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含氮化合物的排放、输送和沉降是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输送过程的定量化表征一直是困扰沉降来源识别的突出难点之一.为此,本研究采用WRF-EMEP模型模拟2015年我国大气氮干沉降时空分布特征,通过标准差椭圆(SDE)"质心"迁移法定量分析京津冀地区(BTH)、长江三角洲(YRD)和珠江三角洲(PRD)3大典型城市群的氮排放-干沉降输送过程,评估不同区域大气氮干沉降输送过程的季节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典型城市群氮干沉降通量呈现出散布于城市群周边50~200 km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氧化态氮(NOy)和还原态氮(NHx)沉降的年平均通量水平分别为8.5 (6.0~22.0) kg ·hm-2·a-1和10.2 (6.0~31.0) kg ·hm-2·a-1.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方向均受大气环流运动主导:在同一城市群,各季节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在不同城市群,二者的输送方向具有季节性差异:京津冀地区氮沉降春秋冬三季多向东及东南方向迁移,夏季向南迁移;受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影响,长三角地区春夏季氮沉降向西迁移;珠三角地区氮沉降在春夏季往偏北方向迁移,秋冬两季向西南方向迁移.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距离受其化学性质主导:在相同气象条件下,氧化态氮传输距离约为还原态氮传输距离的1~2倍,使得氧化氮多沉降在城市群的域外,而还原态氮主要沉降在排放源周边区域.其中,不同城市群氮沉降的输送距离有一定差异,除夏季外,京津冀地区(127~541 km)和长三角地区(108~374 km)的输送距离高于珠三角地区(57~285 km),其中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沉降主要在域外,即两地的氮排放更易输送到周边地区.因此,在开展氮沉降生态效应相关研究时,应关注周边地区对本地氧化态氮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重金属与农药共同暴露产生的联合毒性作用可以对实际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为了研究重金属与农药混合物在不同浓度比毒性相互作用(协同、拮抗与加和)及其定量评估相互作用大小,根据单个物质无观测浓度(NOEC)、5%效应浓度(EC5)、10%效应浓度(EC10)和50%效应浓度(EC50),设计3组混合物体系(即农药-农药、重金属-重金属和农药-重金属)分别按NOEC、EC5、EC10和EC50浓度比的12条混合物射线,测试单个化合物及混合物对以费氏弧菌的发光抑制急性毒性,利用浓度加和(CA)、独立作用(IA)、模型偏差比(MDR)及其观测值置信区间定性和定量评估12条混合物射线的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农药-农药二元混合物体系和农药-重金属六元混合物体系均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中农药-农药混合物体系中,混合物射线EE-NOEC在50%效应下协同作用大小达到30.6(MDRCA和MDRIA数值);混合物射线EE5、EE10的协同作用大小接近于混合物射线EE-NOEC,混合物射线EE50的效应大于15%时CA和IA计算的MDR值均在置信区间上限的上方,即混合物发生协同作用;农药-重金属混合物体系的4条混合物射线EE-NOEC、EE5、EE10和EE50在所有测试浓度水平的MDR值均在置信区间上限的上方,呈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在50%效应下,混合物射线EE-NOEC、EE5、EE10和EE50的MDRCA和MDRIA值分别为4.05和4.91、6.12和7.98、3.70和4.60、2.62和2.59。重金属-重金属四元混合物体系除了EC50浓度比混合物表现出拮抗作用,其余混合物在所有测试浓度范围的MDR值均在置信区间范围内,均为加和作用。因此,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大小随着组分浓度比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3.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入口烟道烟气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导致除尘器入口烟道烟气温度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工作原理所致。为此,提出了减小除尘器入口烟道烟气温度偏差的方向及措施,为燃煤电厂除尘器入口烟道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农业活动、农业政策与农业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结构以及面向农业决策的状态指标分析框架,建议采用“离差法”来评价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其评价结果可以用来判断和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同时还论述了状态评价的具体方法、步骤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5.
胡小弟  朱伟繁 《环境技术》2004,22(5):10-11,22
概述了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箱的主要技术指标、功能;分析了受试产品工程试验需求;叙述了技术指标及功能的论证确定过程和验收实测结果。供试验同行作技改项目的策划、选型、确定技术指标时参考。为确保试验箱的质量和可靠性,用户采取关键部件定牌和设置设计、验收控制节点的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探讨了采用多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能力验证的方法 ,该方法对同一个项目选择几种不同标准值的有证标准物质作为测试样品 ,将测试结果统一用偏离度p作为能力量进行评定 ,p =(测试值 -标准值 ) /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省环境监测系统2 0 0 3年能力验证 ,结果表明 ,p具有可比性和统计意义 ,采用多组有证标准物质进行能力验证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将环境质量标准,平均值,标准偏差以及样本容量综合进行考虑,提出了污染分界线的计算公式,并以表格形式给出了不同显著性水平下,不同的相对标准偏差和样本容量所对应的污染分界线,对污染分界线与样本容量及相对标准的偏差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提高监测精度和适当增加监测数据个数,可以使污染分界线接近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灾情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晋  李强 《自然资源学报》1993,8(4):356-363
本文选择我国北方典型易灾、多灾、重灾的区域--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通过一系列反映农业灾情的指标,分析了本区农业灾情的现状及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出农业灾情的4种主要类型。利用产量偏差率这一指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灾情过程一致性分区,讨论了农业灾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区域分界,揭示出不同的区域在减产年出现的时段、减产程度、对应的致灾因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本文针对噪声实际监测中出现等效声级Leq大于或等于累积百分比声级L1 0 可能性的不同情况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阐述了等效声级Leq大于或等于累积百分比声级L1 0 的可能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河源地电台在地电资料观测过程中发现:从1997年1月下旬至1997年12月上旬,第3道(N80°W)观测到了五次长时间、连续、大幅度的均方差异常现象(图1),在每次异常结束附近或较显著转折处均有3.0级以上本区地震发生,这种现象在目前国内外地电的相关报道中尚属少见[1],由图1也可以看出,在每次均方差异常期间相应的自然电位及地电阻率呈锯齿状变化;震级的大小与均方差异常的幅度及延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作一些分析探讨,并从实地调查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其发生的可能机理,对相关现象提出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