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1篇 |
免费 | 596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2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277篇 |
综合类 | 1190篇 |
基础理论 | 666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09篇 |
评价与监测 | 112篇 |
社会与环境 | 249篇 |
灾害及防治 | 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2篇 |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于2019年3月16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119.563 922 73°E,31.186 581 79°N)进行小型兽类野外调查时,采集到小泡巨鼠属(Leopoldamys)标本1号;结合形态特征比较和基于细胞色素b(Cyt b)、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和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生分析,确定为小泡巨鼠[(L.edwardsi)(Thomas,1882)],系江苏省兽类属级新纪录.2022年10月-2023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118.995 810 21°E,31.992 147 46° N)和高淳区马鞍山(118.956 078 1°E,31.271 916 7°N)采集到白腹鼠属(Niviventer)标本共计12号;结合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确定为海南社鼠[(N.lotipes)(Allen,1926)].根据分子系统学的近期研究报道,对海南社鼠和北社鼠[(N.confucianus)(Milne-Edwards,1871)]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厘定和讨论.研究结果丰富了江苏兽类多样性,为相关啮齿动物的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GIS的大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8、1995、2001和2007年的四期TM数据,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定量分析大辽河口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大辽河口地区的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湿地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或人工景观,具体表现在转化为建筑用地、水稻田、养殖区。1988~1995年期间,大辽河口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该地区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降低,造成了一些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消失;但是自1995年以后,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升高,抗干扰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GIS平台和Fragstats 4.1软件的支持下,本文以1989年和1999年的TM影像,2012年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总边缘长度、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标,对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的景观特征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煤矿区20多年来景观格局有了很大变化,景观类型由1989年的水域、草地、未利用地为主导变为2012年以未利用地、草地、耕地为主导,其中因人类工业活动和人工复垦导致工矿景观、道路景观、林地景观和耕地景观面积增加,而原来占绝对优势的水域景观面积则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 在长度多态(LPM)和16SrDNA的GC含量二维水平分析了受重金属污染的活性污泥系统内细菌的优势种类和多样性.设计的PCR引物可以将细菌分为三大类:即1)proteobacterialα&δ(变形杆菌α&δ), 2)proteobacterialβ&γ(变形杆菌β&γ), 以及3)flexibacter(屈桡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分析了未受重金属驯化和受重金属驯化的两类活性污泥系统在重金属作用下优势种和多样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未驯化的活性污泥系统多样性减少但优势种的变化微小, 而驯化系统优势种有较大的变化, 但多样性基本不变.这一结果证实驯化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在太原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的暴露格局、来源以及对周围人群的健康风险,在太原市化工区、灌区、矿区、生态区周边农用地土壤中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土壤中HCHs和DDTs含量,根据太原市人群实际情况的暴露参数和USEPA的部分参数,对土壤HCHs和DDT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太原市表层土壤中HCHs的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化工区 > 灌区 > 矿区 > 生态区;DDTs平均含量的大小依次为化工区 > 灌区 > 矿区 > 生态区,仅6%的HCHs和3%的DDTs和的平均残留水平均高于我国土壤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但均不超过二级标准值;2)土壤中HCHs残留主要源于历史上林丹的使用,DDTs残留则来源于历史和新污染源的共同影响;3)太原市表层土壤HCHs和DDTs致癌风险大小为化工园区 > 矿区 > 灌区 > 生态区。非致癌风险大小为化工区 > 矿区 > 灌区 > 生态区。3种暴露途径的在不同功能区的健康风险贡献率大小均为经口摄入 > 呼吸吸入 > 皮肤接触;综合来看太原市表层土壤中的HCHs和DDTs并未对人类造成非致癌风险,但有一定的致癌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太原市土壤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并对太原市人群的健康风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维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和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高原典型喀斯特流域——南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多源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ES),叠加生态敏感性、MSPA分析和景观连通性科学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并判定夹点和障碍点,剖析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揭示流域生态安全发展趋势,最终构成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南明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南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特征.②南明河流域生态敏感性以低度敏感为主,集中分布在流域中上游;景观连通性整体水平较高,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北部高、西南部较低的分布格局.③选择生境质量较好的斑块为生态源地,分别识别20 a间生态源地52、52和65个,总面积分别为460.36、436.74和435.11 km2,集中分布在以林地和草地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流域下游.④分别提取20 a间生态廊道116、126和190条,短距离廊道主要分布在流域东北部,且分布数量较多,西南部反之;识别20 a间生态节点419、455和460个,其中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植被覆盖度高的流域下游,该区域应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障碍点集中分布在流域中上游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研究结果旨在为南明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Ojeda J. Sanchez E. Fernandez-Palacios A. Moreira J. M. 《Journal of Coastal Conservation》1995,1(1):109-1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images to characterize some aspects of the circulation dynamics of the
