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In order to delineate the features of aflatoxin B1 (AFB1) metabolism in various organs of piglets, in vitro metabolism of AFB1 by microsomes and cytosol of the various piglet organs was studied. The AFB1 was converted efficiently to AFP1 by the kidney microsomes. A less efficient metabolism was noted from the AFB1 to AFQ1, AFM1, and aflatoxicol (AFL) in the various organs. The microsomal ability to form AFB1-DNA adduct was higher in liver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organs. The cytosolic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activity to convert AFB1-epoxide to AFB1-glutathione conjugate product was relatively higher in the liver and the small intestine. The reductase activity to convert AFB1-dialdehyde to AFB1-dialcohol was similar in all the orga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in susceptibility to the aflatoxin among different organs is attributable mainly to the organ differences in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to form AFB1-epoxide.  相似文献   
172.
Heavy metals, lead (Pb) and mercury (Hg) are non-essential elements. Plants absorb these metals from soil, water and air through their roots and leaves. Heavy metals are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which spread to soil through the use of pesticides, herbicides and micronutrient fertilizers, industrial effluents, decay of junk materials and sewage sludge, vehicular emissions, re-suspended road dust, diesel generator sets and coal-based thermal power plants. Sewage and sludge have contributed to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peri-urban lands and vegetable crops. The present review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Hg on growth of young and mature seedlings as well as on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nd nitrate assimilation in intact and excised seedling, especiall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nitrate reductase regulation by this heavy met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ercury exerts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s on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plants.  相似文献   
173.
分别采用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对PbO_2进行还原研究,考察了还原剂浓度(过量系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PbO_2还原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还原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为还原剂时,PbO_2的还原率随着还原剂浓度的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时间对PbO_2还原率影响较小。硫酸亚铁还原最佳条件为:硫酸亚铁过量系数为1~1.1,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90℃,n(H_2SO_4)∶n(PbO_2)为3∶1,二氧化铅还原率最高仅为52.4%;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时,PbO_2的还原率随着亚硫酸钠过量系数增加和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反应时间对PbO_2还原率影响较小,当亚硫酸钠过量系数为6.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PbO_2还原率可达100%,完全还原后,粉体由近球形演变为短棒状。  相似文献   
174.
光照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东海赤潮高发区两种典型赤潮藻种: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参照东海海水的实际光照,研究了不同自然光强对两种赤潮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60 W.m-2光照范围内,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均能正常生长,生长曲线皆为S型;而光强为9 W.m-2和0 W.m-2时,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几乎无法生长.在实验设定的0~60 W.m-2范围内,两种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值NRAmax、最大生长速率μmax和终止生物量Bf随光照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光的强弱通过影响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中肋骨条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及单位体积的NRAmax在数值上均远大于东海原甲藻,表明相对于东海原甲藻而言,中肋骨条藻能更好地利用硝酸盐.  相似文献   
175.
典型滨海湿地干湿交替过程氮素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韩建刚  曹雪 《环境科学》2013,34(6):2383-2389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交错过渡地带,具有敏感而复杂的环境过程与功能价值.以典型滨海湿地崇明东滩为原型,采集湿地沉积物及海水样品,通过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半月潮(15 d左右为周期的"大潮")与日潮(一个太阴日内出现的涨潮和落潮)水分生态过程沉积物NO3--N、NO2--N、NH4+-N与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ar),亚硝酸还原酶(Nir),羟胺还原酶(Hyr)活性等的变化,旨为揭示滨海湿地潮汐驱动下沉积物周期性干湿交替过程氮素动态变化规律及还原机制.半月潮过程中,沉积物变干期间(含水量从35%降至5%~7%),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随着干燥程度的加剧(含水量从5%~7%降至0%~3%),沉积物中数量可观的NO3--N和NO2--N转化为DON.然而,随着干湿交替频次的增加,NO3--N和NO2--N向DON的转化率显著降低.干燥沉积物淹水变湿后(含水量从0%~3%升至37%~45%),NO3--N、NO2--N、NH4+-N与DON含量平均增加1~3倍.淹水后Nar、Nir活性的迅速升高表明,NO3--N和NO2--N的还原明显改善.3个培养周期沉积物Nar与Nir活性、Hyr活性与NH4+-N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NO3--N、NO2--N含量的减少与NH4+-N含量的增加也显著相关.结合湿地沉积物干湿交替过程"低氮高碳"特征,可以认为,氨化途径主导了半月潮过程NO3--N的还原.相比较而言,日潮过程中,NO3--N、NO2--N、NH4+-N以及DON的含量均较为稳定,分别为(3.0±0.3)、(1.2±0.1)、(133.3±4.3)和(41.1±10.6)mg·kg-1.因此,日潮过程对沉积物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6.
