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6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4226篇
安全科学   332篇
废物处理   457篇
环保管理   778篇
综合类   7107篇
基础理论   142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41篇
评价与监测   429篇
社会与环境   42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960篇
  2011年   935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391.
不同季节气象条件对北京城区高黑碳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年至2015年北京城区黑碳气溶胶(下文统称为"BC")和PM2.5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CMWF边界层高度再分析资料和FNL/NCEP不同高度风速再分析资料,讨论了BC质量浓度及其在PM_(2.5)质量浓度中所占比例(下文统称"黑碳占比")的季节、月、日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北京城区BC浓度与不同高度风速的相关矢量,分析了气象条件和外来输送对北京城区BC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时段内北京城区BC浓度平均值为(4.77±4.49)μg·m~(-3);黑碳占比为8.23%±5.47%.BC浓度和黑碳占比在春、夏季低,秋、冬季高,其日变化特征在4个季节均为"白天低夜间高"的单峰型特征.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BC浓度增大,黑碳占比减小.当北京地区风向为东北、东北偏东、东南和西南偏西(主风向)时,BC浓度与风速和边界层高度均呈反向变化,即随风速和边界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另外不同季节BC浓度随风速变化的临界值及其变化速率不同.冬季高BC浓度时段,北京城区BC浓度在低层大气的关键影响区分别位于河北南部与山东交界地区以及河北西北部与山西内蒙交界地区;高空关键影响区主要位于北京以西的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地区.  相似文献   
392.
用GC/MS,对金华地区3个采样点、四个季节,225个PM_(2.5)样品中10种极性有机示踪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包括天然源:3个异戊二烯SOA示踪物、1个α-蒎烯SOA示踪物和2个真菌孢子示踪物,和人为源:1个甲苯SOA示踪物、3个生物质燃烧示踪物.结果表明,异戊二烯SOA示踪物浓度为3.41~48.50 ng·m~(-3),α-蒎烯SOA示踪物浓度为2.45~25.40 ng·m~(-3),甲苯SOA示踪物为4.75~39.80 ng·m~(-3).各SOA示踪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异戊二烯SOA示踪物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α-蒎烯SOA示踪物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甲苯SOA示踪物秋季夏季春季冬季.估算得出甲苯SOC对OC的贡献为3.03%~24.50%,而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的有机碳对OC的贡献可以达到1.23%~42.80%.表明人为源排放前体物的二次转化以及生物质燃烧是金华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93.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394.
贵阳市区大气降水中有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CS-90常规离子色谱结合RFC-30型淋洗液在线发生器,对贵阳市区大气降水中的小分子有机酸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得贵阳市降水中的有机酸主要以甲酸[质量分数为(0.2-4.5)×10-6]、乙酸[质量分数为(0.6-5.3)×10-6]、草酸[质量分数为(0.1-4.9)×10-6]为主,其次是乳酸和丙酮酸,及少量丙酸和甲烷磺酸;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平均贡献为23.2%,占总阴离子的1.4%;通过比较贵阳市区有机酸前后二十年的变化,得出现阶段可能至少有近1/2乙酸和3/4甲酸来源于人类的活动,这说明有机酸人为源是其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95.
采用有机溶剂邻二氯苯中温法溶出模拟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探究了不同条件下EVA的溶出率及模拟组件的分离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有机溶剂中温法处理EVA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60℃、固液比(光伏组件个数与邻二氯苯体积之比,个/mL)4:100、搅拌转速800 r/min、反应时间24...  相似文献   
396.
为研究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的处理特性,对比了单独紫外(UV)体系、单独过硫酸盐(PS)体系以及紫外/过硫酸盐(UV/PS)体系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发现UV/PS体系对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另外两体系的效果优异,因此采用UV/PS体系处理典型难降解有机物腐殖酸并考察体系的处理效能.在初始腐殖酸浓度为200...  相似文献   
397.
目前我国化工生产中涉及大量有机酸性腐蚀品,通过对某市化工行业调查及分析,发现有机酸性腐蚀品生产普遍,而且生产原料易燃易爆,生产过程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结合具体生产工艺,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和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分析生产过程危险性,从而揭示并概括有机酸性腐蚀品生产危险性.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98.
Passive sampling of pollutants in water has been gaining acceptance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eviously, an integrative passive sampler (the Chemcatcher) was developed and calibrat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ime weighted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hydrophobic pollutants in water. Effect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ater temperature and turbulence) 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characterising the exchange of analytes between the sampler and water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modification in sampler housing geometry on these calibration parameter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show that reducing the depth of the cavity in the sampler body geometry increased the exchange kinetics by approximately twofold, whilst having no effect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ptake and offload kinetics of analytes. The use of performance reference compounds thus avoids the need for extensive re-calibration when the sampler body geometry is modified.  相似文献   
399.
400.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organic amendments on diuron leaching was studied through undisturbed vineyard soil columns. Two composts (A and D), the second at two stages of maturity, and two soils (VR and Bj) were sampled. After 1 year, the amount of residues (diuron + metabolites) in the leachates of the VR soil (0.19-0.71%) was lower than in the Bj soil (4.27-8.23%),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stronger diuron adsorption on VR.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diuron leached through the amended soil columns, compared to the blank, was observed for the Bj soil only. This result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formation of mobile complexes between diuron and 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WEOM) through the Bj soil, or by competition between diuron and WEOM for the adsorption sites in the soil. For both soils, the nature of the composts and their degree of maturity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diuron l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