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77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630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2000年珠江上游输入河网以及河网输入河口的碳质生化需氧量(CBOD)、氨氮(NH4)、硝态氮与亚硝态氮(NO3)和无机磷(IP)等污染物通量,并结合数值实验,量化了外源输入(包括入河网污染物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入河口污染物通量对河网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河网区的污染物通量由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共同控制,通量分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上游各水系中,以西江的通量最大,约占入河网通量的71%~81%;8个入海口门中,以虎门、磨刀门的通量最大,两者共承接超过一半的入河口通量.此外,数值实验表明,入河网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CBOD、氨氮的入河口通量均有显著贡献,而硝态氮与亚硝态氮、IP的入河口通量则主要来自入河网通量;磨刀门、虎门分别是入河网通量、河网污染负荷最主要的输出口门.基于模型,亦针对入河口CBOD、氨氮通量对河网污染负荷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2.
污染河口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青岛市李村河口下游沉积物柱状样品,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研究了溶解氧、温度、盐度、生物扰动等环境因素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NH4-N、PO4-P在贫氧环境下的交换通量要高于富氧条件下,NO2-N受溶解氧含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NO3-N、NH4-N、PO4-P的交换通量增大,而NO2-N的交换通量减小;NO2-N和NH4-N的交换通量随盐度增大而增大,NO3-N减小,而PO4-P受盐度的影响较小;生物扰动对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73.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a) is rising, predicted to cause global warming, and alt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During 1994, spring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v. Alexis) was grown in a strip-split-plot experimental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that the main plot Ca treatments [A: Ambient at 370 μmol (CO2) mol−1; E: Enriched with 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 at ∼550 μmol (CO2) mol−1] had on several gas exchange properties of fully expanded sunlit primary leaves. The interacting strip-split-plot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Dry or Wet [50% (D) or 100% (W) replacement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t ample nitrogen (261 kg N ha−1) and phosphorous (29 kg P ha−1) fertility. Elevated Ca facilitated drought avoidance by reducing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by 34% that conserved water and enabled stomata to remain open for a longer period into a drought. This resulted in a 28% reduction in drought-induced midafternoon depression in net assimilation rate (A). Elevated Ca increased A by 37% under Dry and 23% under Wet. Any reduction in A under Wet conditions occurred because of nonstomatal limitations, whereas under Dry it occurred because of stomatal limitations. Elevated Ca increased the diurnal integral of A (A′) that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seasonal-long integral of A′ (A″) for barley leaves by 12% (P = 0.14) under both Dry and Wet - 650, 730, 905 and 1020 ± 65 g (C) m−2 y−1 for AD, ED, AW and EW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Elevated Ca increased season-long average dry weight (DWS; crown, shoots) by 14% (P = 0.02), whereas deficit irrigation reduced DWS by 7% (P = 0.06), although these values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a short but severe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infestation. Hence, an elevated-Ca-based improvement in gas exchange properties enhanced growth of a barley crop.  相似文献   
974.
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以太湖9个采样点所采集的27个沉积物柱样为研究对象,研究沉积物中DGT所测量的磷浓度(DGT-P)与铜绿微囊藻生长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与4种常规的生物可利用性磷方法[(水溶性磷(WSP)、易解析磷(RDP)、藻可利用磷(AAP)和NaHCO3提取磷(Olsen-P))]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太湖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与铜绿微囊藻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DGT-P与藻生长量的相关系数为R2=0.941(P<0.01),高于4种生物可利用性磷提取法的相关系数(WSP,0.780、RDP,0.806、AAP,0.849、Olsen-P,0.910).结果表明DGT技术可以作为预测原位沉积物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975.
采用静态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河北某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场作业台阶表面CH4气体的释放通量存在较大差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15.51和0.13g/(m2.d)。各填埋作业区中越靠近导气管的区域CH4气体释放量越大,而相同填埋作业区上午、中午和下午释放的CH4气体通量差异相对较小,但呈下午>中午>上午的趋势。填埋龄为8,12,16和20个月的各填埋作业区中CH4气体的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4.79,21.15,81.04和7.44g/(m2.d),并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填埋16个月左右达到其释放高峰。此外,准好氧填埋场不同填埋龄作业区表面的CH4气体释放通量随着距离导气管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  相似文献   
976.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段和不同监测点环境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六股河水质污染特征。结果发现:2004~2010年六股河上游和中游符合Ⅱ-Ⅲ类标准,水质保持良好,但部分年份入海口处水质下降,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水期监测结果反映了六股河水质主要污染特征:入海口处个别年份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污染物浓度突升是造成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高流量状态下水质下降反映出受面源污染影响特征。入海口小渔场断面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入海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氨氮入海量呈先下降后急剧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77.
土壤CO2浓度与地表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CO2浓度与地表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土壤CO2浓度和地表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从春季到夏季浓度和通量逐渐增加,而从秋季到冬季浓度和通量又逐渐降低,这与该区域的温度和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  相似文献   
978.
采用涤纶网加工的微网膜组件与厌氧反应器结合构成厌氧微网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了反应器在停留时间4 h、8 h和16 h、膜通量72 L/m2.h和36 L/m2.h、微网目数250目和380目条件下的运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与进水COD的去除率成线性关系,停留时间越长,COD去除率越高,但对TN的去除影响不大;膜通量的减小有利于出水水质的变好;提高微网目数有利于提高微网动态膜的截留性能。  相似文献   
979.
王楷  史雷  马龙  王书停  张然  郑伟  李紫燕  翟丙年 《环境科学》2021,42(12):6038-6046
有机无机配施可为作物提供长效持续的营养物质来源,研究旱地农田有机无机配施带来的环境效应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对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3个梯度氮水平(NO、N1、N2):0、150、300 kg·hm-2为主处理,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M)为副处理,有机肥施用量为30 t·hm-2;测定了小麦生长季的温室气体N2O排放通量和土壤酶活性,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通量最高的为N2+M处理,排放通量达到0.190 4 mg·(m2·h)-1,N2+M处理较NO累计排放量提高了 255%;N2和N2+M处理N2O的排放通量和增温潜势高于N1和N1+M处理,而产量低于N1和N1+M处理;微生物量碳氮以N2+M处理分蘖期最多,分别为346.31 mg·kg-1和33.36 mg·kg-1;N2+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较高,其次是N2处理,NO和NO+M处理土壤酶活性较低;通径分析表明,铵态氮(NH4+-N)、土壤磷酸酶(AKP)和微生物量氮(MBN)对N2O排放通量的直接影响较大,其他间接影响较小可不予以考虑.研究旱地麦田有机无机配施的环境效益,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合理地配施有机肥可以平衡产量与土壤环境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80.
宜兴市横山水库底泥内源污染及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弄清宜兴市横山水库底泥内源污染及释放特征,对水库典型断面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横山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78 mg·kg-1、899 mg·kg-1和3.1%,内源污染严重,且水库下游沉积物的污染程度高于水库上游.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P)和铝结合磷(Al-P)是沉积物中的主要结合态磷,分别占总磷的质量分数为28%和39%.底泥活性磷(弱吸附态磷、有机磷以及铁磷之和)平均含量为255 mg·kg-1,占总磷的质量分数为38%.底泥氮磷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8.0 mg·(m2·d)-1和0.60 mg·(m2·d)-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与磷酸根、氨氮、二价铁的扩散释放通量相关性显著(P<0.05),说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矿化可能是底泥氮磷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