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91.
Designing fall arrest systems, which contain horizontal flexible anchor lines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problem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people who work at a height and need horizontal freedom of movement. The article present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orizontal flexible anchor lines during fall arrest. The model of a 2-component system—a horizontal flexible anchor line and a falling rigid mass, described with a second order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is the main element of this method. This method of simulation is realised by a computer program, which allows obtaining the most important data characterising a fall arrest. The article shows laboratory tests used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this method, which turned out to be a valu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which can be used for designing fall arrest systems.  相似文献   
392.
Lanyards are still important and common components of personal systems protecting against falls from a height. Experience with dynamic strength tests of lanyards indicates that test methods based on EN and ISO standards do not make objective assessment possibl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djustable lanyards during fall arrest.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thods of testing and assessment based on those standards demonstrate considerable shortcomings when applied to low elongation lanyards. The assumptions for improved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lanyards made of e.g., steel wire and aramid rope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393.
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分类应以行业工伤事故死亡风险、重伤和轻伤风险、职业病风险和基金支出情况为指标和依据,尤其不能忽视行业轻伤和职业病风险指标;计算了我国近几年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个人死亡风险。建议:增加行业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费率差距范围;完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加大对预防、康复、科研、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394.
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分级响应和救援程序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应急救援的响应机制是国家生产安全应急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 ,是保证应急救援活动快速、有效的技术关键。应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期后果、影响范围、事态控制和事件的性质 ,实行预备 (Ⅰ级 )、专业启动(Ⅱ级 )和国家启动 (Ⅲ级 )三级响应机制。在各级应急组织制定和实施通用的应急响应程序 ,使应急反应的接警、启动、救援实施、事态控制、应急恢复 ,直到应急结束的全过程实现程序化和标准化。同时还应建立应急救援演练与评审改进机制 ,以评价应急体系的能力 ,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 ,以提高整体应急水平。  相似文献   
395.
降水构成是指对流或平流降水量在总降水量中所占比例,不同的降水构成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丰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长沙地区实测的日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和GNIP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对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季节时段以及不同降水强度下降水构成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影响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揭示不同的降水构成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影响的差异,深化对季风区降水形成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的认识。结果表明:云中对流强度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季节对流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fraction,CPF)与总降水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差异。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下,在暖半年,CPF随总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冷半年,CPF随总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无论是在暖半年还是在冷半年,日时间尺度下长沙站降水中的δ18O随CPF增大不断偏正。在月时间尺度下,包括长沙站在内的中国季风区大部,降水中δ18O与CPF均呈正相关。由于不同季节对流活动的强度不同会造成降水构成的不同,也使得相对于暖半年,冷半年时段降水构成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影响要强于降水量效应的影响,因此在冷半年长沙地区δ118O—CPF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暖半年,δ18O—CPF斜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96.
通过建立多污染热源置换通风的三维数学模型,根据数值解分析送风速度对多污染源置换通风效果(热力分层高度、垂直温度梯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送风速度的变化对多污染热源置换通风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397.
采用定性物理模拟的方法对FM上下V锻造法锻件心部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实验分析,得出了当上砧宽比W/D_0=0.34时,锻件心部处于三向压应力的结果。实验结果与定量物理模拟相吻合。  相似文献   
398.
不同耕作制度对南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立峰  李琳  陈阜  叶桃林  杨光立 《生态环境》2006,15(6):1216-1219
以南方稻田温室气体甲烷排放为研究对象,选取冬季休闲和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两种主要模式,在早稻(OryzasativaL.)移栽之前进行旋耕和翻耕两种处理,以全年休闲为空白对照,利用静态箱法测定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甲烷排放在水稻抽穗期达到极大值,至收获甲烷排放呈减少趋势,以无稻全年休闲区甲烷排放通量最低,在抽穗至收获阶段平均排放速率为3.43mg·m-2·h-1,冬闲及冬季种植紫云英处理分别比无稻休闲区排放通量高114.3%和420.3%;甲烷浓度具有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地表以上50cm空间内,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甲烷浓度是大气甲烷浓度的35.2倍;稻田甲烷高浓度低排放速率以及低浓度高排放速率现象表明,甲烷排放速率与其浓度之间具有非一致性。  相似文献   
399.
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根系可溶性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具有逐步适应逆境的能力,在不同生育期对逆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可溶性糖是植物碳代谢的主要物质之一,与植物的抗性有密切关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下,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可溶性糖的代谢。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锌、铬质量分数的增加,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其根干质量及地上部分干质量均呈降低的趋势,而根冠比呈现一定的升高趋势;水稻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锌、铬质量分数与水稻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相关关系。锌在水稻孕穗期及灌浆结实期对水稻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均大于铬,在分蘖期小于铬。这表明在重金属胁迫下,水稻通过增加其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来协调源流库的关系,从而提高自身对锌铬复合污染的生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00.
水分剥夺引起毛萼田菁(Sesbaniarostrata)茎瘤固氮活性的下降;水分剥夺还导致茎瘤类菌体固氮的最适O2分压(pO2)和呼吸强度的下降及茎瘤豆血红蛋白和细胞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测定水分剥夺的茎瘤在不同pO2下的固氮活性和茎瘤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支持水分胁迫可使O2扩散阻力增大这一观点。测定不同pO2下离体茎瘤固氮活性以pO2为60%最高;当把茎瘤切碎后,茎瘤皮层的扩散屏障作用降低或失去,最适pO2降至40%,说明O2是茎瘤固氮作用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