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280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论述了矿井水净化利用的必要性,净水器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工艺特征,煤炭企业使用净水器处理矿井水工艺技术情况,同时剖析了采用净水器净化工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两个矿井水处理工程改造实例和解决净水器工艺技术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12.
冯香荣  邓欧平  邓良基  吴铭  姚昆  杨泽鹏 《环境科学》2017,38(12):5344-5351
为研究不同类型沟渠CH_4、CO_2和N_2O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以每月一次的频率,采用静态浮箱法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沟渠、农业生活复合沟渠、生活沟渠的CH_4、CO_2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域中3种类型的沟渠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2.26~1 504.40mg·(m~2·h)~(-1)、0.69~40.00 mg·(m~2·h)~(-1)、-2.27~70.35μg·(m~2·h)~(-1),且均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2)农业生活复合沟渠CO_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农业沟渠和生活沟渠(P0.05),生活沟渠CH_4和N_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农业生活复合沟渠和农业沟渠(P0.05).(3)水温和降雨量是影响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溶解氧(dissolved oxgen,DO)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是影响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水质参数;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_4~+-N)与DO是影响CH_4排放通量的主要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213.
建立3块标准样地(天然沼泽、1990s和1970s排水沼泽),于2014年生长季期间,采用静态箱-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野外原位观测CO2和CH4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沼泽排水增加了土壤温度(5,20,45cm),但降低沼泽水位;1990s[(680±329)mg CO2/(m2·h)]和1970s排水沼泽[(973±234)mg CO2/(m2·h)]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较天然沼泽增加了200%和330%,但CH4排放通量[(0.78±0.52)mg CH4/(m2·h)]和[(-0.01±0.02)mg CH4/(m2·h)]较天然沼泽分别降低了90%和100%;综合考虑两者排放通量,1990s[(186±89)mg C/(m2·h)]和1970s排水沼泽[(265±64)mg C/(m2·h)]生态系统碳(C)排放通量较天然沼泽分别增加了180%和300%.天然沼泽、1990s和197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仅199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与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天然沼泽生态系统CH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5,20,45cm)存在显著正相关,但197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H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20,45cm)存在显著负相关,1990s排水沼泽生态系统CH4排放通量与水位存在显著正相关.沼泽排水显著增加了若尔盖高寒沼泽生态系统C排放通量,降低了沼泽C汇功能,可能增强区域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214.
江汉平原稻田多以灌排单元的形式存在,其中,沟渠是灌排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汉平原腹地典型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5年水稻整个生长季自然沟渠水深、水质的连续原位监测,研究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水深、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季,沟渠水深维持在30~70 cm之间,灌溉事件增加的沟渠内水深高于降雨事件;水稻生长季,受水稻追肥的影响,沟渠水总氮(TN)浓度分别于6月18日和7月30日出现两个不同程度的峰值,且生育前期氨氮(NH_4~+-N)浓度高于硝氮(NO_3~--N),施肥是影响沟渠水中氮浓度的主要因子;整个水稻生长季沟渠水总磷(TP)浓度波动较大,主要受颗粒态磷(PP)浓度变化影响,外界扰动(如降雨、灌溉事件)是影响沟渠水TP浓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水稻生长后期即收获期,沟渠水中TN和TP浓度分别为0.22 mg·L~(-1)和0.06 mg·L~(-1),水质均达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灌排单元内,拦截沟渠与周边河道的路基高约2~2.5 m,无特大暴雨情况下,沟渠水很少漫过路基通过溢流向周边水体排水.水稻移栽直至第一次追肥后的3 d应控制沟渠水的外排.自然沟渠对降雨、灌溉和农田径流带入的氮磷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通过在灌排单元出水口人为控制稻季沟渠水外排,直至水稻收获期,将使沟渠水水质达Ⅱ类标准,降低了灌排单元沟渠排水给周边水体带来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15.
Sulfide-containing mill wastes of the Komsomolsk ore processing plant situated in the Kemerovo region (Russia) were examined in 2013–2015. Multipurpose studies of the mine tailings determined the composition of waste, pore water, mine drainages, and affected groundwate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was used to trace the geoelectric zoning of the waste samples. Layers with low resistivity indicated areas with pore spaces filled with highly mineralized solutions with Fe, Cu, Zn, Cd, As, and Sb at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up to 50 g/L. Anomalous zones can be specified as ‘geochemical barriers’ – specific layers where the mobility of the elements is reduced due to pH conditions, redox potential, and Fe(III) hydroxide precipitation. The zones of increased conductivity in oxidized mine tailings indicated local areas with high acid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coexisting acidic pore solution. In non-oxidized tailings, high conductivity of the mineral skeleton was observed. There was a migration of drainage outside the tailings, its direction monitored by geophysical data. Chemical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in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higher tha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216.
通过矿井水微量油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混凝剂和吸附剂的最佳投加量、PAC和PAM的最佳配比、吸附接触时间等技术参数与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PAC与PAM最佳投加量的质量浓度分别是200mg/L和2mg/L;只投加吸附荆颗粒活性碳,微量油的去除率不高,其最佳投加量质量浓度为40mg/L;吸附接触时间对微量油去除率的影响不大;采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复合工艺,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去除率能达到96%,出水清澈,浊度≤2NTU。  相似文献   
217.
杨利  赵玲  孟庆虎 《环境科技》2008,21(1):65-67
随着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的发展,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日趋紧张,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在此论述了煤矿矿井水资源化的必要性,给出了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建(构)筑物、主要设备等,说明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18.
通过对中国流域水质监测、流域污染源监测和流域事故应急监测三种地表水监测方式的研究,结合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对中国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指出流域水环境监测存在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布置数量不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布置不均,污染源在线监测普及困难、运行状况较差和应急监测资源不足、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19.
药剂法去除矿井水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一煤矿矿井水水质特点,采用在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过程中投加药荆的方法,达到同时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碳酸盐硬度和铁等多种有害物质的目的。工程试验表明,聚合氯化铝投加量100mg/L,石灰投加量120-140mg/L,二氧化氯投加量大于1.5mg/L时,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20.
分析了酸性矿井水在含水层中运移的规律,充分考虑了地下水密度变化对浓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酸性矿井水迁移转化的动力学环境预测耦合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和Picard迭代法相结合对耦合模型进行了离散,并对酸性矿井水迁移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室内土柱实验求得了基本参数,探讨了模型参数的变化对酸性矿井水运移的影响,为定量研究土壤中酸性矿井水在土壤-水环境中分配与去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