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8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2295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333篇
综合类   3608篇
基础理论   594篇
污染及防治   520篇
评价与监测   174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Impact of Land Use on Soluble Organic Nitrogen in Soil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lthough it has been hypothesized that soluble organic nitrogen (S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regulating productivity in som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ize of the SON pool in soil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Therefore our principal aim in this work wa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even different land use systems (rough and managed grassland, deciduous and coniferous woodland, heathland, wetland and tilled land) on the size of the SON and inorganic N (NO 3 , NH 4 + ) pools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0–15 cm). After extraction with deionised water, we found that in most cases the size of the water extractable organic N (WEON) pool was similar in size to the inorganic N pool. In contrast, the KCl extractable organic N (KClEON) pool constituted the dominant form of soluble N in soils under all land uses, perhaps indicating that significant amounts were held on the soil exchange phase. In contrast to inorganic N, which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land use, the size of the KClEON and WEON pool was similar for all land us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KClEON in tilled land, wh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mounts were observed. We conclude that S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soil N pool in a broad range of land uses, and that its role in microbial N assimilation, plant nutrition and ecosystem responses to atmospheric N deposition warrants further attention. SAFRD,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Newcastle-upon-Tyne, NE1 7RU, U.K.  相似文献   
72.
城市污水除磷技术发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侯红娟  周琪 《四川环境》2004,23(6):41-44,49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控制出水中磷的浓度尤其重要。污水除磷方法有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及生态除磷,也可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如生物一化学除磷、生物一生态除磷等,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除磷方法。  相似文献   
73.
人工湿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少林  周琪 《四川环境》2004,23(6):71-74,97
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控制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有效工具,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认可。本文首先简述了非点源污染的危害,其次对人工湿地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介绍,论述了人工湿地对非点源污染中氮、磷、重金属和农药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最后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附属设施、水力因素、表土层以及植物收割等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段瑛博  衣守志 《化工环保》2005,25(3):239-242
在n(Fe A1)/n(Si)为0.5~1.0、n(Al)/n(Fe)为2.5~3.0、SiO2质量分数为2.3%、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5.5、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12min或SiO2的质量分数为2.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6.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3min的条件下,制备出的聚合硅酸硫酸铝铁对废水的除浊效果最佳,除浊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7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及火点图,研究了重庆2013年夏、冬两季雨水DOM光谱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雨水DOM与水体、土壤DOM具有类似性质光谱特征,证明降雨DOM也是陆地及水环境中DOM地化特征的重要贡献者.雨水DOM中DOC含量为0.88~12.80 mg·L-1,CDOM含量在3.17~21.11m-1之间,夏、冬两季降雨DOM差异明显(P0.05).与夏季相比,冬季降雨DOM分子量较小,芳香性程度较低,腐殖化程度也更低,输入主要以本地和短距离输送为主;而夏季DOM来源较分散.尽管吸收和荧光光谱可用于解析雨水DOM组成和来源,但在光谱特征的解析和来源识别上与其他来源DOM有所区别,传统"内、外源区分"并不适用于雨水DOM.  相似文献   
76.
郑雯婧  林建伟  詹艳慧  王虹 《环境科学》2015,36(6):2185-2194
采用锆(Zr)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活性炭进行联合改性,考察了所制备的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去除作用,并探讨了相关的吸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均具备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和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磷酸盐等温吸附过程,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吸附剂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最大单位吸附量分别为7.58 mg·g-1和10.9 mg·g-1.高的p H会抑制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水中共存的Cl-、HCO-3和SO2-4等阴离子均会抑制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且对吸附硝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吸附磷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弱.水中共存的磷酸盐对Zr-CTAC改性活性炭吸附硝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强,而水中共存的硝酸盐对Zr-CTAC改性活性炭吸附磷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弱.1 mol·L-1Na Cl溶液可以使90%左右被吸附到Zr-CTAC改性活性炭表面上的硝酸盐解吸下来.1 mol·L-1的Na OH溶液可以使78%左右被吸附到Zr-CTAC改性活性炭表面上的磷酸盐解吸下来.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阴离子交换作用和静电吸引作用,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配位体交换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和静电吸引作用.上述结果说明Zr-CTAC改性活性炭适合作为一种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  相似文献   
77.
