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34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西藏地处我国西部 ,西藏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和西藏开发的关系及西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认为长江经济带有能力 ,也有必要支持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根据西藏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 ,长江经济带有必要在新的背景条件下 ,寻求更好的战略模式促进西藏开发。也即同西藏两地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经济融合 ,以改变观念为出发点 ,拓展潜在市场为目标 ,达到促进西藏开发和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的双重目的。长江战略的实施要点包括 :(1)推广双语学习 ,以文化交流促进经济融合 ;(2 )提高藏语教学的师资质量 ,改善劳动力整体素质 ;(3)让一部分藏民先富起来 ,成为西藏开发的中坚力量 ;(4)合作协助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完善交流手段 ;(5 )帮助扶植西藏地区的起步产业 ,逐步培养自立发展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2.
We explored the communicative construction of a conservationist identity among primary producers by excavating voices of agriculturalists operating along the Yellowstone River (Montana, USA). We used a cultural inventory approach to discover and then listen to informants’ voices as they constructed their conservation identity. Those who self-identified as conservationists talked about their ecologic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described challenges they faced in protecting individual resources and system processes of the watershed. For these agriculturalists, conservation and production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and enable them to provide a sustainable resource bas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Insight from these voices enhances understanding of what sustainability could mean to those who self-identify as both conservationists and primary producers.  相似文献   
63.
文章在分析大气、水、辐射、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和文物考古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文物及遗址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污染防治,保证环境质量、环保部门与文物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4.
选取黄河下游典型人类扰动区——黄河文化公园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7种(Cr、 Ni、 Cu、 Zn、 Cd、 Pb和As)重金属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研究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应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黄河文化公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Cd、 Zn、 Cu、 Pb和As)含量平均值高于黄河下游潮土区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4.62、 1.78、 1.41、 1.08和1.03倍.除Zn外,其他元素含量均低于黄河流域沿线不同区域土壤相应元素值.7种元素地累积指数递减趋势为:Cd>Zn>Cu>Ni>Pb>As=Cr,元素Cd属于偏中污染,在表层土壤中积累明显.空间分布特征及源解析结果显示,Cr、 Ni和Cu为自然源因子,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Cd和Pb为交通源,Zn和As属于受少量人类活动和自然叠加影响的混合源.APCS-MLR的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源贡献率为46.67%,交通源贡献率为24.11%,混合源贡献率为16.12%,...  相似文献   
65.
宋峰  代莹  史艳慧  王博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9):1807-1819
借鉴西方标准曾对我国保护地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国际标准对我国已建立起来的保护地体系已经显现出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回溯我国及世界保护地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关联,由于我国在国际保护地标准制定过程中参与度过低,导致我国保护地的特性与发展阶段需求在国际标准中体现不足。我国保护地具有的文化景观属性,即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与西方人和自然对立的思想截然不同。我国保护地面临着保护与发展双重挑战,直接将基于特定人口状况和发展阶段的保护地所制定的标准用于其他状况下的保护地,其合理性存在着问题。应更加批判地看待西方标准,积极探讨可持续和平发展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66.
三峡工程建设引起库区自然水环境的变化,使得在175m以下及临近该水位的个别城镇面临搬迁重建。库区城镇的原有特色是千百年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所形成的,具有三峡库区自身的特点。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的规划方法、城市建设技术为传承库区独特的文化和生态遗产,同时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7.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reflexive governance has to a large extent emerged from an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to consider different meanings of nature in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 process. Yet, so fa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reating conditions for reflexive governance among different actors in intercultural setting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conflict and strong cultural change among indigenous peoples. This paper reviews three participatory research projects carried out in the Gran Sabana in Canaima National Park, Venezuela, which facilitated dialogue among indigenous people regarding their conflicting views of fire, in part by developing community-wid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processes of cultural change and identity formations. These experiences suggest that once marginalize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is publicly acknowledg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endogenous cultural processes, indigenous people feel more confident to engage in dialogue with other actors, thus allowing the emergence of reflex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68.
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大足石刻的自身概况及地理条件、地质环境和发展旅游的特色优势,总结归纳了大足石刻的艺术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促进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包括管理体制、保护法规、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69.
文化景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国内外有关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文化景区开发、景区文化资源开发、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对国内有关文化景区建设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目前国内有关文化景区建设展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尚为空白,有待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0.
基于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姣娥  胡浩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951-1961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除旅游景点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及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其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S软件,论文从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角度对全国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表现出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其3 h可达服务范围(即游客市场)并未覆盖全国。其中,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因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分布较少而出现可达服务范围的空白区域,而长江三角洲、成渝、鲁西南和海峡西岸等地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服务范围已绵延成片,具有较大的区域旅游合作潜力。此外,通过对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数与可达范围内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旅游收入与1 h可达范围内的GDP相关性最高,而旅游人数与50 km范围内的GDP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