Tinto-Odiel estuary using turbidity patterns as ‘natural tracers’. 15 images (Landsat TM and Spot HRV) were processed to provide
synoptic, instantaneous views of the circulation pattern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results of oceanographic field work, using biplanes and fluorescent tracers, and satellite image turbidity
patterns used as ‘ground truth’ data for specific hydroclimatic situations. This approach allowed (1)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dynamic processes of interest during a theoretical tidal cycle, (2) the elaborat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the ‘flow schemes’ at the mouth of the estuary with improved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3) the supply of basic
data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exchange processes between estuarine and coastal wat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considered
to be useful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estuarine system.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草海湿地农田渠系水质现状、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1年秋季对草海湿地进行大空间尺度的采样,分析了氮磷等理化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分别对农田渠系水质和湖泊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湿地农田渠系水质污染严重,多数水质为V类或劣V类,总氮和溶解氧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上游水质劣于下游,尤其是上游靠近县城区域的水质最差;多等级排水渠系对氮磷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干渠V级水质好于低级渠系水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的影响不同,城镇用地>集中式村落>农田;草海湿地水体上、中、下游营养水平分别为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和中营养,外源污染物的累积和湖泊营养水平的提高导致其沼泽化,而流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加剧了沼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流承接不同类型的废水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河流生态系统。通过分析河流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仅可以判断河流污染特征,还将有助于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笔者研究了府河夏季上下游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府河上游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浓度显著高于下游(P<0.05),沉积物中重金属镉、锌和铅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0.44±0.03)、(182.17±0.34)和(35.76±0.20) mg·kg-1。府河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明显高于相应上覆水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第一优势菌,水体中参与氮循环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的高丰度说明府河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此外,可以分解有机物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下游丰度高于上游;沉积物中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上游城市河段丰度较高。细菌群落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下游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和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的丰度(分别为62.25%和31.29%)明显比上游高。水体细菌多样性和温度、pH、总有机碳有显著相关性(P<0.05),冗余分析显示NH3-N、总氮(TN)、TP和pH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而pH、TN和重金属镉是影响下游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复垦对恢复矿区土壤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但不同复垦措施下土壤生态功能重建的微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晰.厘清不同复垦措施下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组装过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对重塑矿区土壤生态稳定性至关重要.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并结合零模型,分析复垦自然恢复区(LH)和复垦农田区(MM)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网络结构及群落组装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与LH处理相比,M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分别提高了34.70%、72.72%、468.98%和45.74%(P<0.05).②LH处理和MM处理下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群均未发生变化,但细菌优势菌群落丰度发生显著变化.与LH处理相比,MM处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5.4%,念珠菌门(Candidatus Roku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235.72%,不同复垦措施下细菌与真菌群落指示微生物发生改变(P<0.05).③与LH处理相比,MM处理细菌网络复杂性增强,真菌网络复杂性降低,MM处理土壤细菌节点数、连接数均增加.LH处理的关键类群为念珠菌门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MM处理的关键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真菌的关键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④确定性过程主导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装,LH处理细菌群落组装以同质性选择贡献最大,MM处理以异质性选择贡献最大;真菌群落均以异质性选择为主.这些结果为采煤沉陷复垦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恢复提供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