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87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16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This study sought to identify the primary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shelter assistance following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n to develop a shelter evaluation instrument based on these indicators. Electronic databases and the ‘grey’ literature were scoured for publications with a relation to post‐disaster shelter assistance.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such assistance were extracted from these publications. In total, 1,525 indicators were extracted from 181 publication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instrument was designed from these 1,525 indicators. Shelter experts checked the instrument for face and content validity, and it was revised subsequently based on their input. The revised instrument comprises a version for use by shelter agencies (48 questions that assess 23 indicators) and a version for use by beneficiaries (52 questions that assess 22 indicators). The instrument can serve as a standardised tool to enable groups to gauge whether or not the shelter assistance that they supply meets the needs of disaster‐affect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52.
This article examines local recovery plans that were created in response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n suggests ways that planners can better apply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o the recovery process. We utilize a plan evaluation protocol to analyze 16 recovery plans in counties and towns that were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 We also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public officials and planners, with the qualitative data gleaned from these interviews being used to supplement the plan quality assessment.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local recovery plans do not appear to have incorporated sufficiently the concepts of sustainability. We conclude the paper with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emphasizing sustainability as a policy priority during vision and goal development; developing solid databases and planning techniques; designing a diversified set of regulatory- and incentive-based policy tools suitable for local governments; enhancing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learning; and further integrating multi-level and interagency governmental units.  相似文献   
153.
大骨节病防治和扶贫开发试点工作涉及阿坝州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且州内各县、乡、村情况各异,众多具体措施关系复杂。为了提高决策质量,使试点工作取得“优化举措、重点突破”的效果,应用AHP方法建立了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154.
梁岚嵩  卢柯宇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13-1015,1053
为探索和创新汶川大地震以及其他灾情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对四川灾区民众的调查分析及其对收集的信息资料研究,着重揭示了汶川大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的经验:“三个加强”——加强方式、方法、机制“三位一体”对青少年心理援助,“三个强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对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5.
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特征与城市救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所发生的冰雪灾害的损失、影响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次灾害具有受灾范围的全面性、灾害过程的发展性和救灾行动的艰难性等特征,阐明冰雪灾害在城市会造成停电停水、交通瘫痪和通讯中断等严重灾情,进而引发断油断粮、物价飞涨和人心恐慌等综合性灾害。通过冰雪灾害对城市救灾行动的总结,指出冰雪灾害给城市政府的深刻启示在于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必须同时加强防灾救灾的软硬件建设,并提出城市必须采取持久开展防灾救灾知识宜传教育、大力加强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订各类灾害的专业性应急预案和努力构建协同联动救灾机制等对策,有效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6.
对小概率/高风险的灾难事件的后继风险决策进行探讨,着重在决策的认知神经经济模型框架下,讨论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灾难事件后人们的风险觉知、信念和假定、经验等认知因素以及灾后情绪因素对于决策分别有不同的影响;人们灾后决策的特点为决策更多直觉化而较少运用理性分析;灾难后继决策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灾难事件后人们为寻求安全感而出现"损失偏差"(loss bias),该偏差在"获得"和"损失"两种条件下的影响是不同的。灾后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或可用思维和决策的双加工系统(dual-process)模型来解释。最后展望了灾难事件后继决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7.
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2007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6 376起,死亡101 480人,同比分别减少19.3%和10.1%.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 861起、死亡2 188人,同比分别下降0 6%和3.9%.火灾发生15 9万起,死亡1 418人,受伤863人,直接财产损失9 9亿元.共发生森林火灾9 260起,草原火灾248起.2007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9 777 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 325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4 899万hm2,上升19 2%,其中绝收面积575万hm2,上升6.2%.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比2006年下降6.5%.安徽、四川、河南、湖南、云南、重庆、浙江、陕西等地受灾较为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约2 342亿元.2007年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 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地质灾害共发生25 364起,死亡59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 75亿元.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7次,地震灾害造成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20.19亿元.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6年有所缓和,自然灾害状况也较2006年轻.  相似文献   
158.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人类活动,历史地震及地形因子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最,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历史上人口的增加使下游决溢频率增大,人口低谷与决溢频率的低值时段相应,历史上农牧交错带的南移与下游决溢频率的减小相伴发生。北移则导致决溢频率的增大,历史地震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有一定的影响,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这种分异与平原地貌条件的沿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9.
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及综合自然灾害区划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地质-生态环境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新概念, 同时也是现代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在分析地质-生态环境系统及其演变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探索了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结合其自然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自然灾害形成的综合机制及其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技术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进行综合自然灾害区划,其区划等级体系为3个自然灾害区和9个自然灾害亚区,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退化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0.
对地观测技术可提供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海量数据,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有其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叙述了对地观测技术在洪涝灾害、沙尘天气、森林火灾的监测与评估和地震形变场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对地观测技术是建立数字减灾系统不可或缺的强大信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