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467篇
基础理论   243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enton氧化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方敏  柳红霞 《环境化学》2012,31(11):1759-1766
传统的Fenton氧化法(Fe2+/H2O2)因反应速度过快、需要定期补充Fe2+、控制pH值≤3等方面的限制而影响到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enton反应中氧化剂、催化剂的改进及其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揭示了土壤性质、反应条件、污染物结构及非均相催化剂比表面积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介绍了超声波前置处理后,Fenton试剂与土壤上解吸的石油污染物接触几率的增加及石油烃类可生物降解性的提高,促进了微生物的后续处理效果,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土壤对柴油的吸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土壤对柴油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和添加乙醇对柴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6种不同土样对柴油的吸附等温线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其吸附系数(K)分别为0.193, 0.218, 0.203, 0.199, 0.211和0.182 L/mg,6种土样吸附能力依次为轻壤土>轻粘土>中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紧砂土,这主要是由于6种土样的pH,有机质含量和机械组成不同所致;溶液pH的升高,不利于柴油在土壤中的吸附,pH从4升高到10,柴油在1~6号土样中的吸附量分别从1 012, 1 800, 1 377, 1 272, 1 601和862 μg/g降低到114, 236, 163, 150, 201和85 μg/g;向柴油中添加乙醇会减小柴油的吸附量,并且吸附量随添加乙醇量的增大而降低,这有利于柴油的向下运移.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的33个表层土壤(0~10 cm)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PLC)-荧光检测器法,研究了土壤中15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利用比值法、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以及采用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P)评价了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15...  相似文献   
4.
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其迁移过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高时,胡敏酸迁移的阻滞因子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均较低,有利于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低时,土壤对胡敏酸迁移的阻滞作用较大.胡敏酸的迁移还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越高,胡敏酸在土壤中吸附的越多,越不利于迁移.在土壤中的吸附是胡敏酸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预测胡敏酸在水土环境中迁移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5.
中国耕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北京地区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采集了11个长期施用粪肥蔬菜基地的温室土壤和大田土壤,进行了抗生素以及ARGs种类和丰度的检测.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最高,其次为磺胺类抗生素,温室土壤抗生素残留普遍高于大田土壤.温室和大田土壤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 L的检出率均为100%.温室土壤的Ⅰ类整合子(int I1)检出率比大田土壤高1.5倍.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中sul2和tet L的相对丰度介于10-4~10-2之间,温室土壤sul2和tet L的相对丰度普遍高于大田土壤.sul2的相对丰度与磺胺二甲嘧啶和强力霉素的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tet L相对丰度与抗生素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对于掌握北京地区农田土壤ARGs的污染现状,以及从ARGs角度评估农艺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泽斌  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76-2086
论文依据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损失和基于区域粮食安全所折算的耕地赢余或赤字量,测算出耕地保护区域间的经济补偿标准,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损失。在不同情景模式下的测算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为主要的补偿对象,黑龙江省所应补偿的金额最高,可获得543.24×108元/年,而东部地区大多为耕地保护外部效益补偿金的主要支付者,上海市需要支付的补偿金最多,最低也应支付421.79×108元/年。为了保障区域内粮食自给,一些地区维护粮食安全的成本会较高。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封闭循环,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硫肟醚在非灭菌与灭菌长沙粉砂质黏土中的降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8.106×10-3和1.630×10-3,半衰期分别为85.5d和425.2d,微生物对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硫肟醚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湖南永州重黏土>甘肃天水黏土>辽宁沈阳粉砂质黏土,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6.1,63.8,70.0d,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503×10-2,1.087×10-2,9.904×10-3.根据国内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划分标准,硫肟醚属于较易降解类农药.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综述了我国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影响因素、来源、环境风险及其研究进展。高速公路周边土壤主要受Pb、Cd、Cr、Cu、Zn等重金属污染,主要呈现指数分布、偏态分布和两者混合分布等特点,并且受到土地利用、风向、地形、车流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除了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影响以外,公路交通和周边工农业活动也会对其来源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的土壤重金属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等对重金属的污染等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未来的研究应将重金属形态分析、空间和地统计分析、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和源解析模型以及预测模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开展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来源及预测预警研究等,为我国高速公路沿线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其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Thirty bacterial strains with various abilities to utilize glyphosate as the sole phosphorus source were isolated from farm soils using the glyphosate enrichm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 Among them, a strain showing a remarkable glyphosate-degrading activity was identified by biochemical features and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as Ochrobactrum sp. (GDOS). Herbicide (3 mM) degradation was induced by phosphate starvation, and was completed within 60 h. Aminomethylphosphonic acid was detected in the exhausted medium, suggesting glyphosate oxidoreductase as the enzyme responsible for herbicide breakdown. As it grew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glyphosate concentrations as high as 200 mM, Ochrobactrum sp. could be used for bioremediation purposes and treatment of heavily 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