蔡顺智  李大鹏  唐鑫煜  李浩冉  朱伟  黄勇 《环境科学》2017,38(11):4607-4614
研究了3种扰动方式对外源磷在上覆水、间隙水、底泥中的数量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内源磷形态间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相比,物理扰动能促进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并高于生物扰动和组合扰动的促进作用,并且,三者均高于对照实验.这可归因于溶解氧的渗入.物理扰动能降低间隙水中DIP的平均含量,相比对照实验降低了12.13%(第6 d和第10 d平均值),但降低程度不如生物扰动(38.63%)和组合扰动(50.79%).3种扰动均能促进Fe/Al-P和Ca-P的形成,其中,物理扰动下Fe/Al-P和Ca-P平均形成量最大,物理扰动下AAP含量一直在减小,暗示物理扰动明显促进了AAP向闭蓄态的Fe/Al-P或者Ca-P转化.  相似文献   
78.
容积负荷对ABR-MBR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亮  尤雯  韦佳敏  吴鹏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8,39(1):239-246
采用连续流ABR-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不同容积负荷(volume loading rate,VLR)对该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察ABR进水容积负荷(以COD计,下同)分别为0.76、1.01、1.51和2.27 kg·(m~3·d)~(-1)时系统去碳脱氮除磷的性能,并在各ABR容积负荷条件下考察MBR容积负荷对MBR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R进水容积负荷为1.51 kg·(m~3·d)~(-1)的条件下,系统A2隔室COD去除量最大,并在MBR容积负荷为0.462 kg·(m~3·d)~(-1)时,MBR反应器中实现了短程硝化,系统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72%以上,厌氧释磷量为7.41 mg·L~(-1),缺氧吸磷量达到15.42 mg·L~(-1),出水PO_4~(3-)-P浓度低于0.5 mg·L~(-1),这表明短程硝化更有利于强化ABR-MBR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79.
通过接种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启动亚硝化系统并改变进水磷酸盐的浓度,研究了不同磷酸盐浓度对亚硝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4 d的运行,亚硝化系统启动成功,氨氮转化率达到92.2%,亚硝酸盐累积率为73.66%,亚硝酸盐产生速率达到14.42 g·(m~3·d)~(-1).磷酸盐浓度在10~30 mg·L~(-1)时对亚硝化系统的影响并不大;随着磷酸盐浓度持续提高,氨氮转化率在不断降低.当磷酸盐的浓度为80 mg·L~(-1)时,系统的氨氮转化率为13.6%,亚硝酸盐累积率仅18.19%,亚硝酸盐产生速率仅0.54 g·(m~3·d)~(-1),亚硝化反应受到严重抑制.将进水磷酸盐浓度降低到0,经过14 d运行,亚硝化系统获得恢复,且氨氮转化率可以达到80%以上,亚硝酸盐累积率达到86.96%,亚硝酸盐产生速率为15.63g·(m~3·d)~(-1).  相似文献   
80.
桑沟湾表层沉积物性质及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研究桑沟湾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结合沉积物的表面电荷性质及磷的形态分析,考察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包括快吸附过程和慢吸附过程,可用快慢二段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线符合Langmuir交叉式模型.夏季沉积物样品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春季样品,粒级较小的沉积物吸附能力较强.沉积物样品对磷的最大吸附量Qm在0.047 1~0.123 0 mg·g-1之间,吸附/解吸平衡磷浓度(EPC0)范围在0.059 6~0.192 7 mg·L-1,沉积物充当"磷源"的作用.不同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磷在沉积物中的主要赋存形态,吸附后的沉积物样品中弱吸附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明显增加.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