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99篇
综合类   781篇
基础理论   2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224篇
灾害及防治   2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农业气象干旱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干旱作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结合农业干旱和气象干旱基本理论,对农业气象干旱的定义及指标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与评价,指出了不同指标的优点和缺点,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干旱的监测和评估及农业防灾减灾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2.
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泾阳Ms4.8级地震前后陕西关中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和有关断裂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波速比高值区很可能存在地下深部地幔物质的入侵,由此引发地震和重力场的显著下降;②用震源机制解和GPS所作的运动矢量图可以较好地解释泾阳地震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有关断裂活动——其变化是北西向剪切应力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黑龙江省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气象要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水稻安全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关气象因素及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区冷害的发生状况及干湿条件,在充分考虑黑龙江省地区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区域及品种熟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灾害和气象指标。利用多年气象资料,计算了黑龙江省各地的冷害发生机率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初步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安全生产的区域划分,为水稻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54.
农业旱灾监测中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水分是农业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文章全面回顾了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土壤水分遥感反演进展,重点讨论了符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光学遥感中,热惯量法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可分别较好地应用于裸露地和作物覆盖地的土壤水分监测;距平植被指数、植被条件指数采用了植被指数因子实现农业旱情监测,温度植被指数、植被供水指数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同时考虑了作物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微波遥感被认为是当前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主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对土壤粗糙度和植被敏感;被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短,对大尺度农业旱灾监测具有较大潜力。为提高农业旱灾监测巾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精度和效率,采用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结合可能是较为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关于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通过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的缺口和目前对这种理念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环境问题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差异提出重新确立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控范围的观点,并提出了这种观点对于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激励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7.
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跃东  向钒  许国娥 《灾害学》2004,19(4):40-45
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及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是制约安徽"两山一湖"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调查了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和主要地质灾害,分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及水体污染、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及其时、空、强特征,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8.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如何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中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定量评估系统模型,并给出了关系型指标表、量纲模型、多元灰色预测模型和发展系数模型以及应用实例.根据该评估系统模型所开发的灰色评估系统由数学模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组成,可自动完成量纲统一、指标预测、相关分析、综合评估和趋势图表的运算和输出.  相似文献   
60.
Rapid land development is raising concern regarding the ability of urbanizing watersheds to sustain adequate base flow during periods of drought. Long term streamflow records from unregulated watersheds of the lower to middle Delaware River basin are examin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imperviousness on base flow. Trends in annual base flow volumes, seven‐day low flows, and runoff ratios are determined for six urbanizing watersheds and four reference watersheds across three distinct physiographic regions. Hydrograph separation is used to determine annual base flow and stormflow volumes, and nonparametric trend tests are conducted on the resulting time series. Of the watersheds examined, the expected effects of declining base flow volumes and seven‐day low flows and increasing stormflows are seen in only one watershed that is approximately 20 percent impervious and has been subject to a net water export over the past 15 years. Both interbasin transfers and hydrologic mechanisms are invoked to explain thes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es in impervious area may not result in measurable reductions in base flow at the watershed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