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废弃泥浆中的Cr(VI)提取测定方法并与土壤的浸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0.1mol/L的KH2PO4为提取剂高速搅拌离心,分离提取液,可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废弃泥浆中的Cr(VI)。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2.5%,加标回收率86%~98%。  相似文献   
102.
废弃泡沫塑料的疏浚泥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采用疏浚泥固化技术治理由废弃泡沫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既可解决疏浚泥及废弃泡沫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又可废物利用产生新型土工材料。研究这一方法的技术可行性 ,对其综合性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3.
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化利用是疏浚底泥管理方案的基本选择之一。笔者使用上海市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受污染疏浚底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培植土利用过程中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受污染底泥具有作为绿化用土的基本理化性状,其不利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硝酸盐对地下水的影响及重金属Cd,Hg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影响。其中,硝酸盐的影响只在底泥应用后的第1个植物生长季中出现;重金属污染影响与底泥重金属总含量和可交换态比例有关。控制底泥单位面积的应用量,是控制其不利环境影响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4.
酸活化赤泥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硝基苯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康雅凝  李华楠  徐冰冰  齐飞  赵伦 《环境科学》2013,34(5):1790-1796
以铝工业废物赤泥为原料,采用酸化的方法活化赤泥,提高其在多相催化臭氧氧化除污染体系中的催化活性,并对其催化臭氧除污染效能及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和赤泥原矿相比,酸化赤泥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催化能力;酸化赤泥(RM6.0)催化臭氧氧化硝基苯的去除率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臭氧浓度由0.4 mg.L-1增加至1.7 mg.L-1时,硝基苯的去除率由45%提高到92%.溶液pH对RM6.0催化体系利用臭氧能力的影响与其催化臭氧氧化降解NB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结果.初始pH变化所带来的RM6.0催化活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体系中氢氧根浓度的变化,导致臭氧分解形成羟基自由基所致;过高pH值导致的羟基自由基的猝灭显促使RM6.0催化臭氧氧化NB活性的降低.通过RM6.0对臭氧的利用能力及羟基自由基抑制实验结果发现,RM6.0催化臭氧降解NB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催化剂表面吸附臭氧,实现臭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富集,进而实现对NB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在这个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存在的,主要是在臭氧与硝基苯在界面氧化过程中分解而成,并进一步氧化NB.  相似文献   
105.
疏浚泥固化处理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疏浚泥固化处理后的力学性质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二次污染问题以及造价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了固化处理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对固化处理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解决力学性质、二次污染以及造价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建立系统的固化理论奠定了基础。并采用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对大亚湾疏浚泥的固化处理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6.
浩婷  王曦  周颜  吴燕 《环境工程学报》2015,9(9):4415-4420
滤布是淤泥脱水过程中重要的过滤材料,实验选用5种滤布(3927、621、758、750A、750B)作为淤泥脱水过程中的过滤材料,探究了滤布种类对淤泥脱水过程中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面电镜观察淤泥在不同滤布表面的附着情况,基于最佳滤布,引入织物平滑剂、毛毯柔软剂及氟表面活性剂等3种表面活性剂并采用自然干燥和烘箱烘干等2种不同干燥方式改性滤布,通过测定表面接触角表征改性后滤布表面亲疏水性能,并探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干燥方式所得改性滤布对淤泥脱水过程中渗透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对比改性前后750B滤布负载过滤后淤泥颗粒附着情况。结果表明,滤布750B作为过滤材料时淤泥渗透性能最佳。对比6种改性方式所得改性750B滤布,采用氟表面活性剂改性并在烘箱中105℃烘2 h所得改性滤布在负载过滤实验中所得渗透系数及渗水量最大,渗透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考察几种典型脱水絮凝剂对各泥质类型底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对3条不同泥质类型的典型河流(沙质、泥沙混合质、泥质)底泥的脱水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投加量范围内,所有脱水药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各泥质类型底泥的脱水性能.无机絮凝剂建议选择PAFC(聚合氯化铝铁)或PAC(聚合氯化铝),其中PAFC的最佳投加范围为0.4%~1.6%,PAC的最佳投加范围为0.4%~2.0%;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建议选择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最佳投加范围为0.01%~0.03%;在各絮凝剂最优投加条件下,泥质底泥的脱水性能提高最为明显,其比阻最大可下降86%,泥沙混合质底泥污泥比阻最大可下降81%,沙质底泥污泥比阻则最大可下降58%.而当复合混凝剂为PAC和CPAM或PAFC和CPAM时,沙质底泥在优化混凝条件下其污泥比阻最大可分别下降82%和76%.  相似文献   
108.
改性拜耳法赤泥颗粒的制备及对土壤铅的稳定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耳法赤泥产量大且成分复杂,碱性强,难处理,易引起环境污染。而近年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儿童血铅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以拜耳法赤泥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水泥等添加剂改性制备赤泥基颗粒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土壤中铅的稳定化。结果表明,材料配方为2%水泥+5%石膏+5%粉煤灰+5%磷酸二氢钙+83%,水灰比为0.5,圆盘造粒参数为28°﹣1﹣1时为颗粒最佳条件。按此配方制备的赤泥颗粒对铅污染浓度为100、250、500 和 800 mg·kg﹣1的模拟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当投加5%的颗粒,稳定10 d后,土壤中铅的生物可利用态分别降低了72.52%、65.38%、64.73%和40.03%,而残渣态增加了43.4%、35.13%、43.42%和43.97%,有随着污土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明赤泥制备成颗粒材料后能有效稳定土壤中不同浓度的铅。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田间种植小麦实验,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拜耳赤泥(0%、1%、2%、3%、4%和5%)对重金属污染的石灰性土壤Pb、Cd化学形态和小麦幼苗根系的影响。培养1个月,添加赤泥显著地提高了土壤pH值,提高幅度随赤泥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培养3个月,添加不同剂量的赤泥均明显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Pb和Cd的含量,赤泥投加量为5%时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下降90%和72%。添加赤泥对所种植小麦幼苗的根系也有影响。种植5个月,小麦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等随添加赤泥的剂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赤泥投加量为3%时增幅最大,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比对照增加88.23%、75%和90.32%。研究表明,赤泥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石灰性土壤的理想改良剂,但考虑到小剂量赤泥(即1%~3%)促进重金属污染农田中小麦根系的生长,建议在种植区采用小剂量赤泥(即3%)处理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10.
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某海上油田钻井废泥浆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固液分离法,通过加入不同量的高分子絮凝剂、无机助滤剂强化脱水效果。结果表明:(1)将钻井废泥浆稀释至质量分数为25%,加入150 mg/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1920PAM乳液处理,污泥脱水效果和污泥滤出液澄清效果最好,此时泥饼含水率为35.33%。(2)硅藻土作为无机助滤剂效果良好,当加入量为2%(质量分数)时,硅藻土能显著地降低泥饼含水率、缩短钻井废泥浆抽滤达到负压所需时间和减少能耗。(3)钻井废泥浆脱出水可以作为稀释水循环使用,循环5次后,经过无机絮凝剂(C1510)处理降低其浊度,可以达到无限次循环利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