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19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47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21.
井喷是石油工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事故,特别是高含硫气井井喷后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研究H2S气井井喷后毒气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件的初始数据,建立了具有障碍物的含H2S气井井喷事故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不同风速、不同井口释放速率三种工况下的含H2S气井井喷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三种工况下1000ppmH2S的最远扩散距离,为高含硫气井的应急疏散和安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气象条件分型的城市大气环境允许排放量测算方法,该方法基于环境空气质量和颗粒物组分数据,对气象条件进行分污染天气类型的二次转化规律研究,并确定不同天气类型下的迁移扩散系数.基于扩散理论,建立了污染物排放强度、不同天气类型迁移扩散系数和目标控制浓度之间的关系,在特定区域排放布局和排放方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测算不同天气类型达空气质量标准下的一次PM2.5,PM10,NOx和SO2的允许排放量.以沧州市为例,结合空气质量从优到严重污染程度将对应气象要素依次划分为7种天气类型,测算7种天气类型达空气质量目标下的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基于2018年基准年的排放量,在天气类型7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沧州市一次PM2.5,PM10,NOx和SO2排放量削减率应分别在82.62%,81.17%,75.05%和74.54%以上,才能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结果表明,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允许排放量很小,需要更大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避免发生重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623.
通过建立填埋场抽气竖井周边气体轴对称稳态运移模型,分析了单层和分层垃圾体中气压力分布,并提出“降压百分比”的概念用于判定抽气影响范围,研究了垃圾产气率、气体渗透率、覆盖层厚度、覆盖层气体渗透率、抽气井深度和抽气负压对抽气影响范围和抽气量的影响,获得了竖井深度和井间距的确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抽气井的降压作用明显,抽气井深度和抽气负压越大,则抽气影响范围和抽气量越大.覆盖层厚度增加或其渗透率降低有助于扩大抽气影响范围和提高抽气量.抽气影响范围随气体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但随垃圾产气率的增加而减少;抽气量则随气体渗透率和产气率的增大而增加.抽气井深度是控制抽气影响范围的关键参数,建议竖井深度取垃圾填埋厚度的65%~75%,井间距取1.5~2.5倍竖井深度.  相似文献   
624.
采用序批式试验研究了3种粉末活性炭(PAC)对天然水体中甲基对硫磷(MP)和三氯乙烯(TCE)的吸附平衡特性,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不同投炭量下的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与预测,并探讨了天然有机物(NOM)对MP、TCE在PAC上的竞争吸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水体条件下,3种PAC对MP和TCE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MP比TCE更易于被PAC吸附;3种PAC对MP、TCE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YK炭、SL炭和JC炭;HSDM模型可以很好地对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并能够有效地预测不同投炭量时的吸附动力学;天然水体中的NOM会与MP和TCE在PAC上发生竞争吸附,NOM对MP的竞争吸附作用相对TCE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25.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近区稀释扩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某经济开发排海工程,以水槽试验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模型试验对动水、密度均匀的水流条件下,双喷口、异向射流的近区稀释扩散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同数学模型中的参数,探讨了环境流速、射流速度对近区初始稀释的影响,最后以物理模型的试验值校核数学模型,结果证明模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26.
通过研究苯储罐区的环境风险识别,对罐区发生泄漏、火灾及爆炸等风险事故进行后果计算,估算罐区苯扩散的影响及范围,为事故应急处理及有毒物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泄漏事故后果计算结果表明,以苯居住区允许浓度为毒性终点,泄漏影响距离为127m;火灾事故后果计算表明,852m为人员损伤半径;爆炸事故后果计算表明,277.6m为爆炸影响半径。  相似文献   
627.
河口滨岸潮滩沉积物-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水界面向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N含量分布在0.0082-2.56mg/L,NO2^--N灾0.03-0.58mg/L,NO3^--N为0.69-5.38mg/L之间,溶解态磷(DP)的含量为0.035-0.53mg/L之间;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NH4^ -N的含量为0.0025-1.35mg/L,NO2^-的含量为0.0055-0.20mg/L,NO3^--N的含量为0.61-1.14mg/L,DP的含量为0.11-0.53mg/L;计算表明,沉积物-水界面间NH4^ -N、NO2^-、NO3^--N和DP的扩散通量分布范围分别为0.11-0.99、-0.39-0.0019、-3.09--0.12和-0.48-0.12μg(cm^2.d)之间。研究揭示,沉积物是水体中N的重要蓄积库和P的可能输入源。  相似文献   
628.
采用拉格朗日随机粒子扩散模式和当地实际气象资料,模拟以秦山核电厂为排放源的大气污染物在杭州湾地区的中尺度扩散情况.对代表性年份(1996)各季中月整4个月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各季平均扩散输送特征受季节变化和当地海陆地形分布的影响明显.春夏季(4,7月)以溯杭州湾往偏西和偏北内陆方向的输送为主,冬秋季(1,10月)主要为向杭州湾南岸及外海诸方向的输送.区域平均扩散能力以春季(4月)为强,秋季(10月)较弱.污染物扩散输送出模拟区域的平均时间春季略小于15h,秋季约24h,冬夏季约20h.  相似文献   
629.
本研究以我国东南部地区淡水养殖鱼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采用漂浮箱法和扩散模型法同步原位观测其CH_4排放通量,旨在明确运用两种不同方法观测CH_4的排放特征、排放强度及其驱动因子,综合比较两种方法观测结果的差异性,其中扩散模型法能够进一步量化扩散传输对CH_4排放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观测的CH_4排放通量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夏秋季排放高,冬春季排放低.通过漂浮箱法观测淡水养殖鱼塘CH_4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为0. 14~3. 13 mg·(m~2·h)~(-1),其年平均排放通量为(0. 86±0. 30) mg·(m~2·h)~(-1),而由扩散模型法估算出鱼塘CH_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0. 04~1. 41 mg·(m~2·h)~(-1),其年平均排放通量为(0. 45±0. 08) mg·(m~2·h)~(-1).基于两种方法观测的CH_4排放通量具有相同的环境驱动因子,CH_4排放通量与水温、底泥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水体化学需氧量(COD)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体溶解氧(DO)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比较两种方法观测结果,发现由扩散模型法估算出的淡水养殖鱼塘CH_4排放通量约为漂浮箱法测定结果的45%左右(P 0. 01),扩散模型法可能低估淡水养殖系统CH_4排放通量.综上所述,漂浮箱法更适合用于观测我国东南部内陆地区淡水养殖生态系统CH_4排放.  相似文献   
630.
数值风洞与物理风洞对烟塔合一排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技术因其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少,排烟效果好、SO2落地浓度低等优势,特别是在机场附近的净空限高和对景观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型——德国模式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的预测上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大风下洗条件下,冷却塔附近空腔区的大小和范围、空腔区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等难以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准确预测烟塔合一排烟方式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式——数值风洞模型以及物理风洞实验被用于模拟烟塔合一的环境影响,分析数值风洞模式和物理风洞实验在大气环境预测领域应用的适用性和优缺点。2个预测方法的结果表明: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下,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冷却塔下风向存在负压区,污染物在该区域高浓度聚集。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物理风洞实验由于受到物质和气象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以及无法直观地描述空腔区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而数值风洞模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预测出在夏季6 m/s风速下,冷却塔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峰值,属于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同时该方法可利用图形化手段实现对空腔区产生、变化、破碎至再生成的全过程描述,从而建立了一种大气污染预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