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89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In the Polar Urals (the Rai-Iz massif and Mounts Tchernaya and Malaya Tchernaya), altitudinal and horizontal shifts of the upper boundary of open and closed larch forests in the 20th century have been studied. Spatiotemporal parameters of these shifts have been assessed with the aid of the ARC/INF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ESRI Inc., United States), using our original large-scale geobotanical maps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tundra communities in the early 1910s and 2000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ee vegetation has been actively expanding to higher elevations over the past 90 years. On average, the upper boundaries of open and closed forests have ascended 26 and 35 m and shifted horizontally 290 and 520 m, respectively. These shifts have been conditioned by climate warming and increasing humidity observed since the 1920s.  相似文献   
482.
We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arbon emission permits when countries are guided strictly by their national self-interest. To do so, we construct a calibrat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jointly describes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strategic incentives that guide the design of national abatement policies. Countries’ decisions abou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 trading system and about their initial permit endowment are made non-cooperatively; so a priori it is not clear that permit trade will induc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batement agreements or that participation will result in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gains. Despite this, we find that emission trade agreements can be effective; that smaller groupings pairing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world partners often perform better than agreements with larger rosters; and that general equilibrium respon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se outcomes.  相似文献   
483.
为了防止水电工程项目中大型施工设备之间发生碰撞现象,应用GPS和RFID组合定位技术对施工设备进行实时定位,并根据设备间不同的相对运动情况,考虑设备运行过程中需满足的安全距离,建立了施工设备防碰撞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施工设备防碰撞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施工设备之间的碰撞现象进行预警,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84.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研究基于地面风、日变化等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SWDV)和稳健局部近似回归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REBS)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的适用性.研究表明:2种筛分方法在春、秋和冬季都能很好反映龙凤山大气CO2浓度的趋势变化及局地源汇对观测CO2浓度的影响,对于高浓度的非本底数据都能够较好的识别,但在夏季使用REBS方法会影响筛分的准确性,不建议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使用REBS筛分方法.SWDV和REBS法筛分出的本底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30.7%和 58.9%.2种方法均筛分为本底浓度和非本底浓度的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21.5%和32.0%.二者筛分的本底季平均浓度在春季相差最小为(0.1±0.3)×10-6(摩尔比,下同),冬季和秋季次之,在夏季相差最大为(4.2±1.0)×10-6.典型个例分析表明,SWDV法会将白天一些受西南污染气流影响的CO2浓度误筛分为本底浓度,REBS法会将个别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受局地影响大的CO2观测值误筛分为本底浓度.夏季局地污染状况可能被植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抵消,CO2浓度变化不大,使得REBS误筛分为本底浓度,以及对于一些较低的CO2浓度值,REBS误筛分为非本底浓度,这些因素导致2种筛分方法在夏季本底浓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85.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的黑碳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区和郊区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市区的年平均黑碳浓度要远大于郊区.日变化都呈明显的双峰结构,最大值出现在08:00~10:00,最小值出现在16:00左右;对于月最大频数浓度的年变化,市区和郊区均是5月黑碳浓度最小,其值分别为1143和932ng/m3,1月黑碳浓度最大,分别为10230和5063ng/m3;市区的周变化较郊区明显;沙尘条件下黑碳气溶胶浓度值低于当月的日均值.  相似文献   
486.
以黄河流域典型区域-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采用1951~2012年62年气温区域平均数据,应用M-K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区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前后变化及气温突变后变暖停滞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季)平均最低气温首先发生突变(1977~1987年),平均气温次之(1978~1993年),平均最高气温最晚(1978~1994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气温秋、冬季发生突变时间一样;年内突变早晚顺序为冬季最早(1977~1978),夏季最晚(1987~1994).冬季比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比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更剧烈.平均最低气温(0.231~0.604℃/10a)对升温贡献较大.各类气温年(季)突变后在1997~2007年间先后发生变暖停滞现象,春季和冬季首先发生变暖停滞,秋季较晚,夏季未停滞,年气温最晚(2007年),大部分年(季)气温要素变暖停滞晚于全球变暖停滞时间(1998年).年际气温突变后到停滞前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相对最慢,而其停滞后降温速率反而最快,平均最低气温与其相反,初步说明平均最低气温对升温反应较为明显,平均最高气温对降温反应较为明显.季节中,突变后到气温停滞前,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增长速率最快;气温停滞后,春季最低气温下降速率最快(-0.324℃/a1).  相似文献   
487.
不同气候带退耕还林对区域气温的影响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麟  翟俊  宁佳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832-1843
退耕还林改变陆表覆盖状况,导致碳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变化,从而影响区域气温。论文通过定量估算耕地转为林地导致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变化,分析21世纪初10 a中国不同气候区开展退耕还林对区域气候调节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仅考虑碳调节,各气候区退耕还林皆表现为241.6~470.2 Mg CO2-eq hm-2的碳蓄积过程,具有2.2~16.5 Mg CO2-eq hm-2的碳汇作用即致冷效应,特别是亚热带湿润区。2)仅考虑地表能量平衡,中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引起的净辐射增加程度大于潜热通量的增加程度,因此地表对大气供热表现为增温效应;而亚热带湿润区退耕还林引起净辐射减少及潜热通量增加,青藏高原、中温带湿润区净辐射增加程度小于潜热通量的增加程度,因此地表对大气供热皆表现为致冷效应。3)同时考虑碳调节和地表能量收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退耕还林的致冷效应是仅考虑碳调节致冷效应的1.25~1.45倍,而中温带干旱区退耕还林的致冷效应则为仅考虑碳调节效应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488.
489.
Recent ec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a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echinoids and their grazing effects on macro-algal communities. In this study, we speculate that climate warming may result in an increasingly favou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a urchin Arbacia lixul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reased A. lixula density and the extent of barren grounds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90.
中国夏季夜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春锋  曹雯  缪启龙  柳克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935-1944
夜雨作为降水日变化中的特殊现象,是一种独特的气候资源。论文借助2 046 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夜雨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不同典型夜雨区和非典型夜雨区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夜雨现象站点多且分布较广。降水峰值时间多出现在下午和后半夜,其中东部多发生在下午,西部多发生在后半夜;夜雨现象最明显的区域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此外在山脉及附近区域也普遍存在,北方和西部最明显;而夜雨现象不明显的区域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夜间的降水前半夜少于后半夜,而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呈现前半夜多于后半夜。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影响为双日波特征,降水峰值不仅出现在下午,也出现在后半夜;其次,波动性更大。山区夜雨的成因与独特地形的热力差异引起的山谷风环流有关,而下午的峰值与太阳辐射加热大气引起的热对流有关;高原夜雨与山区不同,可能与夏季对流性的积状云比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