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文章介绍了一种生物除臭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装有碳质填料的反应包悬挂于好氧池中,反应包在好氧池中,历经曝气挂膜20~30天;就可以将装有碳质填料的反应包/或碳质填料放于生物除臭装置内;然后向生物除臭装置通入湿润的臭气,就可以将其生成水、二氧化碳、硫酸、硝酸和亚硝酸.使臭气被氧化,转化成无污染的物质,由于它的转化效率高,符合现代生产的高效性,因此一定会在生产实际中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经验,探讨通过优化工艺控制、科学合理的生产调度、强化设备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控制等措施,来实现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从而有利于污水处理厂实现安全生产、稳定达标、高效运行。通过优化和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的环境效益,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开源节流,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辛醇异丁醛装置化工异味来源,介绍了通过技术改造、回收利用、生物除臭等方法消除化工异味的成功经验,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以重庆地区为例,对重庆市63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调查.根据出水水质和建设成本,对村庄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动力人工湿地较为经济,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在经济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可作为过渡型处理技术加以应用;渠道式生态沟投资较昂贵,不推荐使用;一体化设备投资昂贵,运行管理简单,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监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异常生理状况,进而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与作业人员生命健康,在分析手腕处6个测量位置信号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佳信号采集位置,并结合事故成因,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中提取心率、脉搏周期、振幅等生理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制一款针对有限空间特殊作业人群的手腕处脉动生理信息监测设备;并进行系统稳定性测...  相似文献   
16.
刘宗桃    赫飞    帅明明  刘天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1):154-159
为了实现对喷涂车间内挥发分浓度的检测,进行20 L球形爆炸特性测试实验,分析了油漆挥发分主成分及爆炸特性,根据油漆挥发分受热易挥发遇冷易凝结的物理特性、采样器采样原理、滤膜增重法测量原理以及基于单机片C++软件程序编写的电路智能控制技术,设计1种喷涂车间挥发分浓度检测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油漆挥发分主成分具有爆炸性,且随着油漆颗粒物浓度增大,爆炸压力也增加。设计的装置对挥发分的采集率都在90%以上,总采集率为93.1%~98.9%,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挥发分浓度。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某型冲压发动机烟火点火器生产工艺的定型,在海南进行了高温、高湿热带海洋气候自然环境对点火器长期贮存性能影响的研究。点火器采取无包装的暴露试验和密封包装贮存试验2种方法,分别在户外暴露场、棚库和库房等3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到环境温度变化对密封包装储存的点火器的绝缘电阻值、电阻性能均无明显影响,点火性能良好,玻璃钢、涂层等贮存性能良好,点火器的环境适应性良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A novel 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 (ATD) representative of the 50th percentile male soldier is being developed to predict injuries to a vehicle occupant during an underbody blast (UBB).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of the ATD lower limb outfitted with a military combat boot and to insert the validated lower limb into a model of the full ATD and simulate vertical loading experiments.

Methods: A Belleville desert combat boot model was assigned contact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ments. The boot model was fit to a previously developed model of the barefoot ATD. Validation was performed through 6 matched pair component tests conducted on the Vertically Accelerated Loads Transfer System (VALTS). The load transfer capabilities of the FE model were assessed along with the force-mitigating properties of the boot. The booted lower limb subassembly was then incorporated into a whole-body model of the ATD. Two whole-body VALTS experiments were simulated to evaluate lower limb performance in the whole body.

Results: The lower limb model accurately predicted axial loads measured at heel, tibia, and knee load cells during matched pair component tests. Forces in booted simulations were compared to unbooted simulations and an amount of mitigation similar to that of experiments was observed. In a whole-body loading environment, the model kinematics match those recorded in experiments. The shape and magnitude of experimental force–time curves wer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the mode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was backed up by high objective rating scores for all experiments.

Conclusion: The booted lower limb model is accurate in its ability to articulate and transfer loads similar to the physical dummy in simulated underbody loading experimen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leads to the recommendation to use it appropriately as an alternative to costly ATD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时动态监测采空区构筑物漏风情况,自主研发了一种井下采空区构筑物漏风实测装置。通过现场实测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风流从工作面上进风口漏入采空区,而采空区中风流一部分通过与工作面之间的漏风流进入工作面下进风口,在下隅角位置附近形成一个涡流区;另一部分风流穿过沿空留巷构筑物进入留巷内,由于采空区的压实程度不同,采空区侧留巷内漏风速度曲线近似呈“L”型下降;通过收集分析留巷内漏风气体,其结果可反映采空区中瓦斯浓度分布情况,为采空区瓦斯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技术手段,且能有效地降低采空区瓦斯事故发生率,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水厂机械脱水后的污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电渗透-热干燥结合进行深度脱水的方法。通过对原泥以及电渗透脱水至不同含水率(67%、71%和76%)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的测定,分析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改善规律。结果表明,经电渗透脱水至含水率为67%和71%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速率及干燥速率有明显提高,且干燥温度越高,电渗透后污泥的干燥速率与原泥的干燥速率差距越大。相同电压梯度及相同温度下电渗透至67%后进行热干燥耗能最少。实际应用中应结合能耗分析选择合适的电渗透程度及干燥温度,以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