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6篇 |
免费 | 437篇 |
国内免费 | 19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6篇 |
废物处理 | 60篇 |
环保管理 | 581篇 |
综合类 | 3156篇 |
基础理论 | 98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24篇 |
评价与监测 | 276篇 |
社会与环境 | 266篇 |
灾害及防治 | 1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23篇 |
2021年 | 289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238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264篇 |
2016年 | 306篇 |
2015年 | 314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342篇 |
2012年 | 371篇 |
2011年 | 404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322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8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7篇 |
197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81.
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垂直分布及保护区型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已知分布有39种两栖爬行动物,本文对在该地区海拔700-2600m的地段划分为19个小带,并对其物种多样性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栖爬行动物在保护区内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海拔900-1099m过渡带和2100-2299m过渡带是该地物种保护的关键地区,该区域具有物种丰富、区系复杂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因此,在规划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避免对该区域的影响,同时保护区的规划应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合理设计保护区的空间格局,初步提出了多核心、多层次的保护区新型式.图5表2参16 相似文献
82.
重金属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环境后,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在水稻生长季节,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迁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Cd,Cr>Zn,Cu>Pb。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分布是:根部>根基茎>主茎>穗>籽实>叶部。水稻分蘖期重金属在根部、茎干部和叶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根部积累的重金属愈来愈少;在茎干部积累的重金属在拔节期降至最小,随后含量又稍微上升;叶片上的重金属含量在拔节期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3.
济南市土壤中酞酸酯的分析与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济南市土壤中酞酸酯污染的重点地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初步掌握了酞酸酯在土壤中分布状况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4.
曝气强度对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混合液浓度的高低及其粒度分布特性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污泥浓度下,主要考察了曝气强度对污泥絮体粒度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粒度下的膜污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强度提高,可以起到减缓污泥颗粒在膜表面的沉积作用,但高的错流流速产生的剪切效应使得污泥颗粒变得琐碎,导致细小胶体粒子和溶解性部分增多,增加了膜孔吸附和堵塞的机会,加剧了膜污染的进程。膜污染速率在曝气强度提高初期阶段迅速降低,接着又随曝气强度增加而缓慢升高,在污泥质量浓度为8 g/L的试验条件下,对应的最适曝气强度为84 m3/(m2.h)。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2002年玉溪市各县区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 提出应采取措施,减轻SO2,对城市大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86.
中国农田土壤Cd累积分布特征及概率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检索2000~202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获得31个省240个市(县)区域160446个农田土壤样点的镉(Cd)含量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概率风险评价方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Cd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为农田土壤Cd污染治理和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农田土壤ω(Cd)范围在0.012~23.33 mg ·kg-1,几何均值为0.473 mg ·kg-1,是我国农用地土壤Cd风险筛选值(6.5华南>西北>东北>华东>华北;从时间尺度来看,我国农田土壤Cd含量在各时间段并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05).我国农田土壤Cd对儿童、青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尚无非致癌风险,但其对成年人和老年人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约5.81%和4.49%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致癌风险超过美国环保署规定的限量值(1E-06).为提高农田土壤Cd健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概率生态风险评价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和农产品的摄食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配气站管网系统作了噪声源分析,提出了在节流降压阀下游加装消声器,对管道作重点隔声包扎和简易隔声包扎、加装阀门局部隔声罩的方案。方案实施后,管网噪声由121dBA降至80dBA,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8.
了解O3污染的垂直分布对于充分理解O3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输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最优插值法实现了高塔与激光雷达O3观测数据的融合,并基于垂直观测融合数据对2021年10月广州市一次O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刻的O3浓度均大致呈现出随高度上升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平均相对高值主要分布在300~500 m,最高值出现在400 m附近.(2)结合边界层高度分析可知,白天的O3生成和扩散基本均在边界层以内进行,夜间普遍存在O3残留问题,而在污染日尤其显著,表明白天光化学反应生成的高浓度O3是夜间残留层中O3的来源.(3)污染期间,不同大气污染物形成了不同的垂直分层,具体表现为较高浓度的PM2.5和NO2在中、低层积累,而高层(约200~600 m)则维持高浓度O3的污染垂直分布结构.推测原因在于南北气流对峙及夜间稳定... 相似文献
89.
利用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综合观测车(载有3D可视型激光雷达、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转动拉曼温廓线激光雷达)于2018年冬季在全国范围内(厦门-北京)的走航观测资料,对我国中东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边界层结构以及颗粒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从南向北走航的过程中,边界层内各个高度的温度以及边界层高度呈下降趋势.(2)不同高度发生颗粒物污染的气象成因有所差别,其中1000 m高度左右发生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成因是较高的水平风速将周围地区的颗粒物输送过来而导致;500 m及近地面附近发生颗粒物污染主要是由水平风速较小导致局地来源的颗粒物堆积以及上游地区颗粒物的输送两者共同作用.(3)逆温结构和上升气流会导致颗粒物在边界层顶堆积,而下沉气流使得颗粒物由在某一高度堆积扩散至整层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