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90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文峻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23(1):111-111,126
以《量和单位》(GB3100—3102-1993)为依据,列举了各种常见的错误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量和单位非标准化的例子,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标准化对策。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SCADA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污染源治污工况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系统以西门子成熟S7—2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为在线监测设备,基于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以WINCC为监控平台,实现了自治区内重点污染源企业治污工况的远程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3.
以新乡市2006—2012年工业"三废"排放监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城市废水、废气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的分析,找出主要污染特征并提出相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4.
地下水中常见离子对纳米零价铁除Se(Ⅳ)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文君  郭迎庆  杜尔登 《环境科学》2014,35(5):1793-1797
采用间歇实验对纳米零价铁(nZVI)除四价硒(Se(Ⅳ))进行实验性研究,考察了地下水中共存离子对nZVI除Se(Ⅳ)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当nZVI投加量为0.1 g·L-1,Se(Ⅳ)浓度为100μmol·L-1,NaCl浓度为0.01 mol·L-1,pH=7.0,T=25℃±1℃时,投加CO2-3或SO2-4浓度为1 mmol·L-1、腐殖酸(humic acid,HA)为5 mg·L-1时,明显抑制了Se(Ⅳ)的去除.投加0.5 mmol·L-1Ca2+或Mg2+时,对除Se(Ⅳ)影响不大;而Ca2+(3 mmol·L-1)、Mg2+(3 mmol·L-1)时,Se(Ⅳ)的去除效率明显下降.未加共存离子时,Se(Ⅳ)在20 min时基本去除完,共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nZVI对Se(Ⅳ)的去除率在30 min时达到100%.反应过程中二价铁(Fe2+)随着Se(Ⅳ)的去除趋于平稳.ORP在反应过程中快速从正值下降至负值,由此说明nZVI除Se(Ⅳ)的过程发生了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35.
太湖上游城市宜兴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监测2015年8月—2016年9月7场典型降雨事件,系统分析太湖上游城市宜兴城区3个不同功能区(环科园、新城区和老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污染特征.研究表明:宜兴市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浊度、COD、TN、NH_3-N、TP浓度分别为(77.2±66.9)NTU、(97.2±79.7)、(3.0±1.9)、(0.93±0.59)和(0.35±0.36)mg·L~(-1).COD和TN超出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是该地区径流特征污染物.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主要受地表残留污染物及降雨强度的影响.3个区域TN浓度差异不大,且主要以溶解态存在(60%);环科园、新城区TP浓度差异不大,且主要以颗粒态存在(70%);然而,受居民生活活动的影响,老城区TP主要以溶解态存在(60%).此外,受交通及道路坡度影响,新城区道路径流浊度和COD污染最为严重.不同降雨事件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主要受干期长度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干期长度越长、降雨强度越小,污染物累积量及可冲刷量越大.因此,加强控制宜兴市道路初期径流、路面颗粒物、径流颗粒物和TN以及老城区TP,对保护径流主要受纳水体南溪水系及太湖水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G20峰会期间杭州地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G20峰会期间(2016年8月10日—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对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20峰会管控期间,由于机动车排放大幅度降低,杭州NO_2浓度较管控前有所下降,对比周边城市降幅居于首位;而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_(2.5)、PM_(10)、SO_2、CO和O_3浓度比管控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相比周边城市较小,说明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9月7日管控措施结束后污染反弹现象明显.气象条件对杭州的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在管控前,杭州晴热高温天气有利于O3的生成,偏东风相对洁净,污染传输较少;在管控期,杭州虽受到静稳天气和外来污染传输的影响,但得益于减排应急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NO_2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污染物的增幅也较周边城市偏小;在管控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静稳天气和污染源恢复常态的影响,PM_(2.5)、PM_(10)、NO_2、SO_2和CO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大值,而台风"莫兰蒂"使得杭州PM_(2.5)、PM_(10)和O_3浓度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37.
高海拔环境对固体导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勋 《装备环境工程》2006,3(3):102-105
分析了高海拔的自然环境条件,首次系统研究了固体导弹各系统在高海拔环境下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说明固体导弹在高海拔条件下的适应性能,提出了适应性使用的建议,对固体导弹高原环境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采用植物油为唯一碳源,设计选择培养基,从饭店下水道污泥中筛选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结果分离到12株菌,其中一株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从68 mN·m-1降低到34.5 mN·m-1,具有开发潜力,被选出作进一步的研究.该菌株经鉴定为犁头霉菌(Absidia orchidis).通过正交试验对犁头霉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其优化培养条件为:植物油3.6 g·L-1,KH2PO412.1 g·L-1,Na2HPO45 g·L-1,(NH4)2SO4 1 g·L-1,NaNO32 g·L-1,酵母浸膏0.1 g·L-1,MgSO4·7H2O 0.15 g·L-1,NaCl 5 g·L-1,CaCl2 0.1 g·L-1,EDTA 1 g·L-1,KI 0.83μg·L-1,H3PO4 0.01μg·L-1,CoCl2·6H2O 0.048μg·L-1,MnSO4·H2O 0.312μg·L-1,Na2 MoO4·2H2O 0.048μg·L-1,ZnCl2 0.287μg·L-1,CuSO4·5H2O 0.125μg·L-1,初始pH值8,接种量6%.发酵70h时可获得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大收获量,此时发酵液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相对浓度达402倍.  相似文献   
39.
采集渭河河床沉积物,研究了反硝化条件下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苯胺降解.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苯胺在有机碳低丰度的河床沉积层中可生物降解.使该环境中苯胺(约50 mg/L)降解近95%,当硝酸盐为30.69、184.16、245.54 mg/L时,降解时间分别约为20、45、70 d.在上述环境中另加35.98 mg/L乙酸盐后,苯胺降解速度在硝酸盐为184.16 mg/L时最大,硝酸盐为30.69 mg/L时最小.当硝酸盐为30.69 mg/L,不加乙酸盐,27 d苯胺降解约95%;添加35.98 mg/L乙酸盐后,实验进行了47 d还仍有近13 mg/L苯胺残留,说明外加碳源(乙酸盐)对苯胺降解具有抑制作用.但当硝酸盐为184.16、245.54 mg/L时,外加碳源(乙酸盐)则强化苯胺降解.水合金属氧化物对苯胺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一株产絮凝剂的黑曲霉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产絮凝剂的霉菌,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其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通过培养条件优化,其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从85.6%提高到98.7%,实验结果表明,(1)黑曲霉孢子最佳接种量为9.33×108 个/L;(2)产絮凝剂适宜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尿素,用量分别为30.00、1.600 g/L;(3)最佳培养条件为:查氏液体培养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120 h;(4)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为1.805 g/L;(5)絮凝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优于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