醌还原酶 醌类化合物对偶氮染料脱色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外加醌类化合物作介体,利用细菌胞内的醌还原酶考察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YB对偶氮染料的脱色能力,以及甲基氢醌预处理对E. coli JM109和厌氧污泥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介体2羟基1,4萘醌(lawsone,LQ)的存在对胞内过量表达醌还原酶AZR的E. coli YB的脱色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2 mmol·L-1 LQ存在下,苋菜红(1 mmol·L-1)在2 h内可脱色75%.LQ存在时E. coli YB对高浓度的染料也有脱色效果,8 h可使苋菜红(5 mmol·L-1)脱色50%左右.与LQ相比,甲萘醌作为介体对脱色的促进效果较差,2.5 mmol·L-1甲萘醌存在下脱色70%需12 h.LQ存在时E. coli YB对苋菜红的重复脱色能力稳定,12 h内能完成4次重复脱色.LQ的存在对于结构较复杂的2种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和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也有促进作用,在最适LQ浓度下,分别在9 h和30 h脱色70%.甲基氢醌预处理对E. coli JM109和厌氧污泥的脱色能力都有促进作用.预处理后在LQ存在下,E. coli JM109在5 h可脱色苋菜红(1 mmol·L-1)80%左右,而污泥可在11 h脱色75%以上.  相似文献   
177.
干法半干法脱硫灰升温过程中二氧化硫的逸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通气流量等条件,研究了干法半干法脱硫灰中二氧化硫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850℃~1050℃,二氧化硫的逸出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大约由0.15mg/g增加到0.5mg/g;脱硫灰焙烧1h后二氧化硫逸出量比焙烧10min后增加最多为0.047mg/g,因此焙烧10min二氧化硫基本全部逸出;在通气量0.6L/min~0.9L/min的范围内,二氧化硫逸出量随着通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焙烧时间时的增加量都约为0.062mg/g,然后趋于平缓,最后基本不受通气流量的影响;计算得出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为101.4mg/m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800mg/m3,因此在脱硫灰渣的再利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8.
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一词指可疑程度,广义而言,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可疑程度。标准溶液作为一种标准物质,有许多优点,比如使用方便、溶液均匀、量值准确等。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经常要使用标准溶液,在配制过程产生不确定度,而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因此,对自配标准溶液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显得尤为重要。配制标准溶液时的合成不确定度与称量的溶质质量、物质的纯度、配制体积、环境温度的不确定度等有关,充分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上,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并以亚硝酸盐标准溶液为例,全面分析了影响标准溶液不确定度的因素,给出了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9.
双碱法烟气脱硫浆液中累积的重金属对SO23-有强烈的催化氧化作用,导致有效脱硫组分损耗.投加Na2S去除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研究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下SO23-的氧化速率,以揭示Na2S沉淀法对重金属催化氧化SO32-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Mn2+对SO32-氧化的催化作用很显著,1.0 mmol/L Mn2+可使SO32-的初始氧化速率提高2.0倍,达0.65mmol/(L.min);SO23-的催化氧化在前60 min内快速进行,Mn2+的反应级数为0.169,故此时段内控制Mn2+浓度对抑制其催化作用尤为重要.初始pH6.50~8.50时,Na2S能有效去除浆液中重金属离子,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初始pH为8.50、Na2S投加量为240.0 mg/L时,脱硫浆液中Mn2+、Zn2+、Ni2+、Cd2+的去除率分别为91.0%、88.1%、85.5%和>99.9%.Mn2+对脱硫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具有指示作用.投加Na2S将Mn2+浓度由1.0 mmol/L降为5.0×10-3mmol/L,SO32-的初始氧化速率降低64.6%,为0.23 mmol/(L.min).在双碱法烟气脱硫中试...  相似文献   
180.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作为出发菌,采用物理诱变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微波和超声波诱变均能加快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和转化SO32-的速度。尤其是经过90 s微波处理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进入对数期的时间比未经诱变前缩短12 h,48 h时Fe2+的氧化率达到99%,4小时后SO32-基本全部转化为SO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