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4):326-334
ABSTRACT

This study proposes a problem-solving scenario approach to enhance risk communication of low probability events, and aim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uch an approach.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presenting a casualty case with photos and demonstrating a problem scenario via an animation of participants’ anticipated responses to a simulated life-or-death choice. Forty-eight and 55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for two groups of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reveal a higher proportion of appropriate responses in the group presented with a problem scenario. Gender difference is found in the group exposed to a problem scenario - a larger percentage of males appear to respond more appropriately when presented with a life-threatening scenario without having being told what has happened. Having the ability to drive an automobile, which is presumably relevant to participants’ responses in a scenario associated with driving, does not, however, appear to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groups. 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using a problem-solving scenario approach, compared with merely offering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risks is more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prevent casualty for information users.  相似文献   
62.
台风过程珠江三角洲边界层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蒙  范绍佳  吴兑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9):1569-1576
利用2006年7月珠江三角洲南北向3个点为期1个月的小球测风、低空探空资料及9个地面气象站逐时风向、风速资料,通过计算和分析风、温梯度资料,研究了台风过程珠江三角洲边界层特征及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台风下沉气流影响导致灰霾天气期间的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2006年7月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量主要受2个台风过程影响,当台风中心位于粤东及福建以东海域时,台风外围的下沉气流会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强烈影响,出现灰霾天气.在台风登陆前出现灰霾日时,珠江三角洲被均压场所控制,大部分区域为静小风,沿海地区会出现局地的海陆风,边界层风速较小.在200~500m低空会出现逆温层,同时最大混合层高度迅速下降到不足500m.  相似文献   
63.
针对飞灰过滤器除尘压降高、反吹清灰频繁、过滤元件破损、使用寿命短和大型化受到限制等问题,开发了内置旋风预分离复合式飞灰过滤器,并在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过滤器压降明显降低、旋风分离器压降满足系统要求、延长了陶瓷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飞灰过滤器故障造成整个装置停车,同时,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1 709万元/a、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 000万元。  相似文献   
64.
研制的环保型原油族组分-溶剂分离器是一种非常规玻璃蒸馏装置,在玻璃器皿内部加热多个原油族组分的有机溶液,在分离原油族组分和有毒溶剂的同时回收了溶剂,使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减少了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65.
以中国为研究区域,利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HCH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6月15日-8月15日期间,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α-HCH平均大气浓度分别为260 pg·m~(-3),74 pg·m~(-3)和41 pg·m~(-3).大气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6月15日在我国东南地区开始出现了较高的大气浓度堆集,6月24日达到最大值(259 pg·m~(-3)).在向我国北部传输过程中,7月1日在东北形成的气旋区域出现最大值(1947pg·m~(-3)).此后,东南地区的大气浓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50 pg·m~(-3)),而东北地区的大气浓度一直处于100-350 pg·m~(-3)之间的较高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可以将东南地区大气中的α-HCH传输至东北地区,并在东北区域堆集.  相似文献   
66.
根据旋风除尘理论及湿式纤维栅除尘理沦,提出了一种旋风-湿式纤维栅除尘器,并对影响其性能(效率、阻力)的有关参数(旋流入口风速、喷水量等)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旋风-湿式纤维栅除尘器不仅性能优良,并对资源回收利用及污物的后处理提供很多便利。  相似文献   
67.
新型高效三相分离器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三相分离器在目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而合理的三相分离器。实验证明 ,采用这种新型的三相分离器 ,固液分离效率高达 93% ;另外 ,实验还表明其在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进水COD在 2 10 0mg/L时 ,COD去除率保持在 85 %~ 92 % ,有机负荷可达 8.4 5kgCOD/m3 ·d。  相似文献   
68.
利用五孔探针系统对直筒式旋风静电除尘器模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风速、供电电压增加,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和径向速度分别增加,各截面轴向速度沿半径的分布基本相似;与旋风除尘器相比,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变化更为平缓,入口风速为8.5 m/s时,在0.3~0.5倍简体直径时,切向速度达最大.  相似文献   
69.
在研究旋风除尘器内气固两相的运动状况及分离机理方面,计算机模拟替代部分实验的方法能够优化设计旋风除尘器结构参数,提高其对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减少运行压力损失。本研究采用RSM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旋风除尘器内流场及浓度场进行模拟及实验。研究表明,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大于5μm的颗粒其捕集效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旋风除尘器外壁的颗粒浓度呈螺旋带状分布;如将排气管管径减少至原直径0.8倍,可使其对2μm颗粒捕集效率提高6.6%,但压力损失提高36.5%;颗粒的凝并作用有利于提高旋风除尘器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70.
旋风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计算方法已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湍流模型、离散化方式和压力插值方式对旋风分离器内部计算流场的影响,并将所得数值结果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期得到最适合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旋风分离器内部复杂流场的流动,运用雷诺应力模型(Low-Re Stress-Omega)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强制涡中心涡流的运动情况,同时采用SIMPLEC算法、二阶迎风离散化方式和PRESTO压力梯度插补格式能够获得最好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