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2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525篇
基础理论   322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广州近郊冲积土添加重金属铜、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砷浓度的增加,水稻的株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明显下降;铜、砷在水稻各器官的含量分布是根>茎叶>糙米;糙米对铜、砷的吸收累积量很少,均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若以产量下降10%作为水稻受害的临界点,则铜的临界浓度为100mg/kg,砷为30mg/kg.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报导不同栽培措施下水稻田甲烷释放的特性和甲烷产生菌、甲烷氧化菌的数量、种类。结果表明,水稻田的甲烷释放,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成活期每天的释放量较少,随着生长逐渐增加,至分蘖期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减少,长期淹水和施用高量氮肥或有机肥可以明显地增加水稻田的甲烷释放量。水稻田土壤中产甲烷细菌的数量湿灌溉少氮处理少于其他各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早稻生长前期较后期土壤中的产甲烷菌数量低2—3个数量,晚稻生长中期略高于生长前期和后期。甲烷氧化菌数量在早稻生长期间从10~3~10~4/g干土增加到生长后期的10~8/g干土。在晚稻生长期间维持在10~8/g干土。产甲烷细菌的种类主要为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种。甲烷氧化菌主要为杆状,除甲烷外还能利用其他基质的兼性异养型甲基营养型细菌。  相似文献   
993.
一株运动发酵单胞菌Zy-1快速生产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次实验优化,得到运动发酵单胞菌Zy发酵葡萄糖生产乙醇较合适的条件.Zy的诱变菌株Zy-1在该条件下发酵葡萄糖生产乙醇比原始菌株更有较大优势.当葡萄糖浓度为200gL^-1时,发酵48h,乙醇浓度96.5gL^-1,残糖2.3gL^-1,发酵效率为94.42%.Zy-1发酵天然原料米粉、木薯、红薯干等,发酵时间44h,乙醇浓度达95gL^-1以上,发酵效率92%以上.发酵液用DNS法测定,还原糖约2gL^-1,残总糖因原料种类不同,其值有所差异(5~20gL^-1).经薄层层析分析,发酵液无葡萄糖,而是二糖、三糖等低聚糖.图2表5参12  相似文献   
994.
水稻磷效率差异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磷效率差异显著的IR71379—2B—10—2—3-1(磷低效型)、IR7133l-2B-2-1(中间型)及IR74(磷高效型)3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它们对磷的吸收效率、运输效率及植株体内磷的利用效率,进而研究了其对低磷胁迫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水稻磷效率的高低是由基因型对磷的吸收效率,运输效率及利用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磷高效基因型IR74和磷效率表现为中间型的IR71331-2B-2-1具有高的磷吸收效率.旺盛的根系生长,高的根系活力,Km、Cmin小,Imax大及相对酸性磷酸酯酶(APase)活性高等是水稻对磷高效吸收的特征.但品种不同特征也有别,本试验中的IR74对磷高的吸收效率主要是由于根系生长旺盛,根系吸收面积大所致,而IR71331-2B-2-1高的磷吸收效率则主要缘于根系活力强,Imax大.低磷胁迫下,叶片中核糖核酸酶的活性也大大升高,约是对照的10~15倍,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图2表6参21  相似文献   
995.
稻草基质中白腐菌降解三苯甲烷类染料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研究稻草固体基质及其不同处理形式、木质素酶、木质纤维素共降解等对染料降解的影响,探讨了侧耳属白腐菌BP在稻草固体基质中对三苯甲烷类染料的降解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稻草固体基质中染料降解主要是以木质素酶系作用为基础的共降解过程.但对不同染料起降解作用的因素不同,其中溴酚蓝的降解主要依靠木质素酶系作用,孔雀绿的降解依靠以木质素酶系为基础的共降解作用,而结晶紫的降解则主要随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而共降解.  相似文献   
996.
