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81.
循环盐雾试验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较之传统盐雾试验,其与真实环境有着更好的相关性。介绍了循环盐雾试验的常用标准方法,包括涂层材料用标准方法,金属和合金用标准方法,电工电子产品用标准方法和汽车材料用标准方法等。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同时指出了标准方法使用中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82.
为了探明环境因子对喀斯特土壤碳酸盐转化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理解土壤生态过程及碳循环提供理论依据.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棕色石灰土和地带性红壤(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添加14C-CaCO3室内培养100 d的方法,研究3种温度(15、25、35℃)和水分(30%、65%和100% WHC)条件下土壤无机碳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温度条件下,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速率最大值和100d累积最大释放量为0.7~16.8 mg·(kg·d)-1和5.9~29.4 mg·kg-1,红壤为39.7~103.3 mg·(kg·d)-1和83.3~135.1 mg·kg-1;干旱条件下(30% WHC)两种土壤无机碳累积释放量最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且在65% WHC和100% WHC条件下,升温仍促进土壤无机碳释放;棕色石灰土无机碳释放的温度敏感性大于红壤,受土壤水分影响显著.添加碳酸钙后土壤pH和MBC含量均显著增加,两种土壤差异显著.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温度可解释无机碳释放7.6%的变异,水分解释变异的2.0%.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的背景下,研究西南喀斯特土壤碳循环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土壤无机碳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3.
本文以贵阳乌当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土壤的矿物学、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探讨该地红土与基岩(桐梓组白云岩)以及上覆地层(红花园组灰岩和湄潭组下段碎屑岩)之间的物源关系。结果显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以石英为主,红土与碎屑岩具有相似矿物组合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证据显示湄潭组碎屑岩、红花园组灰岩和桐梓组白云岩酸不溶物都为红土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其中可能以湄潭组碎屑岩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84.
以贵阳市大山洞岩-土剖面为例,通过对土层及其碳酸盐岩母岩在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等显微特征方面的研究,分析碳酸盐岩母岩的成土过程为:母岩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碳酸盐类矿物被溶解随水流走,难溶的粘土矿物和石英等残留下采,铝硅酸盐类矿物经分解并最终形成粘土矿物、褐铁矿、三水铝石、硬、软锰矿和蛋白石(最终变为玉髓和石英),上述矿物堆积下来形成土层。  相似文献   
285.
北京斋堂黄土剖面主要温室气体组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碳循环研究表明.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可能存在一个陆地生志汇(植被和土壤)。中国黄土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在CO2未知汇的研究中很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制钻机对北京斋堂黄土剖面(L2上部~L1)进行了不同层位(深度)的垂直或水平打钻,利用毛细管负压原理采集到游离气体并进行了主要温室气体CP2、CH4、N2O的浓度和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此外,还分析了土样的碳酸盐含量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剖面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远比大气中高:CO2浓度为1434.4×10-6~2458.6×10-6,是大气中的3.8~6.5倍;N2O浓度为472.2×10-9~763.9×10-9,是大气中的1.3~2.1倍;CH4浓度在剖面上部与大气中相似,但在下部为13.1×10-6~24.8×10-6,为大气中的5.4~10.2倍。斋堂黄土剖面中的破酸盐含量为1.55%~9.75%,CO2浓度与碳酸盐含量成正比关系。尽管黄土-古土壤序列富含碳酸盐,但需进一步开展黄土中的CO2浓度及碳同位素工作,以便了解黄土中CO2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86.
铊在黄铁矿中的相态分布及碳酸盐在其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级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黄铁矿中铊的相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铊主要以存在于硅酸盐相中和以酸可交换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构中的铊为主,这部分铊分别占到58.3%和25.1%;以可氧化态形式结合在黄铁矿(FeS2)中的铊次之,占11.2%;以易还原态形式存在于铁氧化物相中的铊最少,为5.4%.自然条件下铊的释放主要是酸可交换态铊和可氧化态铊的释放迁移过程.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发现,黄铁矿在表面氧化过程中其表面羟基增多,表明存在表面溶解及表面酸化现象.进一步的释放机理探讨认为,铊在黄铁矿表面存在一种"溶解-吸附沉淀"平衡,这一平衡由碳酸盐中和作用和黄铁矿表面氧化共同控制,并决定了铊的释放迁移.  相似文献   
287.
为了探究碳酸盐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迁移规律及重金属的富集机理,本次研究以贵州省都匀市及其周边地区寒武纪地层出露的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碳酸盐岩酸不溶物的提取试验研究重金属在基岩中的赋存特征,并结合质量平衡法探索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初步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Ca、Mg元素大量淋失所导致的体积和质量的巨大损失,是造成风化土壤重金属相对富集的主要原因;而部分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释放的重金属以多种形式滞留于残积土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程度增加。研究区部分碳酸盐岩风化剖面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其中以Cd和As超标程度最为严重。重金属元素在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的迁移规律受气候、剖面发育程度、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在碳酸盐岩不同矿物相中的分配特征等多重因素控制。综合分析认为碳酸盐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重金属显著富集的特征很可能是喀斯特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重要驱动机制,建议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规划和发展农业产业时,要高度重视Cd和As超标的风险,加大对喀斯特地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288.
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竖向加劲板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及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件破坏为梁端破坏,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在梁变截面附近出现了局部屈曲,也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89.
Steel slag (SS) is one of byproduct of steel manufacture industry. The environmental concerns of SS may limit their re-use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eaching behavior of metals from 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ed by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synthetic precipitation leaching procedure and water leaching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leaching behavior of major elements (Fe, Mg and Ca) and trace elements (Ba, Cu and Mn) in three scenarios. The concentrations of leaching metals increased with the content of SS. After it reached the peak concentration,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content of SS. The leachability of all elements concerned in this study was below 0.5%. The carbonate generated from the MICP process contributed to the low leachability of metals. After bio-modified by MICP process,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s of Ba from TCLP, SPLP and WLT tests were below 2.0 mg/L, which was the limit in drinking water regulated by U.S. EP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 leached out from MICP-treated SS-sand samples were below 1.3 mg/L which is the limit regulated by national secondary drinking water. Compared with the regulations of U.S.EPA and Mississippi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Quality (MDEQ), MICP-treated samples were classified as non-hazardous materials with respects to the leaching of metals. Meanwhile, maximum contaminant limits regulated by U.S.EPA states that MICP-treated SS are eco-friendly materials that can be reused a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90.
硝化棉废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混凝+两段活性污泥法对硝化棉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效果的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利用不同的运行方式所产生的运行效果,寻求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结果表明:当水温在18℃以上时,只采用两段生化(低氧-好氧)处理即可使出水COD、BOD5、SS等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二级标准,仅出水色度稍高;而当水温T<18℃时,经过两段生化处理后废水COD在300mg/L以上,需要启动物化处理单元,在生化处理前或后增加一级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出水均可达到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