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56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his research seeks fo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the interaction of meaningful work and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Existing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experiencing a sense of calling toward work makes the work domain particularly salient to employees compared to other life domains.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on this idea, rooted in identity theory, to hypothesize that a sense of calling toward work diminishes the effect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work–family enrichment on employee's job and life satisfaction. We test these ideas in two studies. First, we surveyed an alumni sample of 598 employees from various jobs, industries, and job levels. Then, in a constructive replication, we surveyed 327 employees using a time-lagged design. Calling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buffer the effect of work–family conflict on job satisfaction in Study 2, but not Study 1. Calling did not buffer the effect of conflict on life satisfaction in either study. However, both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alling attenuated (substituted for) the effect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 on job satisfaction. Study 1 supported the idea that calling attenuates the effect of enrichment on life satisfaction; however, this interactive effect was reversed in Study 2,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related to callings and career choices, as well as for the role of calling and work identity in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相似文献   
42.
Drawing from signaling theory, we propose a work passion transfer model where leaders' passion is transmitted to employees through the former's leadership style and is contingent on employees'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performance to self-esteem (IPSE). Data from 201 supervisor–employee dyads from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show that leaders' harmonious passion led to employees' harmonious passion through charismatic leadership, whereas contingent reward leadership accounted for the transfer of obsessive passion; IPSE did not play a moderating role for either form of passion. Results from a supplementary study further reveal that the link between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passion operated through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leader passion and that employees' IPSE accentuated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leader obsessive passion and employees' obsessive passion. This study advances research in work passion, leadership, and signaling theory and provide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i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43.
基于协整和因果分析的我国安全生产宏观政策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安全生产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根据政策时效干预度量化模型,采用协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等计量方法对1978-2006年我国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趋势与政策时效干预力度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特别重人事故的发生与政策时效干预力度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在10%的显著水平下,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是政策时效干预力度加强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政策干预表现出两大缺点:被动性和滞后性.因此,应逐步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宏观预警与政策模拟等研究,为提高安全生产宏观政策干预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4.
我国安全专业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深层原因在于安全专业队伍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有关安全专业人员执业资格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不仅存在交叉,而且法律效力低,这导致许多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安全专业人员在企业得不到重视和重用。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安全专业执业资格制度取得的效果和启示,本文提出了实施人才兴安战略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地质调查安全生产形势,加强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监管而开发的一套软件系统,涵盖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大多数内容,并具有信息处理、数据记录、文档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文章从系统目标、系统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等几方面分析了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建议加快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研发速度,提高我国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6.
为认清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应用比较研究和预测分析方法,回顾总结了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历史演变特点,对事故死亡人数、十万死亡率和重大事故发生频率等安全生产指标作了近中期预测模拟分析;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安全生产大趋势已进入拐点的判断,并建议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对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做重大调整,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实现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探讨肘部支撑在视频显示终端作业过程中对背部和右手表面肌电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以往研究资料进行筛检及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左右侧斜方肌的最大自主收缩百分比(MVC%)分别下降了0.83%(95%CI-1.00%--0.66%)和0.61%(95%CI-0.78%~-0.43%),对于右手食指伸指肌而言,其影响并不具有显著性。可以认为肘部支撑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且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8.
为了减少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使企业不致因灾后赔付而陷人困境和摆脱“企业赚钱,政府发丧”的怪圈,在煤炭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把商业保险模式引入安全生产领域,分散转移风险,并运用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方法,规避、控制和管理风险,强化事故预防,以达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笔者在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法规,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实地凋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以及煤炭行业责任风险管理现状,对我国煤炭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作用以及试点省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9.
青岛市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安全生产格局的要求,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有效解决了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变被动监管为事前预防,变分头管理为政府合力,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运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了科学、高效、规范的风险管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0.
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与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要求部分农民与农村土地"人地分离",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了上述进程。理论分析表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不仅可能对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直接产生正负两种作用,还可能会通过非农就业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民的退地意愿。为了考察当前我国农民的农村土地退出意愿以及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对其造成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九县(市、区)620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有偿退出农村承包地,且对不同的退出方式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利用上述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将农村承包地退出划分为"换工资收入"、"直接出售"和"被政府征用"三种具体方式,通过构建mvprobit模型,计量分析了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与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农业机械使用比例的提高会强化农民以承包地换养老保险等工资性收入的意愿,而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满意程度的提升,则会抑制其直接出售承包地或用之换养老保险等工资性收入的意愿。整体来看,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弃地进城"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非农就业是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退地意愿的中介变量,但它对退地意愿的作用不显著。成员非农就业较稳定的农户家庭,更愿意以一次性卖断(直接出售或被政府征用)的方式处置承包地。为了避免陷入"日韩陷阱",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市民化,需要实施农民的承包地退出制度,尽快为有意愿、有能力的进城农户彻底放弃农村土地提供制度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