紫云英-早稻-晚稻农田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紫云英是南方双季稻区最主要种植的冬季绿肥作物,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曾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紫云英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直接贡献,有利于恢复发展与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稻区冬季绿肥作物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论文以连续8 a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选取农产品与轻工业原料供给、大气调节与净化、土壤养分累积和水分涵养等功能服务价值,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冬闲-早稻-晚稻和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生态功能服务总价值分别为64 230.89元/(hm2·a)和87 438.46元/(hm2·a),后者较之前者平均显著增加36.13%。该评价体系的各项功能服务指标中,冬闲-早稻-晚稻和紫云英-早稻-晚稻生态系统的农产品与轻工业原料供给服务价值分别达到38 777.03元/(hm2·a)和56 635.83元/(hm2·a),占系统功能服务总价值的比例均超过60%;其次为大气调节与净化和水分涵养服务价值(占比15%~22%),而土壤养分累积服务价值最低(占比<2%)。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的土壤养分累积服务价值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的累积价值。由此可见,紫云英-早稻-晚稻系统能更好地兼顾经济和生态价值,而且评估结果还可为恢复发展与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稻田冬季绿肥作物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O3造成农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的基础. 分别在北京和广东东莞建立OTC(田间开顶式气室)系统,开展大气O3对大田冬小麦和水稻的影响研究,在整个生长期对作物进行O3熏蒸,计算O3暴露量,获得冬小麦和水稻产量与O3暴露量之间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东莞水稻临界水平(以AOT40计,AOT40为大于40nL/L的小时平均φ(O3)与40nL/L差值的累计值)为4.95μL/(L·h),而北京冬小麦为2.44μL/(L·h). 根据我国已有农作物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计算可知,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的AOT40分别为4.950~9.506和2.280~3.858μL/(L·h),水稻对O3的敏感性从我国北方到南方呈逐渐增加态势,但冬小麦对O3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地域变化规律. 在大田环境大气φ(O3)条件下,东莞水稻相对产量损失为2.70%〔AOT40=2.68μL/(L·h)〕,北京冬小麦的相对产量损失为12.85%〔AOT40=6.72μL/(L·h)〕. 我国农作物生长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需要继续开展试验研究来建立本地化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用于合理评估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98.
碳氮比对稻草和猪粪生物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业废弃物稻草和猪粪为发酵原料,首次采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对稻草和猪粪混合物进行生物处理,通过考察不同碳氮比(25∶1、30∶1、35∶1和40∶1)条件下稻草和猪粪混合物生物预处理的发酵特征及后续的产甲烷能力,探讨了碳氮比对稻草和猪粪的协同生物预处理及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碳氮比为30∶1、料水比为11%时,稻草和猪粪混合物经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于55℃预处理30 h后其厌氧消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稻草和猪粪降解液中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分别达到了2.18和2.31 IU,其失重率高达41.69%;随后经厌氧发酵后其甲烷产率和产甲烷速率分别可达318.14 m L·g-1(以VS计)和10.61 m L·d-1·g-1(以VS计),且总量为9.9 g的稻草和猪粪混合物的总甲烷产量可达1948 m L,上述结果相对于未经生物预处理的对照组均提高了38%.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其它种类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9.
水稻籽粒镉积累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文献调研与分析,建立了水稻籽粒镉含量(CdR,mg/kg)与土壤全镉含量(CdT,mg/kg)、pH值及有机质含量(SOM,g/kg)关系的统计模型:CdR=0.560 exp[0.995 log(CdT)-0.173 pH 0.018 SOM](决定系数R2=0.62,P<0.001,n=156).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可用于水稻籽粒镉含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00.
组配改良剂对稻田系统Pb、Cd和As生物有效性的协同调控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王英杰  邹佳玲  杨文弢  周航  廖柏寒 《环境科学》2016,37(10):4004-4010
通过水稻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两种组配改良剂LST(石灰石+海泡石+二氧化钛)和LSF(石灰石+海泡石+硫酸铁)在不同添加量(0、1、2、4、8、16 g·kg-1)下对水稻土壤Pb、Cd和As的生物有效性以及水稻吸收累积Pb、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组配改良剂LST和LSF均使土壤p H值上升,且与对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组配改良剂相比,LST比LSF使土壤p H值上升得更多.2施用1~16 g·kg-1的LST和LSF使土壤中Pb、Cd和As的交换态含量分别降低16.8%~88.3%、22.4%~73.7%、2.25%~43.8%和20.2%~86.9%、20.7%~51.2%、18.0%~55.1%,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LST和LSF均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对Pb、Cd和As的吸收.当LST和LSF施加量为16 g·kg-1时,糙米中Pb、Cd和As的含量最高分别降低了50.7%、64.7%、34.1%和40.7%、40.7%、36.2%.3水稻各部位对Pb和As的转运能力为谷壳茎叶根系,对Cd的转运能力为谷壳根系茎叶,水稻中谷壳向糙米转运Pb、Cd和As的能力为CdAsPb.4施加LST和LSF后,水稻糙米中Pb、Cd和As含量与土壤Pb、Cd和As交换态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 H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