就NH4+-N、TP和TN而言,2010年呈现出与其他年份相反的相关关系.2001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对水质的总解释率最高,为93.65%.近10年来,绿地林地对水质的调控作用凸显.④空间尺度上,绿地林地、斑块数量、景观形状和多样性指数与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绿地林地对NH4+-N、TP和TN的正调控效应均以2 000 m尺度最强.斑块数量和景观形状指数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对水质的调控作用相对较强,而香农多样性指数则在小尺度上对水质起到较好的正调控作用.2 000 m尺度下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对水质总解释率最高,为68.47%.研究表明,增加2 000 m缓冲区内绿地林地的面积并优化其景观配置将对苏州河水质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7.
郑宏媚  沈方  许光耀  关欣 《环境科学》2024,45(2):732-74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降碳减污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究碳交易背景下华北地区试点区域及非试点区域碳代谢过程,以城市碳代谢理论为依据,采取投入产出分析和生态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作为早期交易试点区域,区域从2012年后呈现直接碳排放量稳步下降、隐含碳排放量缓慢增加趋势.试点产业部门直接排放量与隐含排放量变化趋势一致,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减排效应明显,而排放量较高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表现为增加趋势.部门隐含碳排放强度与隐含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相似证实部门隐含增加值在交易过程中并未增加.高碳排放部门的隐含碳排放量主要由长度小于6的代谢路径所贡献,因此应重点关注部门间较短路径传递的商品或服务的“清洁化”.在交易政策实施以前,区域产业部门间跨区域贸易较少,表现为低碳排放产品交换;2012年以后,随着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以及华北地区不断构筑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促使区域间跨区域和跨部门贸易增加.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背景,构建识别系统内关键参与者及关键路径的方法体系,可为区域性政策实施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38.
N2O是导致臭氧层空洞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农业生产活动是其主要来源,而土壤盐分则是影响N2O排放的关键因素.基于21篇同行评议文献中528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形成的数据集,运用R语言Metafor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进而评估土壤盐分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累积对N2O排放量有显著正效应,中度和高度盐渍土N2O排放量比非盐渍土高75.57%和28.85%.室内培养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和农田的土壤盐渍化导致N2O排放量增加124.79%和131.64%,而野外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草地、裸地和农田中,土壤盐分对N2O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盐分对N2O排放的影响趋势则因土壤(NH4+∶NO3-)、p H、土壤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的差异而发生改变,影响程度依次是:(NH4+  相似文献   
939.
研究城市群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对城市群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模拟预测了不同情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204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0 %以上.②2000~2020年,关中平原碳储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耕地、林地和草地是关中平原碳储量的主要来源,总体碳储量下降了15.12×106 t,空间分布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③到2040年,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最多,共减少27.08×106 t,生态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最少,共减少4.14×106 t.研究结果可为关中城市群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40.
为探究河南省人类活动净磷输入状况,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县辖市)行政单元统计数据,利用人类活动净磷输入量(NAPI)模型,核算河南省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人类活动净磷输入量.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990~2015年河南省NAPI整体呈升高趋势,2015~2019年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