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67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中国森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中国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分别在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区系组成特征和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发现森林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2.
不同生物反应器中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处理阿特拉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复合生物反应器中,考察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处理阿特拉津去除效果,并对基因工程菌浓度和降解基因atzA基因丰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COD和氨氮的生物去除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后,COD及氨氮的去除效率得到恢复.MB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复合生物反应器.基...  相似文献   
633.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假单胞菌株BR13,该菌对浓度为0.4%的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的最高降解率为64%,研究了该菌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农药浓度是0.4%时该菌能旺盛生长,其遗传稳定性较好,在第3天的降解率最佳且较稳定;该菌最有利于降解有机磷的条件如下:接种量4%、浓度为2%的蔗糖作碳源...  相似文献   
634.
分析了我国C02减排任务面临的严峻形势,简要说明了C02微生物固定技术与其他固定方法相比具备的优势。就该方法的技术流程、微生物茵群以及相应的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35.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糖废水的效能及微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制糖废水的运行特征,并通过污泥EPS测定、小瓶静态试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其微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水温33℃,进水ρ(COD)为1 355~2 955 mg/L,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为87%~96%,其中第1隔室抗废水的冲击最大,VFA值最高而碱度最低,分别为9....  相似文献   
636.
李越  王子芳  贾丽娟  谢军  熊子怡  高明 《环境科学》2023,44(11):6377-6386
研究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硝化势和氨氧化微生物变化特征的影响,探明施肥措施和土壤环境因子对硝化势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以紫色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单施有机肥(P)、化肥配施生物炭(FP)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PP)共5个处理.采取PCR和T-RFLP方法研究土壤AOA和AOB群落特征,同时测定土壤硝化势及环境因子,明确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硝化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FP和PP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硝化势(P<0.05).(2)与CK处理相比,F、 P、 FP和PP处理显著增加土壤AOA amoA基因拷贝数78.17%~162.22%(P<0.05),F、 FP和PP处理显著增加AOB amoA基因拷贝数21.56%~78.32%(P<0.05).(3)与CK处理相比,PP处理显著提高土壤AOA群落的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0.05),而配施生物炭(FP和PP处理)能改变土壤AOB的群落结构.(4)化肥和有机肥通过改变pH、 TP、 AP、 C/N、 SOM、 NO-...  相似文献   
637.
水稻土中氮素对微生物固砷的扰动及效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张静  周少余  王鸿辉  李建  赵聪媛  黄鹏  陈铮 《环境科学》2022,43(11):4876-488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稻田土壤的砷污染问题表现突出.稻田长期处于淹水的缺氧环境下,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介导的砷形态转化速率和程度均强于化学过程.理解和认知微生物对稻田土壤中砷固定的关键过程及作用机制将为开展稻田砷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在综合分析了砷在稻田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涉及淹水稻田土壤中微生物参与As (Ⅲ)固定两条重要途径:Fe (Ⅱ)氧化成矿耦合As (Ⅲ)固定(间接过程)与As (Ⅲ)直接氧化固定(直接过程).同时,就氮素在土壤的形态及分配对微生物参与砷固定的响应过程也展开系统性论述.其中,总结了参与微生物砷固定与氮素转化的关键基因表达及代谢机制;最后,归纳了砷污染稻田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638.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phoC和phoD作为编码磷酸酶的功能基因,其为检测环境中微生物种类、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提供了有效手段,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处理下植株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oC和phoD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规律,又可为生物炭的农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玉米秸秆和稻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对照(CK)、传统施肥(F)、化肥+20t·hm-2稻壳生物炭(FP)、化肥+10 t·hm-2稻壳生物炭+10 t·hm-2玉米生物炭(FPM)、有机肥+20 t·hm-2稻壳生物炭(PP)和新鲜有机肥+20 t·hm-2稻壳生物炭(NPP)6个处理,通过采用T-RFL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解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oC和phoD的群落结构,阐明phoC和phoD对添加生物炭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phoD的群落结构比phoC更复杂,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后增加phoC的末端限制性片段数;(2)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使得非根际土...  相似文献   
639.
针对喀斯特地区有机物料盈余、土壤养分贫瘠和易流失的特点,设置长期有机物料还田小区定位试验,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无机肥(NPK)、无机肥+玉米秸秆(NPKS)、无机肥+农家肥(NPKM)、无机肥+滤泥(NPKL)和无机肥+甘蔗灰(NPKA).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对土壤磷赋存形态和磷活化功能微生物(含有机磷矿化基因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3 a断续的观测,结果表明,土壤全磷(TP)、速效磷(Olsen-P)和二钙磷(Ca2-P)含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而氯化钙磷(CaCl2-P)含量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有机物料投入尤其是滤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TN)、TP、Olsen-P、CaCl2-P和Ca2-P含量,其次是甘蔗灰和农家肥配施处理;相关分析表明,CaCl2-P、Ca2-P和Olsen-P均与土壤交换性钙(Ca-ex)含量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TN、Ca-ex、有机碳(SOC)和土壤全钾(TK)含量是影响土壤磷组分的关键因子.高通量测序分析含有机磷矿化基因(含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含phoD基因细菌丰富度,但各处理间含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a-ex、TK、Olsen-P、pH和SOC是驱动含phoD基因细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因子.总体上看,无机肥配施滤泥、甘蔗灰和农家肥是广西喀斯特地区农田土壤较为合适的养分管理方式.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有机废弃资源利用与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0.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lope-protecting vegetation on soil restoration in the highways, we collected soils at depths of 0-10 cm, 10-20 cm, and 20-30 cm from areas planted with Amorpha fruticosa, Periploca sepium, and Paederia scandens for 6-7 years in the Daming road section of the Daguang Highway, in October 2016.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the soils were then analyzed.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analyzed by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was determined by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the best for soils with Paederia scandens; the nutrient content,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orosity of the soils with the three types of slope-protecting vegetation were better in the 0-10 cm layer than in the other layers; (2) the contents of soil aggregates (diameter > 5 mm)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0-10 cm and 10-20 cm layers for the soil with Paederia scandens; (3) the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0-10 cm layer and dominant fungi in the 0-10 cm, 10-20 cm, and 20-30 cm layers were higher in the soils with Pe. sepium and Pa. scandens than in the soil with A. fruticosa; and (4) results of RDA showed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we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soil quality. Soil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by appropriate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burying litter, which can subsequent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oils in sloping regions.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